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想【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唐正序,陈厚诚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 ISBN:7220017944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639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5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世纪中国文学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现代主义在中国的历史命运1
第一编 现代主义影响的第一次浪潮(1917—1927
概说23
第一章 “五四”文学革命与西方现代主义思潮29
第一节 清末至“五四”时期西方现代哲学思潮的东渐和影响29
一 西方现代哲学的引进29
二 西方现代哲学对本时期美学及文艺观的影响40
第二节 胡适的文学改良主张与意象主义48
第三节 “五四”时期的“新浪漫主义”文学主张55
一 新浪漫主义及其在中国的传播55
二 “五四”时期的“新浪漫主义”文学主张59
三 新浪漫主义的变异64
四 新浪漫主义的影响68
第二章 本时期文学与象征主义72
第一节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和对本时期文学观念的影响72
一 象征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72
二 象征主义对本时期文学观念的影响82
第二节 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87
一 鲁迅的小说和散文诗创作87
二 王统照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创作97
第三节 象征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交织101
一 郭沫若的早期诗歌101
二 田汉等人的早期剧作106
第四节 由唯美主义到象征主义的过渡112
一 闻一多等新月派诗人的创作112
二 浅草社、沉钟社等文学社团的创作117
第五节 初期象征派诗歌的出现122
一 李金发的诗歌创作122
二 王独清、穆木天、冯乃超等人的诗歌创作127
第三章 本时期文学与表现主义136
第一节 表现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36
第二节 表现主义对本时期文学观念的影响145
第三节 小说创作中的表现主义影响156
一 鲁迅的小说156
二 郭沫若、郁达夫等人的小说161
第四节 戏剧创作中的表现主义影响170
一 创造社作家和洪深的早期剧作170
二 狂飙社的戏剧创作183
第四章 本时期文学与“心理分析”190
第一节 心理分析学说在中国的初步传播190
第二节 心理分析学说对本时期文学观念的影响200
第三节 心理分析学说对本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211
一 潜意识和梦的描写212
二 双重欲求与灵肉冲突的表现218
三 性心理和变态性心理的刻划223
四 性欲升华说的运用229
第五章 本时期文学与现代主义其他思潮流派235
第一节 意象主义的介绍和影响235
第二节 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的介绍和影响243
第三节 “意识流”的介绍和影响253
第二编 现代主义影响的第二次浪潮(1927—1937
概说263
第一章 现代主义影响在诗歌领域的深入发展——现代派的出现268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和诗论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268
第二节 现代派的形成和美学追求279
第三节 戴望舒的诗歌创作290
第四节 卞之琳、何其芳的诗歌创作302
一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302
二 何其芳的诗歌创作310
第二章 现代主义影响在小说领域的深入发展——新感觉派的出现316
第一节 弗洛伊德主义、日本新感觉派和欧美心理分析、意识流小说的传播和影响316
一 弗洛伊德主义的传播和影响317
二 日本新感觉派小说的传播和影响321
三 欧美心理小说和意识流小说的传播和影响324
第二节 新感觉派的形成、特征及衰落325
第三节 施蛰存的心理小说338
第四节 穆时英、刘呐鸥的新感觉派小说350
第三章 现实主义对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的吸收358
第一节 艾青等人的诗歌与象征主义358
第二节 茅盾、老舍、沈从文的小说与现代主义363
第三节 李健吾、萧乾的小说与意识流372
第四节 曹禺等的戏剧创作与表现主义381
第三编 走向低潮的现代主义影响(1937—1976
概说395
第一章 40年代诗歌领域的现代主义影响402
第一节 冯至的《十四行集》与存在主义402
一 存在主义在中国传播、影响的简况402
二 冯至的《十四行集》与存在主义405
第二节 九叶诗派与现代主义412
一 九叶诗派取向现代主义的动因413
二 现代主义与九叶诗派的观念调整417
三 现代主义与九叶诗派的诗歌创作422
第二章 40年代小说领域的现代主义影响433
第一节 张爱玲的小说与“心理分析433
第二节 钱钟书的《围城》与存在主义442
第三节 徐訏小说创作的现代主义倾向449
第四节 汪曾祺、李拓之对意识流小说的探索460
第三章 50—60年代台湾的现代派文学470
第一节 台湾现代派文学的兴起及其历史原因470
第二节 台湾现代派诗歌473
第三节 台湾现代派小说481
第四编 现代主义影响的第三次浪潮(1976—1988
概说491
第一章 新时期文学中的现代主义论争497
第一节 西方现代主义的涌入497
第二节 现代主义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499
第三节 对新时期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反思507
第二章 新诗潮:从朦胧诗运动到实验诗派515
第一节 朦胧诗:诗学原则的重造516
第二节 现代史诗:文化意识的追求525
第三节 实验诗:走向后现代532
第三章 新时期小说的现代主义倾向541
第一节 意识流文学与新时期小说的“内视倾向”541
第二节 新时期“荒诞小说”所受的西方影响550
第三节 新时期小说创作与弗洛伊德主义560
第四节 新时期小说中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574
第四章 话剧探索与探索话剧587
第一节 话剧观的危机和嬗变587
第二节 话剧探索——现代主义的辐射与渗透590
第三节 探索话剧——中国现代主义话剧在小范围内的崛起597
结语614
中外译名对照表625
本书执笔人员名单635
后记637
热门推荐
- 1680470.html
- 1476100.html
- 3091766.html
- 1335792.html
- 696562.html
- 693907.html
- 2449137.html
- 982256.html
- 1703684.html
- 27600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997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776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5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8808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93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943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5361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001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21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16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