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王乐夫,郭巍青等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1960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3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宪政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1

一、宪政及其几重关系1

(一)宪政的一般涵义1

(二)与宪政相关的几个概念3

(三)宪政的基本理念8

二、宪政体制改革过程10

(一)近现代中国对宪政的追求10

(二)从“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确立到“法治国家”目标的确定17

(三)作为宪政与法治根本的宪法及宪法性法律法规的发展22

(四)宪法监督与违宪审查对党政体制改革的影响24

(五)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与人权的保障30

(六)权力制约与监督体系的构建32

三、我国宪政体制改革的发展与对策34

(一)从政治体制改革到依法治国方略的发展——宪政的经济基础改革阶段34

(二)当代宪政体制改革——民主和法治取向的宪政36

(三)我国宪政体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43

四、法治建设的问题与法治发展——法治的健全与完善54

(一)法治健全与完善依赖于多种因素54

(二)增强中国法治发展的内驱力——法治意识和宪政意识56

(三)法治建设的关键与难点——党的领导地位与党政分开问题58

(四)法治的规范与依据——宪法与法律的健全61

(五)法治的重心——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62

第二章 党的领导体制改革65

一、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的历史必然性68

(一)传统体制存在诸多弊端68

(二)适应市场化改革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69

(三)适应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70

(四)加强党自身建设的需要71

(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72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自身建设73

(一)党的自身建设的总体情况73

(二)进一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74

(一)改革党与国家机关的关系79

三、调整党与国家机关、企业和社会的关系79

(二)理顺党与企业和社会的关系88

四、实现党的领导民主化、法治化91

(一)党的领导民主化、法治化的重要意义91

(二)党的领导民主化、法治化的基本思路94

第三章 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理论与实践97

一、多党合作制度的基本理论97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同盟军和政党关系的理论97

(二)列宁主义关于在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多党合作的基本理论和思想内容99

(三)毛泽东的多党合作思想和邓小平新时期多党合作理论102

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变革与发展107

(一)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107

(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形成109

(三)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曲折发展111

(四)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新发展113

三、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法治化122

(一)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法治化是我国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发展的主流趋势123

(二)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法治化已具备一定的实施基础125

(三)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的法治化有法可依128

(四)建立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法治化的保障机制,确保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131

第四章 人大制度与选举制度的改革137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发展和完善137

(一)1949~1977年:曲折之路137

(二)1978年起至今:改革之道140

(三)展望将来:坚持和完善151

(一)萌芽阶段153

二、选举制度的改革153

(二)初步确立阶段155

(三)全面恢复和发展时期157

第五章 行政体制与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173

一、行政体制改革的背景与过程173

(一)行政体制改革背景的简要分析173

(二)行政体制改革的过程176

二、机构改革与政府职能调整180

(一)中央政府结构及机构改革180

(二)地方政府机构改革182

(三)政府职能调整184

三、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192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决策所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193

(二)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实现途径194

四、行政区划的调整和改革197

(一)中国行政区划体系的基本概况197

(二)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区行政公署200

(三)行政区划的调整与改革201

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与行政法治建设204

(一)干部人事制度政革204

(二)行政法治建设213

六、行政体制的创新与发展218

(一)实现政府职能的全面而彻底的转变218

(二)建立市场导向的服务行政219

(三)建立动态、开放、透明的行政219

(四)实现依法行政220

第六章 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改革221

一、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理论222

(一)国家结构形式222

(二)中国实行的是单一制225

二、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历史演变228

(一)20世纪80年代的放权改革232

(二)20世纪90年代加强中央权威的改革234

三、特别行政区的成立与运行236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的运作及其与中央的关系238

(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运作及其与中央的关系245

四、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249

(一)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重要性249

(二)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涵义与内容251

五、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法治化的基本思路255

(一)端正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指导思想255

(二)实行中央必要集权与地方适度分权相结合的纵向权力配置模式256

(三)科学地划分与配置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职责权限257

(四)大力加强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制化建设258

(五)建立必要的监督制约机制,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民主化、规范化259

(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实现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法治化创造条件259

第七章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改革262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63

(一)形成263

(二)发展266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内容270

(一)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271

(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原则273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内容276

(四)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特点280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82

(一)不断发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经济社会283

发展的功能作用283

(二)进一步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权285

(三)实行真正的民族区域自治287

(四)处理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289

(五)加强民族自治机关的自身建设290

(六)加强民族法制建设292

(七)大力选拔和培养少数民族干部294

第八章 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297

一、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形成与发展298

(一)村民自治的社会背景298

(二)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303

(一)村民自治的基本涵义307

二、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内容307

(二)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主要内容309

三、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意义314

(一)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的发展,促进了农村社会的稳定314

(二)村民自治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对国家政治的民主也产生了推动作用316

四、进一步推进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321

(一)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存在的问题321

(二)改革和完善村民自治与基层民主建设的思路327

后记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