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手册 1【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国教育出版社
- ISBN:7801497523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指导手册 1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总论3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的功能和任务3
第二节 高等院校体育的地位与功能3
第二节 高等院校体育的目标和任务8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概念、特点及分类11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概念11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12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分类13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分类及其价值定位18
第一节 新体育课程的诞生18
第二节 以功能为本位的体育课程21
第三节 以个性解放为本位的体育课程25
第四节 以运动内在价值为本位的体育课程29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34
第一节 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特点与分类34
第二节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36
第三节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途径和方法37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及发展趋势40
第一节 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40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改革理念42
第三节 体育课程管理理念44
第四节“同而不和”的弊端与经验47
第五节“和而不同”的学术理念49
第六节 体育课程改革的主旋律50
第七节 高校体育的关注点51
第八节 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53
第二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思路及课程模式的构建5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发展思路59
第一节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需求与发展59
第二节以“终身体育”为导向的个体发展63
第三节以“同步推进”为导向的总体发展思路66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计的基本程序68
第一节 体育课程设计的程序68
第二节 课程程序设计中诸要素的分析与研究71
第三章 高等院校课程的设计要素91
第一节 教学文件编写的说明与举例91
第二节 对大学体育课程的建议98
第三节 体育课程中认知领域的研究99
第四节 体育课程中技能领域的研究103
第五节 体育课程认知领域的教育内容115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模式的构建126
第一节 体育课程模式的定义和类型126
第二节 构建大学体育课程模式的步骤127
第三节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模式构建展示130
第五章 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模式构建的创新实践134
第一节 创建国内一流大学体育课程134
第二节 自主分层教学的体育课程模式构建146
第三节 立足需求,构建整体改革、立体运作的体育课程模式155
第四节“体育教学俱乐部”模式构建171
第三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与实施201
第一章 高等学院校体育课程的目标设置201
第一节 关于体育课程目标201
第二节 体育课程目标的研究现状与趋势201
第三节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202
第二章 高等学院体育课程内容体系204
第一节 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现状204
第二节 体育课程内容确定的原则204
第三节 高校课程内容体系205
第四节 认知领域教学内容的实施207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组织形式222
第一节 根据项目重新编班222
第二节 男女合班与分班222
第三节A型与B型授课223
第四节 体育单项俱乐部和学生体育协会组织223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方法手段224
第一节 手段方法个性化、多样化224
第二节 启发、引导为主225
第三节 注重情感类方法225
第四节 方法、手段、功能扩展化225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226
第一节 高校教育对体育教师地位的要求226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劳动特点227
第三节 体育教师工作及其特点228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基本条件与职责229
第五节 体育教师角色的定位235
第四篇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及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23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的主体和原则239
第一节 体育教学主体239
第二节 体育教学原则250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制订272
第一节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272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的结构278
第三节 各个层次的体育教学目标与制订283
第四节 中国现行体育教学目标的介绍289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292
第一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含义与性质292
第二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规律295
第三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层次及其特点301
第四节 体育教学过程的优化与管理305
第五篇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与方法313
第一章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313
第一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313
第二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历史与发展316
第三节 体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318
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的分类319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322
第一节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22
第二节 以直接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27
第三节 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30
第四节 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方法337
第三章 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341
第一节 合理选用体育教学方法的意义341
第二节 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依据341
第三节 正确或错误选择体育教学方法的实例与分析343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内容346
第一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概述346
第二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特性349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层次与分类351
第四节 隐性体育教学内容360
第五节 体育教学内容的发展与改革362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模式365
第一节 体育教学模式概述365
第二节 体育教学模式的性质368
第三节 体育教学模式介绍371
第六篇高等学院体育教学设计与计划377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设计377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设计的含义377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设计工作378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计划380
第一节 体育教学计划的概念和作用380
第二节 体育教学计划的层次381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384
第一节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384
第二节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内容385
第三节 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案例385
第四章 高等院校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制订及案例389
第一节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要求389
第二节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89
第三节 学期体育教学计划的格式390
第五章 高等院校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及案例391
第一节 体育教学单元的基本理论391
第二节 单元体育教学的特点与要求392
第三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基本方法与步骤393
第四节 单元体育教学计划制订的案例394
第六章 高等院校学时体育教学计划(教案)的制订及案例399
第一节 学时体育教学计划的特点与格式399
第二节 制订教案基本内容与步骤400
第三节 教案的案例401
第七篇 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设置40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程设置概述409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目标和基本任务409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设置409
第三节 体育课程结构及内容410
第四节 体育课程教学管理411
第五节 体育课程教材的选编原则413
第六节 执行大纲应注意的问题413
第七节 体育课程评估与管理414
第二章 高等院校特色体育课程设置415
第一节 太极拳(二十四式)课程设置415
第二节 游泳课程设置418
第三节 理论课程设置420
第三章 高等院校兴趣选项课程设置426
第一节 篮球课程设置426
第二节 排球课程设置433
第三节 软式排球课程设置436
第四节 足球课程设置439
第五节 羽毛球课程设置444
第六节 乒乓球课程设置450
第七节 网球课程设置456
第八节 操场高尔夫球课程设置461
第九节 游泳课程设置463
第十节 跨栏课程设置466
第十一节 跳远课程设置469
第十二节 武术课程设置471
第十三节 太极剑(三十二式)课程设置474
第十四节 养生保健课程设置477
第十五节 保健按摩课程设置481
第十六节 健身瑜伽课程设置484
第十七节 舞龙课程设置488
第十八节 散手课程设置490
第十九节 击剑课程设置493
第二十节 跆拳道课程设置496
第二十一节 拳击课程设置499
第二十二节 体育舞蹈课程设置502
第二十三节 健美课程设置509
第二十四节 健美操课程设置512
第二十五节 轮滑课程设置517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521
第一节 概述521
第二节 课程目标524
第三节 内容标准525
第四节 实施指导543
第八篇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55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及结构559
第一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有关概念559
第二节 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内容559
第三节 体育课堂教学的结构560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矛盾561
第一节 讲解与练习的矛盾561
第二节 约束与自主的矛盾562
第三节 师生关系与学生关系的矛盾563
第四节 成功与挫折的矛盾564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基本方面568
第一节 运动技能学习的组织与管理568
第二节 身体锻炼(体能发展)的组织与管理570
第三节 体育学习集体的组织与管理572
第四节 体育行为教育的组织与管理575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具体内容578
第一节 队列形的安排与调动578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578
第三节 教学场地器材的布置580
第四节 课堂控制580
第五节 课堂违纪行为的预防控制581
第六节 对违纪与偶发事件的处理581
第五章 高等院校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与分析582
第一节 较好的体育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案例与分析582
第二节 较差的体育课堂教学案例的微格分析583
第六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585
第一节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特点和功能585
第二节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基本要素分析587
第三节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590
第九篇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技能与训练601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能力的特点601
第二节 教学能力的概念601
第二节 现代教师的智能模型601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现状605
第一节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的途径605
第二节 我国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形成过程中的缺陷607
第三节 教学技能训练的可行性609
第三章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技能的学习与训练611
第一节 教学技能概念611
第二节 教学技能训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611
第三节 教学技能训练的基本程序612
第四节 对教学技能训练的评价616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员训练计划与组织618
第一节 运动训练的基本原则618
第二节 运动训练方法与手段639
第三节 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659
第四节 运动员技术能力及其训练687
第五节 运动员战术能力及其训练704
第六节 运动员心理能力与运动智能及其训练720
第七节 运动员多年训练计划与组织732
第八节 运动员年度训练的计划与组织757
第十篇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培训指导779
第一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的选拔标准779
第二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竞技能力训练的方法及标准803
第三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日常训练计划860
第四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管理953
第五章 高等院校高水平运动员运动训练分项能力考核评估966
第十一篇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会的组织与开展979
第一章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会的准备工作979
第一节 运动会的组织机构979
第二节 筹备工作981
第二章 高等院校体育运动会的比赛项目的组织与编排990
第一节 球类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990
第二节 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1145
第三节 游泳运动竞赛的组织与编排1187
第四节 其他体育竞赛项目的组织与编排1235
第三章 高等学校体育竞赛的学生体检与医务监督1256
第一节 学生体检的主要项目1256
第二节 常见运动性病症及现场治疗方法1264
第三节 运动会兴奋剂或违禁药物的查禁1300
第四节 比赛期间的运动医务监督1308
第四章 高等院校体育竞赛的组织管理体制1310
第一节 运动员的参赛条件与资格审查1310
第二节 学生体育竞赛办法1311
第三节 学生体育竞赛成绩统计与名次评定1316
第四节 体育道德风尚奖评比1328
第五节 裁判员的选派与管理1329
第六节 学生体育竞赛的开幕式、闭幕式及颁奖活动组织1330
第十二篇 高等院校体育教学评价1343
第一章 高等院校教学评价概述1343
第一节 体育教学评价的概念、功能与分类1343
第二节 体育教学质量的评价1376
第三节 学生体育学习的评价1382
第四节 国外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与发展1390
第二章 体育课程计划评价1399
第一节 体育课程计划的概念1399
第二节 体育课程计划评价的主要步骤1399
第三节 体育课程编制指导思想的评价1400
第四节 体育课程目标的评价1402
第三章 体育课程设置的评价1404
第一节 体育课程设置与课程目标一致性的评价1404
第二节 体育课程结构合理性评价1404
第四章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1407
第一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407
第二节 设计评价工具1422
第三节 搜集和分析反映体育学习情况的数据和证据1448
第四节 明确促进学生体育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1450
第五节 应注意的问题1458
第五章 促进体育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1460
第一节 对体育教师的评价理念1460
第二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464
第三节 体育教师评价工具的设计1473
第四节 体育教师评价理念1490
第六章 促进学校体育不断发展的评价1494
第一节 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1494
第二节 设计评价工具1497
第三节 搜集和分析反映学校体育办学水平的数据和证据1498
第七章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和实施保障1499
第一节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特点1499
第二节 体育课程评价体系实施保障1500
第十三篇 相关文件精神及法律规定1503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1503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1508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1513
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意见1516
教育部关于开展普通高等学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评估工作的通知1519
热门推荐
- 1562042.html
- 704120.html
- 1712357.html
- 3103812.html
- 3889750.html
- 243971.html
- 463179.html
- 1396458.html
- 639561.html
- 5174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4886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752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658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75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55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393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1484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41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6759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8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