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门寺文化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法门寺文化史
  • 韩金科著(西安佛教文化研究中心) 著
  • 出版社: 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
  • ISBN:7801134338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591页
  • 文件大小:90MB
  • 文件页数:6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门寺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法门寄语 净一1

序 篇2

一 法门寺文化的起因2

总 序 张岂之5

二 法门寺文化与佛学研究6

三 文学艺术与文化研究的一处源泉8

序 史念海9

一 文明的曙光12

第一章 文明的曙光与炎黄足迹12

源头篇12

二 炎黄足迹13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黄心川13

第二章 夏商时期16

一周族之根16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吴立民17

二周道之兴18

三周原??19

四武王伐纣21

第三章 周秦时期23

一 开国大典23

二 青铜之乡24

三 岐邑档案26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石兴邦27

四 百年孤独29

五 周原易主31

第一章 西典东来37

一 佛祖圣迹37

《法门寺文化与法门学》序 李斌城37

初传篇37

二 初转法轮39

三 佛教文化41

四 跨国弘法44

第二章 进入中国47

一 始传西域47

二 东渐传说50

三 两汉佛踪52

四 入乡随俗56

五 传法概况58

第三章 寺塔缘起63

一 塔与舍利63

二 舍利瘗埋66

三 起源断想68

四 造像碑考73

五 志文碑考75

六 寺塔建年79

第四章 缘起缘落82

一 魏武禁佛82

二 皇家寺院88

三 周武灭佛89

第五章 佛像、碑碣和《璇玑图》94

一 佛造像94

二 周魏碑碣98

三 苏若兰和她的璇玑图100

鼎盛篇109

第一章 传法源流109

一 印度佛教派别109

二 中国佛教宗派111

三 丛林清规115

四 佛学革命117

一 开元大士传密宗119

第二章 唐代密宗119

二 大唐诸帝与密宗121

三 唐密的最高结集123

四 法门寺与密教高僧124

五 密宗在海外的传播128

第三章 兴盛纪略133

一 文帝崇佛寺改道场133

二 心有旁鹜凤鸣岐山135

三 度僧修寺伽蓝复苏137

四 旌表法门 五易其名139

五 兼收并蓄诸宗兼弘140

六 总传道场二十四院141

七 多方聚财富比王室143

一 唐太宗敕令开示佛骨146

第四章 大唐诸帝礼佛146

二 唐高宗首次迎奉佛骨151

三 武则天二次迎奉佛骨155

四 唐中宗下发入塔供养158

五 唐肃宗三次迎奉佛骨160

六 唐代宗迷佛讲经退敌162

七 唐德宗四次迎奉佛骨163

八 唐宪宗五次迎奉佛骨166

九 唐懿宗六次迎奉佛骨167

第五章 谏佛、毁佛和事佛173

一 韩愈谏佛及历代评说173

韩愈谏佛贬潮州173

一代文豪的反思176

韩愈谏佛的历代评说178

二 会昌法难180

三 “西府王”的兴起与周世宗灭佛185

第六章 寺塔和经卷191

一 唐代法门寺塔191

寺塔沿革191

由阿育王塔到真身宝塔194

二 译经和藏经197

第七章 佛像和僧众202

一 法门寺佛造像202

二 法门寺僧徒206

法门寺僧206

法门寺关系僧208

礼佛帝王210

礼佛诸吏211

第八章 碑 碣213

一 唐碑(上)213

二 唐碑(下)219

三 五代碑221

第九章 文学艺术224

一 唐代法门寺造型艺术和实用工艺224

佛教人物造型艺术224

佛教器物造型艺术227

由地宫出土器物看唐代实用工艺技术232

二 佛教书法艺术234

三 法门乐舞236

四 僧俗佛诗237

五 佛教散文243

六 《璇玑图》与武则天244

第十章 法门寺兴盛原因247

一 原因探讨的回顾247

二 北周的建立与法门寺的始兴250

隋代是法门寺发展史上的低谷251

三 法门寺的鼎盛与唐初的释、儒斗争251

唐代第一次“舍利剖示”的透析252

唐高宗迎奉佛骨,法门寺达到了鼎盛253

唐初释、儒斗争是法门寺兴盛的主要原因254

衰落篇260

第一章 衰落纪略260

一 宋代法门寺260

二 法门庄园263

三 皇帝佛国264

四 金代法门寺265

五 僧少寺荒败267

六 痴僧的抱负268

七 明塔十三级269

八 晨钟响周原271

九 伟哉朱将军273

第二章 藏 经277

一 藏经概述277

二 寺藏宋刻《毗卢藏》280

三 寺藏元刻《普宁藏》281

第三章 佛造像290

一 宋元时期佛造像290

二 明清时期佛造像291

三 民国时期佛造像296

第四章 僧人和居士300

一 法门僧人300

二 法门居士302

第五章 碑碣砖刻304

一 宋 碑304

二 金 碑304

三 明 碑317

四 明代砖刻321

五 清碑323

六 民国碑324

第六章 文学艺术327

一 佛教诗歌327

二 戏曲《法门寺》331

三 民间传说故事334

四 书法艺术336

复兴篇340

第一章 复兴纪略340

一 古刹新问题340

二 “文革”大劫难341

三 夕阳照残塔343

四 净土佛子情344

五 残塔新发现347

六 地宫见天日349

七 寰球佛骨热355

八 历史新纪元364

九 领袖与法门368

十 名人与法门371

十一 佛元谱新篇376

第二章 地宫及地宫发掘380

一 地宫漫议380

二 唐塔地宫383

三 发掘始末387

四 奇碑妙文398

第三章 地宫出土的法器和珍宝402

一 法 器402

二 供养器405

三 佛事生活用具410

四 铺地金钱414

五 丝绸服饰415

六 国产玻璃417

七 金银器420

第四章 秘色瓷的出土及其历史意义424

一 关于秘瓷的始烧年代424

二 “秘瓷”的称谓与内涵426

三 从法门寺地宫秘瓷看越窑制瓷工艺427

四 烧造窑口与胎、釉工艺特征430

五 中国古陶瓷的金彩装饰433

六 秘色瓷出土的历史意义436

第五章 地宫茶具与茶文化439

一 地宫茶具439

二 地宫茶具与中国茶文化的传播443

三 茶与唐代社会446

四 唐代茶文化圈448

五 由地宫茶具透视唐人的茶道美学449

第六章 佛指舍利的发现及其传说451

一 佛指法相451

二 佛指志异452

三 佛指供养456

四 佛指舍利与宝函的发现457

第七章 地宫唐密曼荼罗的破译461

一地宫唐密曼荼罗的破译及其意义461

一个神秘千古的佛教世界461

地宫唐密曼荼罗法界之概说462

二秘龛五重宝函金刚界曼荼罗465

概说465

顶面唐密中台方坛内金刚界曼荼罗467

顶面唐密中台方坛外金刚界曼荼罗474

前侧面唐密东方阿閦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489

顶面唐密金刚界曼荼罗宝珠、宝生草及三股金刚杵界道489

右侧面唐密南方宝生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496

后侧面唐密西方阿弥陀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499

左侧面唐密北方不空成就如来及四亲近曼荼罗504

三 中室捧真身菩萨曼荼罗508

概说508

金刚界五方五佛曼荼罗510

胎藏界中台八叶种子曼荼罗520

八大明王曼荼罗521

四八重宝函曼荼罗533

第四重宝函如意轮曼荼罗534

第四重宝函药师曼荼罗537

第四重宝函大日金轮曼荼罗540

第四重宝函释迦金轮曼荼罗541

第五重宝函文殊说法曼荼罗543

第五重宝函释迦说法曼荼罗543

第五重宝函大日说法曼荼罗544

第五重宝函普贤说法曼荼罗545

第五重宝函金轮曼荼罗545

第七重宝函四天王曼荼罗547

第八章 文学艺术和学术研究550

一 佛造像550

二 建筑艺术553

三 诗歌、散文和书法555

四 法门寺珍宝展557

五 法门寺文化研究560

结束语:让法门寺文化再造辉煌565

附一:法门寺纪事年表567

附二:图版目录575

后记585

重印后记5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