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
  • (奥)H.李斯特,(奥)A.匹兴格主编;(奥)H.P.伦茨著;倪计民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81864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284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汽油机混合气形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符号、缩写和索引1

1.燃烧基础1

1.1概述1

1.2热值的确定1

1.3内燃机工作过程基础1

1.3.1概述、理想循环、比较过程1

1.3.2卡诺过程(理想循环)2

1.3.3等容过程(理想循环)2

1.3.4等压过程(理想循环)3

1.3.6韦伯函数4

1.3.5混合过程(理想循环)4

1.3.7裂解5

1.3.8工作过程计算6

1.4汽油机燃烧过程细节问题6

1.4.1着火前反应6

1.4.2炽热点火(早火)6

1.4.3着火7

1.4.4着火延迟期9

1.4.5燃烧过程和充量运动9

1.4.6爆震18

1.4.7工作过程19

4.6.2二气门和多气门内燃机之间的差异对混合气形成和优化可能性的影响20

4.6.1 二气门和多气门内燃机在混合气形成方面的差异20

1.4.8效率22

2.混合气形成基础26

2.1空气26

2.2燃料29

2.2.1对燃料的要求29

2.2.2.1概述30

2.2.2.2纯碳氢化合物30

2.2.2.2.1 链形的(脂肪族的)碳氢化合物30

2.2.2燃料的组分和结构30

2.2.2.2.2环形的(环状的)碳氢化合物32

2.2.2.3含氧碳氢化合物34

2.2.2.3.1 醇(酒精)34

2.2.2.3.2 醚35

2.2.2.4燃料添加剂36

2.2.3.1 汽油37

2.2.3燃料的特性和指标37

2.2.3.2永久性燃气41

2.2.3.3液化气42

2.3化学当量混合比;过量空气系数43

2.4混合气供给44

2.4.1混合气数量45

2.4.2混合气成分47

2.5混合气制备50

2.5.1燃油雾化53

2.5.1.1压力雾化54

2.5.1.2压力空气雾化58

2.5.2燃油汽化59

2.6混合气传送和分配63

2.6.1集中式混合气形成的传送和分配63

2.6.1.1一般性描述63

2.6.1.2空气和燃油蒸气(气态)64

2.6.1.3油滴64

2.6.1.4壁面油膜68

2.6.2分散式混合气形成的传送和分配73

3.1.2燃油测量76

3.1燃油和空气质量的确定76

3.1.1空气质量测量76

3.实验室测试技术76

3.2.1概述77

3.2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77

3.2.2不同过量空气系数确定方法的精度考察78

3.2.2.1原子平衡方法78

3.2.2.2单一组分-过量空气系数计算方法79

3.2.3 由废气分析确定过量空气系数方法的比较81

3.2.4瞬态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81

3.4油滴尺寸的测试技术上的测定82

3.3壁面油膜的确定82

3.2.5二冲程内燃机过量空气系数的确定82

3.4.1确定油滴尺寸的测量方法83

3.4.1.1光学图像方法83

3.4.1.2消光方法84

3.4.1.3散射光方法84

3.4.2散射光方法的理论基础84

3.4.3散射光方法的结构和测量设备86

3.4.4.1双折射87

3.4.4误差影响的估计和散射光方法测量的评判87

3.4.4.2测量光束的不均匀性88

3.4.4.3处理方法88

3.4.4.4其他影响测量结果的因素89

3.4.4.5对测量精度的评价90

3.4.5描述稳态油滴谱的可能性90

3.4.6瞬态油滴谱的描述91

3.5喷油器油束的测量93

4.混合器设计95

4.1集中式混合器95

4.1.1化油器95

4.1.1.1基本方程式96

4.1.1.2.1 空气喉口,节气门98

4.1.1.2化油器各个基本系统98

4.1.1.2.2保持燃油液面高度的装置106

4.1.1.2.3 主油系110

4.1.1.2.4怠速系113

4.1.1.2.5 旁通系114

4.1.1.2.6起动和暖机系119

4.1.1.2.8 混合气减稀和混合气加浓装置121

4.1.1.2.7加速泵121

4.1.1.2.9补偿混合气系122

4.1.1.2.10滑行运行122

4.1.1.2.11 大气校正122

4.1.1.2.12结冰127

4.1.1.2.13 汽阻129

4.1.1.3化油器结构形式130

4.1.1.4等压式化油器132

4.1.1.5电子控制或调节的化油器134

4.1.1.6.1 皮尔堡分动式化油器2E135

4.1.1.6化油器实例135

4.1.1.6.2皮尔堡双腔分动式化油器4A140

4.1.1.6.3小型内燃机化油器,宾(Bing)-化油器141

4.1.1.6.4皮尔堡的电子化油器146

4.1.2集中式喷射148

4.1.2.1波许单点喷射(Mono-Jetronic)148

4.1.2.2尼桑单点喷射151

4.1.2.3欧宝MULTEC集中式喷射154

4.1.2.4本田二喷嘴集中式喷射(双点喷射)156

4.1.3液化气混合器157

4.1.4混合器几何尺寸对混合气分配的影响162

4.1.4.1基础162

4.1.4.2节气门162

4.1.4.3混合腔163

4.1.4.4进气导向165

4.1.4.5喷油时刻对混合气分配的影响167

4.2分散式混合器169

4.2.1各缸喷射169

4.2.1.1开发研制过程170

4.2.1.2.1 波许L-Jetronic175

4.2.1.2电子式间歇喷射175

4.2.1.3机械-电子连续喷射186

4.2.1.2.2波许LH-Jetronic186

4.2.1.3.1 波许K-Jetronic187

4.2.1.3.2波许KE-Jetronic192

4.3电磁式喷油器197

4.3.1基本功能和构造197

4.3.2不同喷油器结构形式的比较198

4.3.2.1概述198

4.3.2.2轴针式喷油器(锥形油束喷油器)199

4.3.2.4多孔喷油器200

4.3.2.3单孔喷油器(绳线形油束喷油器)200

4.3.3电磁式喷射器的重要性能201

4.4.1挡板式空气量测量仪202

4.4空气质量测量202

4.4.2涡流频率-流量测量仪203

4.4.3热传感器203

4.4.3.1热线空气质量测量仪203

4.4.3.2热膜空气质量测量仪206

4.5混合气形成-点火的组合-内燃机管理器207

4.6多气门内燃机对混合气形成的要求210

4.7混合器比较评价214

5.进气管设计217

5.1集中式混合器用进气管217

5.1.1对进气管的要求217

5.1.2基本的造型准则217

5.1.3进气管基本形式219

5.1.3.1进气系统种类219

5.1.3.2进气管形式类型220

5.1.4进气管加热223

5.1.5.1单管截面230

5.1.5进气管容积230

5.1.5.2单管长度232

5.1.5.3分配体的容积232

5.1.6混合气拐弯和分支233

5.1.7管截面形状234

5.1.8分配体形式及构造234

5.1.9进气管的倾斜237

5.1.10联接孔237

5.1.12表面粗糙度238

5.1.13进气管-混合器联接法兰238

5.1.11进气管材料238

5.2分散式混合器的进气管造型240

5.2.1概述240

5.2.2谐振增压241

5.2.3波动管增压244

5.2.4无可变尺寸的非传统式进气装置248

5.2.5可变进气装置251

5.2.6分散式喷射进气管的计算254

6.混合气形成的特殊形式257

6.1集中式混合气形成的特殊形式257

6.2分散式混合气形成的特殊形式259

7.参考文献2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