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 宪法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法学教材编辑部《宪法》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群众出版社
- ISBN:6067·57
- 出版时间:1983
- 标注页数:587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5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高等学校法学试用教材 宪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法学概述3
第一节 宪法学的对象3
第一编 绪论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同资产阶级宪法学的根本区别5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宪法学的研究方法11
第四节 学习和研究宪法学的意义17
第二章 宪法的概念和本质21
第一节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21
第二节 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28
第三节 宪法是阶级力量对比的表现36
一 宪法是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的集中表现37
二 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变化是影响宪法内容的重要因素40
一 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47
第三章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7
第一节 资产阶级宪法的产生和发展47
二 资产阶级宪法的发展5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宪法的产生和发展71
一 十月革命的胜利和苏维埃宪法的产生71
二 社会主义宪法的发展73
第三节 中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77
一 清朝末年和中华民国时期的制宪活动77
二 我国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宪法性文件89
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产生和发展92
一 国家是阶级专政的工具115
第一节 两种不同类型宪法对国家阶级本质的反映115
第四章 国家阶级本质115
第二编 国家制度115
二 资本主义宪法掩盖国家阶级本质118
三 社会主义宪法确认国家阶级本质120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122
一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122
二 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标志着我们国家的根本性质127
三 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结合135
四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137
第三节 我国爱国统一战线146
一 统一战线的性质、任务和作用146
二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149
一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生活中的领导地位153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核心153
二 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根本保证156
第五章 政权组织形式160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和国家阶级本质的关系160
一 政权组织形式决定于国家阶级本质160
二 政权组织形式适应国家阶级本质的需要164
第二节 不同类型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168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168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制175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180
一 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180
二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产生和发展183
三 人民代表大会制实行民主集中制185
四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187
第六章 选举制度191
第一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191
一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91
二 资本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原则和程序198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选举制度206
一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06
二 社会主义国家选举制度的原则和程序20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216
一 我国选举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16
二 我国选举制度的社会主义原则223
三 我国选举的组织、程序和办法231
第七章 国家结构形式241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241
第二节 两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结构形式243
一 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243
二 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249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57
一 我国是单一制国家257
二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261
三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263
四 社会改革,民族繁荣268
五 我国的行政区划271
第八章 两种不同类型国家的经济制度277
第一节 经济制度的概念277
第三编 经济制度277
第二节 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28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制度284
第九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制度和两个文明建设289
第一节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89
一 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89
二 全民所有制经济293
三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295
四 社会主义分配原则298
五 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300
第二节 个体劳动者经济302
第三节 公民的个人财产303
第四节 发展国民经济的指导方针305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313
一 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相互关系313
二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文化建设315
三 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思想建设317
第四编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25
第十章 资产阶级国家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25
第一节 资产阶级的人权和公民权325
一 资产阶级人权口号的提出和意义325
二 资产阶级人权的理论和实践328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内容与特点333
一 资产阶级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333
二 资产阶级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3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历史发展346
一 苏联从建国初期到1936年公民权利的历史演变346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346
二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权利的发展情况34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种类351
一 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的分类351
二 公民的基本权利352
三 公民的基本义务355
第三节 公民权利义务的社会主义本质356
第十二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60
第一节 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是宪法对革命成果的确认360
一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是中国人民长期革命斗争的胜利成果360
二 建国后四部宪法规定公民权利的发展变化362
一 平等权364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364
二 政治权利和自由367
三 宗教信仰自由370
四 人身自由372
五 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和取得赔偿权375
六 社会经济权利376
七 文化教育权利和自由381
八 国家保护妇女的权利和利益383
九 婚姻、家庭、老人、妇女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384
十 国家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384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386
一 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387
二 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388
四 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390
三 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390
五 纳税的义务391
第四节 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公民权利义务的主要特点392
一 公民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392
二 公民权利义务的现实性393
三 公民权利义务的平等性395
四 公民权利义务的一致性395
第五编 国家机构401
第十三章 国家机构概述401
第一节 国家机构的性质和作用401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机构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40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机构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408
第一节 代表机关的起源和发展417
第十四章 代表机关41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议会420
一 议会的组织和组成420
二 议会的立法权425
一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429
三 议会的监督权431
第三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代表机关437
一 最高人民代表机关的名称和组成437
二 最高人民代表机关的职权439
三 最高人民代表机关的常设机关442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446
一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446
二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53
三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457
四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459
第十五章 国家元首461
第一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元首461
一 资产阶级国家元首的形式462
二 资产阶级国家元首产生的方法463
三 资产阶级国家元首的任期和职权465
第二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元首469
一 社会主义国家的个体元首和集体元首469
二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元首的产生、任期和职权471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元首473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元首制度的历史发展473
二 1982年宪法规定的国家元首制度474
第一节 最高行政机关概述477
第十六章 最高行政机关477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478
一 内阁制政府478
二 总统制政府484
三 委员制政府488
第三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最高行政机关489
一 社会主义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产生和发展489
二 苏联1936年宪法对最高行政机关的规定490
三 南斯拉夫等国最高行政机关的特点493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国家行政机关495
一 我国最高国家行政机关的历史发展495
二 1982年宪法对国务院的规定500
一 地方机关的概念505
第一节 地方机关概述505
第十七章 地方机关505
二 地方机关的产生和发展506
第二节 资产阶级国家地方机关508
一 地方议会和地方行政机关508
二 中央与地方职权的划分516
第三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地方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520
一 地方权力机关521
二 地方行政机关527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28
二 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538
三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540
四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548
第十八章 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51
第一节 资产阶级国家的司法机关551
一 资产阶级国家司法机关的产生和发展551
二 资产阶级法院的性质和种类554
三 两种不同法系的法院558
四 资产阶级法院的组织和活动原则560
第二节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67
一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审判机关567
二 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检察机关576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578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审判机关578
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检察机关582
热门推荐
- 3848764.html
- 1609274.html
- 676615.html
- 846278.html
- 1842779.html
- 769479.html
- 2720855.html
- 1079595.html
- 32266.html
- 28616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55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8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7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58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989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1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5618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00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915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09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