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张仲景理法方药临床应用【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王振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46934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伤寒杂病论-方剂-临床应用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张仲景理法方药临床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理1
第一节 治病原则——随证治之1
第二节 治病目的——阴阳自和2
第三节 治病手段4
一、扶正祛邪(包括扶阳气存阴液)4
二、四因制宜9
三、因势利导14
四、先后缓急19
第四节 病证辨治原则24
一、六经病辨治原则25
二、脏腑病辨治原则33
第二章 法84
第一节 解表法84
一、发汗解表84
二、表里双解89
三、扶正解表93
第二节 清热法96
一、清宣膈热97
二、清阳明胃热99
三、清脏腑热100
四、清热解毒110
第三节 和解法113
一、和解少阳114
二、调和肝脾119
三、调和肠胃120
第四节 通下法123
一、通腑泻热124
二、温下寒实129
三、润肠通下130
四、通瘀破结131
第五节 利水祛湿法134
一、辛温散寒除湿135
二、清热利湿139
三、利水渗湿143
四、温化水湿150
第六节 温里法161
一、温中祛寒162
二、温通心阳171
三、温通胸阳174
四、温经散寒177
五、回阳救逆184
第七节 逐水法189
一、攻逐水饮190
二、攻逐水饮,相反相成191
三、分消水饮,导邪下行191
四、温化蠲饮,苦寒泻热192
五、泻热逐水破结192
六、泻热逐水,峻药缓攻193
七、逐水清热,软坚散结194
八、温寒逐水,涤痰破结194
九、泻肺逐水194
第八节 补益法195
一、补阳196
二、补阴197
三、阴阳双补199
第九节 祛痰法200
一、燥湿化痰201
二、清热化痰203
三、温化寒痰205
四、利窍涤痰207
第十节 理血法208
一、活血祛瘀209
二、止血222
第十一节 固涩法225
一、涩肠固脱止利226
二、温中固脱止利226
三、敛肺涩肠,止利固脱227
第十二节 涌吐法227
第十三节 针灸、外治228
一、针刺法228
二、灸法233
三、外治法236
第十四节 其他治法239
一、寒温并用,安蛔止痛240
二、杀虫补虚240
三、发越郁阳,清上温下241
四、甘平和胃,安蛔止痛242
五、破滞除痹,排脓补虚242
六、解毒排脓,调和营卫242
七、祛痰截疟243
八、通阳散结,调和阴阳243
九、祛湿散水243
第三章 方245
一、桂枝剂配伍245
二、麻黄剂配伍253
三、葛根剂配伍260
四、桂枝附子剂配伍261
五、五苓剂配伍262
六、抵当剂配伍264
七、陷胸剂配伍266
八、泻心剂配伍268
九、白虎剂配伍270
十、承气剂配伍271
十一、栀子豉剂配伍274
十二、茵陈蒿剂配伍275
十三、柴胡剂配伍276
十四、黄芩剂配伍278
十五、理中剂配伍279
十六、四逆剂配伍282
十七、附子剂配伍284
十八、茯苓剂配伍287
十九、栝楼剂配伍290
二十、半夏剂配伍291
二十一、乌头剂配伍292
二十二、百合剂配伍293
二十三、桔梗剂配伍294
二十四、当归剂配伍295
二十五、防己剂配伍297
二十六、白头翁剂配伍299
二十七、橘皮剂配伍299
二十八、鳖甲剂配伍300
二十九、滑石剂配伍301
三十、矾石剂配伍302
三十一、大枣剂配伍303
三十二、枳实剂配伍303
三十三、蜀漆剂配伍304
三十四、乌梅剂配伍304
第四章 药306
第一节 药症对应306
第二节 药机对应309
第三节 性味配伍311
一、辛甘化阳311
二、辛开苦降312
三、辛散酸收312
四、酸甘化阴313
五、酸苦涌泄313
六、甘淡利湿313
七、甘补苦泻314
八、咸寒反佐314
第四节 相反相成314
一、寒热并用315
二、升降相因316
三、补泻兼施317
四、敛散结合319
五、刚柔相济320
热门推荐
- 3044686.html
- 94218.html
- 1173177.html
- 247918.html
- 1797337.html
- 1202391.html
- 1381310.html
- 307039.html
- 2658631.html
- 18725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61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56617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222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085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887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14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085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4894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8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88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