图书介绍

儒家女性观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儒家女性观研究
  • 彭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9072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0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女性-文化-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儒家女性观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言1

上篇 儒家女性观之历史寻踪22

第一章 儒家女性观的形成22

第一节 儒家女性观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2

一 社会环境:建立在男耕女织基础之上的农耕文明23

二 历史背景:父权制的确立24

三 思想渊源:以“周礼”为代表的社会性别制度的建立26

第二节 孔子的女性观30

一 孔子所处时代的女性观31

二 孔子女性观的主要内容33

三 孔子女性观的综合分析38

第三节 孟子的女性观42

一 “欲”与“色”42

二 男女授受不亲44

三 以顺者为正,妾妇之道46

第四节 荀子的女性观50

一 夫妇有别50

二 女色祸国53

第二章 儒家女性观的发展55

第一节 西汉儒家女性观56

一 董仲舒的“夫为妻纲”56

二 刘向《列女传》中的女性观62

第二节 东汉儒家女性观72

一 班固《白虎通义》所反映的女性观72

二 班昭《女诫》所反映的女性观79

第三章 儒家女性观的成型85

第一节 宋代儒家女性观86

一 周敦颐女性观86

二 二程女性观91

三 朱熹女性观99

第二节 元代儒家女性观111

一 “妇德”中对“孝”的强调112

二 女子的贞节与男子的忠义并重113

第四章 儒家女性观的嬗变117

第一节 明清之际男女平等思想的萌芽118

一 李贽的女性观118

二 唐甄的女性观126

三 戴震对女性问题的关注130

四 王夫之在性别文化上的创新135

第二节 近代思想家对儒家女性观的改造142

一 以严复、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思想家的女性观142

二 五四时期以陈独秀和胡适为代表的女性观162

中篇 儒家女性观之思想体系178

第五章 儒家女性观的理论视角178

第一节 从宇宙论视角下看女性178

一 《周易》宇宙论框架中的女性179

二 董仲舒、宋代儒家及王船山宇宙论框架中的女性183

第二节 从家庭与社会的总体关系格局来看女性190

一 儒家关系中的个体191

二 “礼”与女性主体性的泯灭193

第三节 从政治的、经济的视角下看女性197

一 从政治的视角下看女性197

二 从经济的视角下看女性202

第六章 儒家视域中的女性205

第一节 与男有别206

一 儒家“女性卑弱论”的形而上论证及具体表现207

二 由“女性卑弱论”所衍生的儒家“女性祸水论”和“不洁论”229

第二节 与夫齐体,与母同尊237

一 妻者,与夫齐体238

二 母者,与父同尊241

第七章 儒家理想中的女性角色定位244

第一节 角色期待:儒家标准中的妇德形象和生活范式245

一 淑女:父权下理想的在室女245

二 贤妻良母:女性最高的价值和道德规范249

三 贞女节妇:儒家对女性的性道德期待256

第二节 角色分工:儒家规范下的妇功和生活领域270

一 “男主外,女主内”的社会分工模式的历史延续270

二 “妇德主内”的理论论证271

三 “妇德主内”的具体规范274

第三节 角色规范:从《礼记》看儒家“妇礼”277

一 在室女之“妇礼”278

二 他人妇之“妇礼”282

三 为人母之“妇礼”289

四 丧葬、祭祀礼仪中的“妇礼”291

第四节 角色教育:有别于男性的儒家“女学”293

一 儒家“女学”的教育形式:家庭教育294

二 儒家“女学”的教育目标:从人295

三 儒家“女学”的教育内容:妇道297

第五节 角色审美:儒家眼中的“妇容”316

一 由“德才见称”、“德”与“色”分称到以“色”为称316

二 儒家理想中的女性美319

下篇 儒家女性观之当代省思325

第八章 儒家女性观对当代社会的影响325

第一节 传统儒家女性观浸染下的女性形象325

一 对女性性特征的强化326

二 女性回归家庭328

三 传统妇德的回归329

第二节 儒家女性观投射下的女性地位330

一 女性的政治地位331

二 女性的经济地位334

三 女性的文化地位335

四 女性在社会生活领域的地位337

第三节 两性在社会参与中遭遇的困扰338

一 女性社会参与中的角色冲突339

二 传统的性别模式给男性带来的困扰342

第九章 儒家女性观的价值与缺失344

第一节 儒家女性观的价值344

一 阴阳调和,乾坤并建345

二 对夫妇之伦的重视以及“妻者与夫齐体”观348

三 儒家女性观中“敬重母亲”的一面350

四 儒家合理的妇德规范350

第二节 儒家女性观的缺失352

一 儒家性别文化中的本质主义观念352

二 儒家文化中作为“他者”的女性355

三 儒家性别本质主义及“他者”哲学在女性观上的具体体现357

四 儒家女性观下女性的地位361

第十章 儒家女性观的变革与重构364

第一节 儒家女性观变革与重构的“应当”与“可能”364

第二节 儒家女性观变革与重构的具体途径369

一 儒家女性观自身内容的扬弃369

二 与女性观相关的儒家思想、思维方法的现代创造性转化373

三 佛道两家在女性观上所提供的积极思想资源376

四 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借鉴381

结语384

参考文献391

后记4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