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数字新媒体版权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张文俊,倪受春,许春明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910567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9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365页
- 主题词:数字技术-应用-版权-管理-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数字新媒体版权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数字新媒体1
1.1 数字新媒体界定2
1.1.1 新媒体与数字新媒体2
1.1.2 数字新媒体的特点3
1.1.3 数字新媒体与社会发展5
1.2 数字新媒体技术与应用8
1.2.1 数字新媒体的关键技术8
1.2.2 数字新媒体的服务平台11
1.3 数字新媒体传播14
1.3.1 数字新媒体的传播分析15
1.3.2 数字新媒体的内容分析18
1.3.3 数字新媒体的受众分析20
1.4 数字新媒体产业23
1.4.1 数字新媒体的产业结构24
1.4.2 数字新媒体产业的经济特征27
1.4.3 数字新媒体产业的政策导向31
1.5 数字新媒体的版权管理33
1.5.1 数字新媒体内容版权保护的特殊性与复杂性34
1.5.2 数字新媒体版权管理的重要性35
1.5.3 数字版权管理对数字新媒体产业发展的影响36
第2章 数字版权管理38
2.1 数字版权管理的基本概念38
2.1.1 数字版权管理的定义39
2.1.2 数字版权管理的科学理解39
2.1.3 典型的商用数字版权管理系统41
2.2 数字版权管理的框架模型42
2.2.1 数字版权管理的总体框架43
2.2.2 数字版权管理的信息框架43
2.2.3 数字版权管理的功能框架44
2.2.4 数字版权管理的层次框架45
2.3 数字版权管理的应用与需求46
2.3.1 数字版权管理的应用领域46
2.3.2 数字版权管理的需求分析47
2.4 数字版权管理的发展状况51
2.4.1 数字版权管理的技术发展状况51
2.4.2 数字版权管理的市场发展状况53
第3章 数字版权管理的关键技术59
3.1 数字版权管理的技术体系结构59
3.2 元数据与数字对象标识61
3.2.1 元数据61
3.2.2 数字对象标识63
3.3 数据加密技术66
3.3.1 数据加密的基本概念67
3.3.2 两种密码体制及算法68
3.4 公钥基础设施(PKI)安全技术71
3.4.1 PKI的基本概念71
3.4.2 PKI的基本模型73
3.4.3 PKI的X.5 09证书78
3.4.4 PKI的发展与应用80
3.5 数字签名技术84
3.5.1 数字签名的基本概念84
3.5.2 数字签名的实现方式85
3.5.3 数字签名技术的应用87
3.6 数字水印技术87
3.6.1 数字水印的基本概念87
3.6.2 数字水印的基本算法89
3.6.3 数字水印技术的应用91
3.7 可信计算与信任模型92
3.7.1 可信计算92
3.7.2 可信计算在DRM中的应用93
3.7.3 信任模型95
3.8 权限控制技术96
3.8.1 权限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96
3.8.2 XrML语言97
3.8.3 ODRL语言99
3.8.4 权限数据字典105
3.8.5 AVS数字权限描述语言标准(AVS-REL)110
3.9 身份认证技术113
3.9.1 单因子认证技术与双因子认证技术114
3.9.2 基于用户名/口令的认证技术115
3.9.3 基于智能卡的认证技术115
3.9.4 基于U-Key的认证技术116
3.9.5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认证技术117
3.10 数字指纹技术118
3.10.1 数字指纹体制模型118
3.10.2 数字指纹的嵌入119
3.11 安全容器技术120
3.11.1 IBM的Cryptolope技术120
3.11.2 InterTrust的DigiBox技术121
第4章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组织与标准122
4.1 运动图像专家组MPEG122
4.1.1 IPMP从无到有123
4.1.2 MPEG-4的外挂及扩展124
4.1.3 MPEG-7强调内容描述125
4.1.4 MPEG-21集成化的框架126
4.2 开放移动联盟(OMA)128
4.2.1 OMA DRM 1.0128
4.2.2 OMA DRM 2.0129
4.3 Coral联盟131
4.3.1 Coral的目标132
4.3.2 Coral的互操作架构132
4.4 Marlin组织133
4.4.1 Marlin的目标133
4.4.2 Marlin的进展134
4.5 互联网流媒体联盟ISMA134
4.5.1 ISMA的目标135
4.5.2 ISMA的框架模型135
4.6 数字媒体计划组织DMP137
4.6.1 DMP的定位与计划138
4.6.2 IDP-1规范138
4.6.3 IDP-2及后续规范140
4.7 美国通信工业标准协会ATIS141
4.8 安全视频处理器联盟SVP142
4.9 其他组织与标准143
4.10 中国数字音视频编码技术标准工作组AVS144
4.10.1 AVS数字媒体版权管理标准制定的目的144
4.10.2 AVS数字版权管理文档144
4.10.3 AVS数字版权管理系统模型145
4.11 中国广播影视数字版权管理论坛ChinaDRM146
4.11.1 论坛的转型146
4.11.2 论坛的标准制定工作148
第5章 数字版权管理的技术困境与应对策略151
5.1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面临的问题与挑战152
5.1.1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复杂性与安全性152
5.1.2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兼容性157
5.1.3 数字版权管理的用户权益保护问题159
5.2 数字版权管理的技术发展态势162
5.2.1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去留之争162
5.2.2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发展方向165
5.3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互操作与标准化166
5.3.1 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互操作166
5.3.2 互操作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解决方案167
5.3.3 互操作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趋势展望174
5.3.4 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标准化的新思路176
5.4 中国数字版权管理技术发展的若干建议179
5.4.1 关注数字版权管理基础技术的研究179
5.4.2 组织数字版权管理系统的硬件开发180
5.4.3 出台DRM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规范180
5.4.4 加速数字版权管理技术的标准化研究181
5.4.5 加快信息安全的基础设施建设182
第6章 数字版权管理的服务与产品183
6.1 音乐的数字版权管理183
6.1.1 SDMI183
6.1.2 Apple iTunes184
6.2 电子书的数字版权管理185
6.2.1 Adobe内容服务器186
6.2.2 Apabi DRM187
6.3 付费电视系统的数字版权管理190
6.3.1 条件接收(CA)190
6.3.2 IPTV DRM191
6.4 流媒体的数字版权管理193
6.4.1 Microsoft Windows Media DRM193
6.4.2 Real Networks Helix195
6.5 移动媒体的数字版权管理197
6.5.1 OMA DRM198
6.5.2 Windows Mobile199
6.6 中国的数字版权管理199
6.6.1 DRM-X200
6.6.2 China-DRM203
第7章 数字版权管理的市场基础与受众分析206
7.1 数字版权管理与数字新媒体产业链206
7.1.1 数字新媒体产业链上的角色与关系207
7.1.2 数字版权管理是数字新媒体产业链权益均衡的有效机制212
7.2 数字版权管理的市场拓展基础213
7.2.1 有线电视数字化推进明显214
7.2.2 网络视频用户迅猛增加215
7.2.3 网络游戏市场稳定增长216
7.2.4 数字出版行业高速发展217
7.2.5 无线移动网络快速普及217
7.3 数字版权管理的用户调查与分析218
7.3.1 用户认知度分析218
7.3.2 用户使用状况分析219
7.3.3 用户满意度分析221
7.3.4 收费方式分析224
7.3.5 用户隐私保护分析228
7.3.6 尊重最终用户的权益与体验是数字版权管理应用的基石229
第8章 数字版权管理的商业运作模式231
8.1 商业运作模式在数字版权保护与管理中的关键作用231
8.2 数字版权管理商业运作模式实例分析232
8.2.1 国外数字版权管理商业运作模式案例233
8.2.2 国内数字版权管理商业运作模式案例239
8.3 数字版权管理可行的商业运作模式244
8.3.1 基于数字内容销售的模式244
8.3.2 基于数字内容租赁的模式245
8.3.3 数字版权管理的分级制度模式246
8.3.4 数字版权管理的权限转让模式246
8.3.5 基于家庭网关的模式247
8.3.6 免费的商业运作模式247
8.4 数字版权管理商业运作模式的不断创新248
第9章 数字版权管理的市场困境与应对策略251
9.1 数字版权管理的市场困境251
9.1.1 缺乏灵活有效的商业运作模式251
9.1.2 相对较低的用户认可度253
9.1.3 传统的消费习惯问题254
9.1.4 系统被攻击和破解的问题255
9.2 数字版权管理市场发展的催化因子256
9.2.1 丰富多彩的交互形式257
9.2.2 完美多元的体验效果257
9.2.3 兼容性强的人性化设计258
9.2.4 扩大利润的增值业务259
9.2.5 灵活过硬的技术支持259
9.3 数字版权管理市场发展的创新260
9.3.1 运用媒体资产管理261
9.3.2 嵌入搜索引擎技术261
9.3.3 结合用户关系管理262
9.4 中国数字版权管理市场发展的应对策略262
9.4.1 构建科学合理的市场服务模式262
9.4.2 力求用户心理期盼与使用体验的相对吻合263
9.4.3 提升媒体内容的丰富性和号召性263
9.4.4 加强市场监督和行业自律264
第10章 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及其影响265
10.1 数字版权管理与版权保护266
10.1.1 数字版权的特点267
10.1.2 数字版权管理对数字版权的保护267
10.1.3 数字版权管理反规避立法的渊源270
10.1.4 数字版权管理反规避立法的必要性273
10.1.5 数字版权管理反规避立法的目标275
10.2 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情况及分析276
10.2.1 国际组织对数字版权管理反规避的阐述与指导原则277
10.2.2 美国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279
10.2.3 欧盟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283
10.2.4 德国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286
10.2.5 日本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288
10.2.6 澳大利亚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290
10.2.7 数字版权管理反规避立法的共性与差异性分析292
10.3 数字版权管理反规避立法的影响294
10.3.1 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对传统版权法的影响295
10.3.2 数字版权管理的反规避立法对其他领域的影响300
第11章 中国数字版权管理的相关立法与法制建设305
11.1 中国数字版权管理的相关立法306
11.1.1 中国现有数字版权管理法律法规解析306
11.1.2 中国与域外数字版权管理技术措施保护立法的比较309
11.2 中国数字版权管理法律制度的建设与完善311
11.2.1 明确技术措施反规避法律保护的适用规则311
11.2.2 补充禁止规避例外条款,协调与合理使用的冲突314
11.2.3 建立配套的技术措施所涉隐私的法律保护体系317
11.2.4 引入技术措施版权期限制度320
11.2.5 健全竞争法法律法规,避免企业反竞争321
11.2.6 加大执法与监管力度,鼓励数字版权管理组织的创新323
结语327
主要参考文献330
热门推荐
- 1274.html
- 991267.html
- 1971818.html
- 1396998.html
- 453060.html
- 416522.html
- 3439282.html
- 2379313.html
- 3349152.html
- 36328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14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453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94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42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294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9279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551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7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71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8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