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刑事诉讼法疑难释解【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新刑事诉讼法疑难释解
  • 张军,陈卫东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9787510904455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17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35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法-法律解释-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刑事诉讼法疑难释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1

一、关于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1

(一)严格遵守法定程序原则的含义1

(二)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与程序法定原则的区别3

(三)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在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4

(四)严格遵守法律程序原则的保障12

二、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15

(一)无罪推定的基本含义16

(二)1996年《刑事诉讼法》是否确立了无罪推定原则17

(三)缘何无罪推定原则难以全面的确立18

(四)无罪推定原则的实践意义22

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原则24

(一)基本内涵24

(二)“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进行诉讼”在实践层面存在的误区和问题26

(三)正确贯彻该原则的关键27

四、具有法定情形不追究刑事责任原则28

(一)关于“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28

(二)关于“犯罪已过追诉时效的”29

(三)关于“告诉才处理的犯罪”31

(四)关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32

第二章 管辖与回避35

一、关于职能管辖35

(一)侦查管辖划分标准的理解36

(二)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的管辖范围37

(三)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的交叉管辖39

(四)监狱与其他专门机关的交叉管辖41

(五)军队保卫部门管辖案件的范围42

(六)自诉案件的立案管辖的范围43

二、级别管辖44

(一)“危害国家安全”与“恐怖活动案件”的区分44

(二)“可能判处”的操作性理解44

三、地域管辖46

(一)“犯罪地”的确定46

(二)移送管辖情形之厘清47

(三)适宜被告人居住地管辖的情形厘清48

(四)犯罪过程涉及多个地域的处理48

(五)职务犯罪中犯罪地的确定49

(六)网络犯罪中犯罪地的确定49

(七)协商管辖的适用程序50

四、回避理由的认定51

(一)辩护人、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是否属于回避理由52

(二)“近亲属”范围之界定53

(三)“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关系”之界定53

(四)“请客送礼”及“违反规定会见当事人及其委托的人”之界定54

(五)“书记员、翻译人员和鉴定人”的回避范围55

(六)申请回避权之告知义务的时点与内容56

(七)审判委员会、检察委员会成员的回避机制57

五、回避的具体程序58

(一)指定回避的启动方式58

(二)当事人与辩护人或诉讼代理人围绕回避发生意见分歧之解决58

(三)有权决定回避之机关负责人的范围59

(四)书记员、鉴定人以及翻译人员的回避决定者59

(五)回避期间终止诉讼活动的情形60

(六)提出回避的次数60

(七)审查回避申请的期限61

(八)提出复议的期间及复议主体61

第三章 辩护与代理63

一、关于辩护人制度64

(一)辩护人范围问题64

(二)辩护人的责任问题66

(三)辩护人的委托程序问题68

(四)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意愿的影响71

二、侦查阶段委托辩护人72

(一)侦查阶段律师辩护人地位的明确72

(二)关于律师会见程序的完善74

(三)现行立法中尚待完善之处78

三、关于辩护人诉讼权利的完善82

(一)阅卷权的完善82

(二)调查取证权的完善83

(三)关于辩护律师同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会见、通信权85

四、辩护律师的诉讼义务86

(一)《律师法》规定的法定义务86

(二)关于辩护律师的不端行为87

(三)关于律师伪证罪88

五、关于刑事法律援助90

(一)我国法律援助制度的基本特点90

(二)刑事法律援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92

(三)新《刑事诉讼法》对该制度的修改与完善93

(四)相关尚待完善之处95

第四章 证据100

一、关于证明责任100

(一)证明责任的分配及功能100

(二)已有法律规范对证明责任的规定及实践问题103

(三)修正案明确规定控诉方承担证明责任105

二、关于证明标准111

(一)证明标准的概念、属性与内在要求112

(二)已有法律规范规定的证明标准113

(三)修正案增设了主观证明标准116

(四)正确理解和切实执行证明标准才能预防冤错案件的发生121

三、关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123

(一)我国确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过程123

(二)关于非法证据的界定和排除124

(三)关于不得强迫任何人自证其罪的规定127

(四)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操作程序128

四、关于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135

(一)证人、鉴定人出庭率低的现状及影响135

(二)修正案对证人出庭制度的重大改革136

(三)修正案对鉴定制度的改革完善142

五、关于证据的其他问题143

(一)关于证据概念的修订144

(二)关于证据形式的增补144

(三)关于行政机关所取证据的运用145

第五章 强制措施146

一、关于逮捕措施147

(一)关于逮捕条件149

(二)关于审查批捕的程序152

(三)逮捕后“立即”移交看守所的规定155

(四)关于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157

(五)逮捕后的救济159

二、关于取保候审措施161

(一)立法概况及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62

(二)关于取保候审新规定的释解与适用165

三、关于监视居住169

(一)立法概况及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171

(二)《修改决定》的规定释解及适用174

四、对家属的通知178

(一)立法与司法现状179

(二)关于《修改决定》相关内容的释解180

(三)适用时应注意的问题182

第六章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184

一、关于修改背景及内容184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法律性质184

(二)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存废之争186

(三)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渊源、现状及修改内容188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提起190

(一)提起主体190

(二)提起方式192

(三)提起期限193

三、关于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范围195

(一)如何理解“犯罪行为”195

(二)如何理解“物质损失”197

(三)关于精神损失可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198

四、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202

(一)审理方式202

(二)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调解203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财产保全207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判决210

五、审判实务中相关问题的处理215

(一)如果人民检察院撤回刑事公诉部分,附带民事部分如何处理215

(二)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要求不在案的共同犯罪人或共同侵权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的案件如何处理216

第七章 审前程序218

一、立案前的初查活动218

(一)我国现有初查制度的由来218

(二)初查材料能否直接转化为证据220

(三)初查材料如何转换成为证据使用223

二、侦查立案的材料来源224

(一)报案的处理224

(二)举报的处理225

(三)控告的处理226

(四)专门机关主动发现案件线索的处理226

三、立案监督227

(一)检察机关与侦查机关的立案信息通报228

(二)检察机关要求公安机关就不立案说明理由的方式229

(三)检察机关对于究竟应否立案标准的把握尺度229

四、侦查讯问231

(一)讯问人员的人数与范围231

(二)讯问地点的确定232

(三)侦查讯问的持续时间233

(四)讯问中权利告知的内容与方式234

(五)不得强迫自证其罪与如实回答义务的协调236

(六)讯问过程中的录音录像237

五、询问证人240

(一)询问证人的持续时间241

(二)询问证人的人数241

(三)询问证人的地点241

(四)询问证人的步骤242

六、技术侦查242

(一)技术侦查措施的外延243

(二)技术侦查的适用案件244

(三)技术侦查的手段选择246

(四)技术侦查的实施主体247

(五)技术侦查的程序248

(六)技术侦查证据的效力分析248

(五)隐匿身份实施侦查249

七、侦查中的其他措施251

(一)冻结债券、股票、基金份额251

(二)侦查实验252

(三)采集生物样本253

八、起诉254

(一)起诉标准的把握254

(二)起诉过程中的权利告知256

(三)审查起诉阶段对律师辩护意见的听取257

(四)审查起诉阶段律师的阅卷范围259

第八章 第一审程序261

一、庭前审查程序261

(一)庭前审查的范围:将“复印件主义”修改为“全案主义”262

(二)庭前审查的方式268

二、将量刑纳入法庭审理程序271

(一)修改背景271

(二)修改内容及评价277

(三)修改后有关量刑程序的适用280

三、简易程序283

(一)简易程序的价值及域外考察283

(二)修改完善简易程序的背景285

(三)修改后的简易程序的适用289

四、其他几个问题293

(一)关于审理期限的延长293

(二)关于中止审理296

第九章 救济程序300

一、关于二审程序300

(一)关于二审程序的性质及基本功能301

(二)关于二审程序的启动303

(三)关于二审的审理范围308

(四)关于二审的审理方式310

(五)关于二审中的发回重审313

二、关于死刑复核程序315

(一)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性质定位316

(二)关于死刑复核的职权分工317

(三)关于死刑案件报请核准的程序318

(四)关于死刑案件复核的具体程序318

(五)关于死刑复核的裁判320

(六)关于死刑复核的证据要求322

(七)关于死缓罪犯故意犯罪的死刑复核323

三、关于审判监督程序324

(一)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理由325

(二)关于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327

(三)关于再审案件的审理329

(四)其他与再审程序有关问题332

第十章 执行程序335

一、关于刑事执行主体336

二、关于刑罚的具体执行339

(一)关于死刑的执行339

(二)死缓、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执行342

(三)拘役、余刑在三个月以下有期徒刑及剥夺政治权利的执行343

(四)管制与有期徒刑、拘役缓刑的执行345

(五)罚金、没收财产的执行347

三、刑罚的变更执行348

(一)暂予监外执行348

(二)关于减刑350

(三)关于假释361

四、对新罪和漏罪的追诉367

第十一章 特别程序369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369

(一)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范围及审判370

(二)关于社会调查报告373

(三)对未成年犯的非羁押处置376

(四)合适成年人参与制度379

(五)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构建380

(六)犯罪记录封存制度385

二、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389

(一)刑事和解制度的生成基础390

(二)刑事和解的制度构建393

(三)刑事和解实践中的几个问题397

三、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没收程序399

(一)立法上设立程序的背景400

(二)该程序指向的案件范围405

(三)该程序的主要内容406

四、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407

(一)该程序的立法意义407

(二)该程序的主要内容409

(三)该程序运行中的主要问题413

后记4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