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
  • 劳东燕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59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 社会转型与刑法理论的变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以风险社会为背景的刑法理论研究2

二、在描述与批判之间保持必要的平衡4

三、本书的基本立场与具体内容7

上篇:风险社会与刑法理论的宏观思考15

第一章 风险社会理论与刑法体系的预防走向15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风险景观16

第二节 社会转型与风险社会理论18

第三节 风险社会理论中的“风险”概念22

第四节 安全问题与预防走向的刑法体系27

第五节 风险社会的政策基调与刑法的政治化32

第二章 刑法体系的演变概貌之勾勒36

第一节 风险社会中的刑法理论危机36

第二节 法益论在当代的流变与困境38

一、法益论的流变39

二、法益论的困境42

第三节 刑事责任根据的结构性嬗变45

一、从因果责任到原因责任47

二、关联现象的梳理与解读49

第四节 遭遇隐蔽重构的教义学理论52

一、实质化的思潮53

二、因果关系与归责54

三、客观的故意理论56

四、不法的类型化57

五、罪责的客观化58

六、被害人学的兴起60

第三章 风险社会中刑法理论的应然性思考62

第一节 预防刑法对自由刑法的全面侵蚀62

第二节 风险刑法理论的研究进路与立场68

第三节 预防刑法之内在危险的制约框架72

一、从政策到原则:功利与权利之间73

二、“原则—例外”处理方案之构建80

下篇:风险社会与刑法理论的具体展开87

第四章 风险分配与刑法中的因果关系87

第一节 风险分配与刑法中的归责判断89

第二节 刑法中因果关系的规范性反思95

第三节 刑法因果关系中的三对范畴98

一、范畴之一:归因与归责之间98

二、范畴之二:客观与主观之间100

三、范畴之三:一般与个别之间104

结语113

第五章 事实因果与客观的结果归责114

第一节 “归因—归责”二分说框架的问题所在117

一、既然归因始终受归责目的的制约,将归因视为单纯的事实探寻就并不妥当117

二、对条件公式的倚重与运用,直接导致对归因层面存在论基础的差异性的忽视121

三、条件公式也并非刑法中认定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事实因果关联的唯一标准122

第二节 传统刑法理论中结果归责的类型124

一、支配维度的结果归责类型125

二、义务维度的结果归责类型131

第三节 “概率提升”型因果的出现:新兴的结果归责类型137

一、疫学因果关系说与风险升高理论138

二、“概率提升”型的归责类型141

第四节 刑法中结果归责的类型学思考145

一、刑法中归责理论的范式转变146

二、类型思维与刑法的结果归责148

第五节 对不同归责类型的规范性解读152

一、区分不同归责类型的规范性意义153

二、判断规则在各归责类型中的适用157

第六节 归责类型在实务案件中的适用162

第七节 刑法中事实因果的判断标准171

结语174

第六章 犯罪故意理论的反思与重构177

第一节 意志因素是否具有独立的价值178

第二节 故意是否等同于有认识的罪过188

第三节 故意的认识内容:结果本位还是行为本位195

第七章 罪过形式的认定与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201

第一节 评析当前的主要理论203

一、复合罪过理论203

二、客观构成要素例外论206

三、主要罪过说211

四、“明知故犯”论213

第二节 故意认定标准的公式表达216

第三节 犯罪故意谱系表及其说明223

第四节 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及其适用233

一、要素分析模式的出现背景与原因233

二、要素分析模式的适用前景236

结语247

第八章 危害性原则的功能转型与现实困境249

第一节 风险控制与危害评价252

一、刑法的风险控制与危害评价的意义转型252

二、风险的双重性与危害评价的主观化255

第二节 危害概念的内涵裂变257

一、危害定义的规范维度之丧失257

二、危害内涵的扩张与模糊化262

第三节 危害性原则的功能转型269

第四节 危害性原则背后的刑法困境275

一、自由保障工具的失落276

二、个体权利的工具化277

三、刑事司法的政治化279

结语283

第九章 未遂犯中的着手与不法的成立根据284

第一节 刑罚目的与未遂犯中的着手理论286

第二节 着手理论在当代的发展走向293

第三节 危害结果与不法的成立根据309

第四节 着手理论的反思与总结316

余论325

第十章 不法论的主客观之争与类型化解读329

第一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前期演变333

一、作为罪责要素的故意与不法论上的客观主义333

二、作为主观不法要素的故意与不法论上的主观主义337

第二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当代发展340

一、客观归责论的出现与客观不法论的复兴341

二、客观归责理论的“芒刺”问题345

三、从主观不法论到主观不法、客观不法并存论349

第三节 刑法中不法论的类型学解读351

一、归责论上的两种理想类型352

二、主观不法的类型与客观不法的类型356

三、不法的类型化与一般预防主导的刑法体系361

第四节 不法论主客观之争的中国语境考察364

第十一章 罪责论的意义裂变与规范重构372

第一节 规范责任论与期待可能性理论372

一、期待可能性与规范责任论的关系373

二、意思自由、行为选择与期待可能性376

第二节 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的命运381

一、一般人标准、控制能力与过失犯的罪责381

二、罪责的客观化与期待可能性理论的衰落388

第三节 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391

一、罪责的社会化及其在刑法中的体现391

二、罪责的社会化与规范责任论的重构396

三、罪责论的变化与刑法的预防走向399

第十二章 责任主义与违法性认识问题402

第一节 知法推定的动摇与违法性认识问题的提出403

第二节 违法性认识问题的责任主义性质406

第三节 违法性认识问题背后的责任主义困境415

第四节 刑法规制与责任主义之间421

第五节 我国刑法中的违法性认识问题反思434

主要参考文献439

主题词索引453

后记十年回想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