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长短经 官场权谋大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长短经 官场权谋大全
  • (唐)赵蕤著;唐汉译注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 ISBN:7500106785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2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政治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长短经 官场权谋大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知人善任为政之本1

2君守其道官知其事4

任长第二用人之道是有讲究的。自古以来,求贤若渴与求才惟艰是矛盾的,可真的求到贤能之才该怎样使用呢?叶公好龙是一类,白帝城托孤也是一类,请看古人的精僻论述。4

3料才核能治世之要6

4任其所长避其所短8

品目第三品目就是辨识人才。人有愚贤,才有大小,德有高下,如果鉴别不了其中的差异,就不可能用人之长,避人之短。8

5明于品材安于任使11

6名实相符尊以显位14

量材第四量材就是选材,选谁做身边的助手选谁做统领一方的将帅,决定着事业的兴亡成败。刘邦用韩信而成帝业,赵王用赵括而亡其国,什么样的领导人选什么样的属下,“柴”“材”音同字不同,史镜在前,不可不察。14

7才有参差各得其所16

8人主有道方能用贤19

知人第五知人之术有多种多样,可考察之法可以各个角度。知人要通过一定的实践过程来考察,还要采用多种方法来衡量。不可求其名而无其实,也不可把贤才能士置于无法发挥的位置上。19

9知人不易不可轻信21

10知人有术多方观察24

11气质轩昂 方成大器27

12心气内蓄观色取之29

13人各有志神态不一31

14隐恶之人谨防假冒33

15圣贤之美贵在知人35

察相第六以相测命,自古有之;以貌度才,也有一套方法。弃其糟粕,科学地看待相术,切勿附会牵强之说,你会发现帝王宰相们的察相之术,不过是古代观人经验的总结升华。35

16命运之痕神态之貌38

论士第七自古以来,胸有宏业伟绩之士,无不以收揽天下英雄人物为己任。刘奋三顾茅庐请诸葛,萧何月下追韩信,千古美谈。登蜀道难,得人才更难,要成一等事业,必得一流人才。没有人才,从何空谈事业!38

17得人则兴失士则崩41

18礼贤下士王者风范42

19国岂无士要在识别44

20荐才求实不可求全46

21服道致士待如师友48

22礼遇待士情如师友50

23人以类聚志同相亲53

24知人不易人知更难55

25良士称贤须有伯乐57

26贤士功名修身假道59

27知人则哲惟帝难之60

政体第八国家机构的运转,有赖于政治体制的完善设立。古代与现代虽然制度不同,但一千多年前的人提出的许多见解对今天仍有启迪。60

28奉立帝王非养其欲63

卷二君德第九在封建社会里,帝王的作为与国家的兴衰有直接的关系,帝王的德行却又直接影响了他的作为。所以,君德的至关重要便不言而喻。君有德,国家兴,君无德,国家亡。63

29理国之本君德为先67

30西汉英主谁更贤明69

31后汉衰微在于君德77

32魏晋人杰评长说短80

33隋朝短命并非天亡90

34五行之说不可尽信92

臣行第十君有君德,臣有臣规,一切按步就班,不可妄自愈越。然而再贤明的君主,没有良臣猛将的辅助,没有鞠躬尽瘁者的忠诚,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92

35臣有六正是为良辅95

36官有六邪务须防范97

37量主而进前哲所韪99

38贤者重义决不轻生102

39大义大度 士所遵循104

40仁德之行贵在自觉107

41残暴之治祸患无穷109

42功亏一馈 乐毅无过111

43商鞅变法秦成帝业114

44明法胜才影响大业117

45英雄作为 宜看时势119

46明君之贤甄辨人物123

德表十一领导人德行的好坏,直接关系事业的兴衰成败,他必须为臣民作出表率。修身养性,关键是要正心,正心则德行。其次是知人善任,审其之有余,强其所不足。123

47知己所长强其不足125

48修身养性 处世之宝128

49明于待人自我完善129

50立德之本首在正心131

理乱十二治乱在于明察秋毫,公心可鉴。所谓防患于青萍之末,防乱于未兆之时;勤于守业,明于法纪,行赏罚,用人才,又何乱之有?131

51明察领袖可知兴衰133

52细审风气 可知国情135

卷三反经十三人们在讨论治国之道时,历来认为仁义赏罚是治国的法宝,但是如果脱离具体的历史条件,脱离具体的事物,仁义赏罚则可能成为祸国殃民的手段。反经指的是一种逆向思维,对历史反向思考,在多棱镜的折射里可以得到更深刻的解释。137

53四乱宜察 四危必晓137

54御法非人道不可行140

55实事求是行之有度142

56忠不过职职不过官144

57时过境迁好事变坏145

58善有圣道却成盗规147

59得道则理 失道则乱149

是非十四历史长河中,发生过无数是非成败的教训和经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里排列出众多的正反命题,各执一端,留待后人评说。149

60经典说教 皆可辩驳150

61明哲堡身杀身成仁151

62察古鉴今扬长避短152

63勿揭隐私勿蔽恶行154

64炫士不信大行不谨155

65富国强兵 以何为先156

66身正无惧积毁销金157

67借鉴外物认识自我159

68人有内美也需衣装159

69先发制人不为福先160

70赏罚之道不可无度161

71贤君慈父 如何体现163

72人心不同其犹人面164

73人之知礼可在贫富165

74忠直无报谗邪胜直166

75同气相求同美相妒167

76臣贤国昌 去之何愚168

77因物制宜各取所长169

78大度容人英雄本色172

79治道之要知下之能174

80尚信之主难治末世176

81善于文辞还须求实176

82万乘之主应善借力179

83患己不立患时不遇180

84尊重贤士勿图虚名182

85王权可贵争逐可悲184

86君子固穷 不随流俗186

87物势之反 君子之道187

88先要自帧才行大志189

89进贤为功 勿越权限190

90诸家之说相辅相成192

适变十五不同的历史时期要有不同的治国方略,时代的变化需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适应。适应变化并能及时探求社会内在的发展趋势,就可以尽早对症下药,占有主动权。192

91事有因革顺变通达193

92黄老之术 无为而治195

93七教三至 孔子之言197

94墨翟之术崇尚节俭201

95申商之术以法为本203

96诸子之术治国可鉴205

正论十六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纷纷登场,各派相互驳难,相互影响作用,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极辉煌、极具影响的一页。百家之言虽然出发点不一样,各有利弊,总归起来无非是革除时弊,固本清源。205

97六艺之理教化民众207

98宁固根本革易时弊209

99因时变通不泥于古212

卷四霸图十七本节是隋唐以前历史教训的回顾。每个朝代都有其勃也兴,衰也亡的历程。强盛之时,其君主无不励精图治,深知创业惟艰,因此选贤择能,明于政事。而没落之主,莫不任用群小,豪奢无度,天怒人怨。212

100战国纷争秦为一统214

101汉室败落政权更迭216

102炀帝无道天下共讨219

103历代兴亡 各有缘由223

卷五七雄略十八这一节是全书的精髓。战国七雄,在众多的诸侯国中脱颖而出,经过多年的杀伐兼并而在天下找到了一块自己的位置,当天下只剩下齐、楚、燕、韩、赵、魏、秦时,相对的均势被打破,七国的争斗拉开了大幕,引出了合纵连横的苏奏、张仪,出奇谋,献异223

104天下大器不可独理226

105恩厚下属尾大不掉227

106苏秦合纵先说燕王229

107苏秦赴赵 晓之利害231

108宁为鸡头不为牛尾236

109为赵使臣魏国设谋239

110齐之事秦与名不符241

111纵则楚王横则秦帝244

112六国合纵张仪连横246

113怀王昏庸与虎谋皮250

114张仪说韩 宣王事秦253

115张仪说齐无奈事秦255

116合纵分化赵亦事秦257

117张仪说燕赵不可信260

118合纵既破诸候遂并262

119周过其历秦不及数——263

120汉室裂土终而削藩264

121光武之世犹蹈覆辙267

122曹魏封王 势如百姓269

123布衣之心纵横之祸270

卷六三国权十九三国之争,英雄辈出,智谋之士在此风云际会的时代尽显才华:纷呈奇谋异策,通于机变权谋。此时此地,猛将良将汇集,忠奸贤愚毕现,真可谓时势造英雄。270

124朝代更替 势与人事275

125三顾茅庐而定天下278

126占领西川 刘备称帝281

127怒而伐吴蜀汉衰败286

128孔明治蜀得以立国289

129赤壁一战 东吴立国291

130残暴之治 终将灭亡295

131魏受汉禅天下与能296

132用兵之道先胜后战299

133奇兵灭蜀 蜀亡吴危300

134伐吴之举 须趁时机303

135羊祜上书 兴兵灭吴307

136隋兵伐陈天下一统312

137分裂之祸 不可不察316

卷七惧诫二十惧诫就是要居安思危,存不忘亡,兴不忘衰。天下非一人的天下,惟有德者拥有之。君临天下,而欲保持神器,不让他人染指,就必须有这种忧患之心,施政为国,行事为民。这种惧诫意识不仅对古代君王,对今人同样具有启迪意义。316

138无德之主臣民反之320

139欲救水火先修其身321

140取国五难人主宜知324

141子贡救鲁田常兴兵328

142赵高乱政改赐玺书331

143韩信拒谏兔死狗烹337

144七国反叛终被诛灭345

145不利之时更需信心348

146姜维复蜀钟会受死350

147有德者昌 无德受殃352

148天纵良机还须远谋353

149主上无道因机转祸355

150知惧思诫国之福也358

时宜二十一随时而变,因机而发,不仅用谋应当这样,做事也得如此。没见过墨守陈规、拘泥一端的人可以成就大事。用现在的话讲,时宜就是因时因地,随机应变,当断则断,不受其乱。358

152事同形异切莫照搬360

151趋同势异时已变也360

153事同势异更需细察364

154背水一战需明原由367

155随时变通不可执一370

钓情二十二怎样把话说好是一门学问。一个人从小到大天天要讲话,但未必能把话说好、说得恰到好处。因为说话最容易也最难。钓情就是采用察颜观色,借物、借事、借语言等手段摸清被游说者的憎恶爱好、心态欲望,再根据这些采取相应的方法,达到说服对方实行自我370

156说之难也予欲无言374

157认识不难说清则难378

158以物钓情揣摩心思380

159以言钓情说话慎之382

160以事钓情同样收效383

161以志钓情重在观察384

162以视钓情重在外表386

163以贤钓情决定行止387

164以色钓情形之于面388

卷八诡信二十三英明的帝王以信义治天下,雄才大咯的商人以信义赚大钱,凡是有教养的君子都把讲信用看作是最可宝贵的品质。然而,如果无原则、无条件地对敌人也讲信用,那就错了。要想忠诚于自己的国家和亲友,就应该对敌人实行诡诈,应该弃小信守大信。388

165贞而不谅信近于义390

166解扬守信宁死不屈391

167苏秦得城是否有信393

忠疑二十四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事例,从古至今屡见不鲜。因此天下是非,真让人觉得无所定也。有志于功名事业的人,对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事一定要有思想准备。393

168毁誉是非标准不定398

169意有所疑弄假成真399

170孰是孰非 不可不察401

用无用二十五有用与无用,是相对而言的。世界上没有绝对无用的东西,只有直接有用与间接有用。有时有用与无用是互相转化的,有时无用决定着有用。有如刀刃与刀背,看似刀刃有用,刀背无用,如果只留下刀刃,那还存在刀吗?401

171有用无用 无用有用402

诡顺二十六诡顺就是伪装的忠顺。属下中有专以取媚、专事敬顺之徒,领导中也不乏昏庸无能、暴戾无常之辈。尽管圣人经典不乏教诲: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但事实上却不那么容易做到。402

172在君为君各为其主404

173贤明之君不记旧怨405

174四处受宠 人臣之耻408

难必二十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没有绝对不变的。君臣关系、父子关系、盟友关系均无例外。人必须靠自身的本领自立于世界,指望别人是靠不住的,关毽时刻靠自己才是最可靠的。408

175忠而无信孝而不爱410

176为人乞福方可立世411

昏智二十八能在一朝失足做出糊涂事,行终生后悔之举之人,这一定是由于私心在作怪,一定是能满足私欲的身外之物蒙敝了自己的心智。酒色财气四堵墙,人人都在墙中藏吗?411

177色利势爱足令智昏412

卑政二十九治国之道贵在求实,华而不实的高论最好还是束之高阁,空泛之论、浮浅之说,反不如实事求是的“卑之无甚高论”来得放心。412

178治国之道贵在求实416

诡俗三十时过境迁,好恶标准原非一定,但韩非所开列的八条弊病入木三分,切中时弊,今人亦可镜鉴为用。416

179俗之好恶与事相诡419

息辩三十一看待事物,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对人,不但要听他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看他的言行是否一致,看他所描绘的前景是否与结果相一致。419

180立身从政 皆有根本4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