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信用的经济学分析【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信用的经济学分析
  • 程民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8524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47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61页
  • 主题词:信用-经济分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信用的经济学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章 信用的内涵及相关概念辨析20

第一节 信用的经济学内涵20

一 信用的一般含义20

二 信用的经济学内涵22

第二节 相关概念的辨析24

一 信用与诚信24

二 信用与信任25

三 信用与信誉28

第三节 诚信、信任、信用与制度的关系30

一 诚信、信任、信用三者的关系30

二 诚信、信任、信用与制度的关系31

第四节 经济信用的考量与分类37

一、经济信用:单一标志与二维考量37

二、经济信用的科学分类43

第二章 自利与利他:关于信用主体的理论假定48

第一节 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倾向的理论假定48

一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经济行为选择的学科48

二 两种截然对立的经济行为倾向假设及其缺陷50

三 重构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倾向的理论假定56

第二节 信用主体:自利与利他的对立统一64

一 自利与利他的复杂性64

二 信用主体:自利与利他的对立统一68

第三节 自利不是失信的充分必要条件70

一 利他与诚信70

二 自利并不必然导致失信73

第四节 关于信用主体的一个新分析模型75

一 基于机会主义的模型75

二 人性的内核分裂模型79

三 新分析模型:对威廉姆森模型和努德海文模型的超越81

第三章 博弈与演化:信用产生的条件86

第一节 信用是一种博弈均衡状态86

一 博弈与演化的研究视角86

二 信用是一种博弈均衡状态89

第二节 信用产生的前提条件92

一 产权的产生:博弈中的理性选择92

二 产权是信用的前提条件99

第三节 信用产生的内在条件102

一 内生信用与外生信用102

二 互惠互利103

三 相互制约105

第四节 信用产生的外在条件106

一 第三方制约的产生106

二 第三方制约:公平与公正111

第五节 信用产生需要满足的其他条件114

一 需要满足的时间贴现条件114

二 突破信息非完整性的制约118

三 克服理性约束122

第四章 市场信用与组织内信用131

第一节 市场信用与组织内信用131

一 市场信用与组织内信用的异同131

二 各自分析的侧重点132

第二节 市场信用134

一 进入主流经济学分析框架的市场信用134

二 市场交易中信用的保障机制140

三 关系市场网络:市场信用的特殊保障机制146

第三节 组织内信用149

一 组织内信用的特征149

二 经济组织内的信用问题153

三 经济组织内信用的保障机制155

第五章 信用秩序与经济绩效160

第一节 市场经济对信用秩序的要求160

一 信用的有序与无序160

二 市场经济对信用秩序的要求167

第二节 影响信用秩序的主要因素171

一 法律惩罚171

二 社会惩罚174

三 内化约束177

第三节 信用秩序与经济绩效180

一 信用秩序与经济绩效:微观视角180

二 信用秩序与经济绩效:宏观视角189

第六章 信用环境195

第一节 信用环境及其在信用研究中的重要性195

一 信用环境:信用研究不容忽视的方面195

二 信用环境研究的多维视角196

第二节 信用环境的基本构成199

一 他人的信用行为199

二 社会信用体系201

三 信用制度环境203

四 信用文化环境206

第三节 信用环境影响信用主体的机制210

一 信用环境影响信用主体的机制210

二 环境差异与主体差异214

第四节 信用环境优化的意义与途径217

一 信用环境优化的意义217

二 信用环境优化的途径218

第七章 社会信用体系222

第一节 社会信用体系的产生和发展222

一 社会信用体系的产生222

二 社会信用体系的发展228

第二节 社会信用体系产生的原因及其功能分析235

一 社会信用体系产生的原因235

二 信用信息服务机构的功能244

三 社会信用体系的总体功能247

四 社会信用体系功能的局限性249

第三节 发达国家的信用治理:启示与经验251

一 发达国家信用治理实践的启示251

二 发达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经验254

第八章 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多维视角258

第一节 现代信用社会的内涵258

一 现代信用社会的内涵258

二 现代市场经济与现代信用社会261

第二节 技术、制度与文化: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多维视角265

一 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技术视角265

二 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制度视角268

三 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文化视角274

第三节 社会信用体系构建: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着力点280

一 现代信用社会建设的着力点280

二 现代信用社会建设中政府的作用287

第九章 社会资本在现代信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294

第一节 社会资本理论在信用研究中的运用294

一 社会资本:一个新分析工具294

二 社会资本理论在信用研究中的运用298

第二节 社会资本在现代信用社会建设中的作用306

一 结构型社会资本:制度信任的重要补充306

二 认知型社会资本:形成人际信任的基础309

第三节 社会资本与社会信用:一些经验事实310

一 组织内合约的实施——以家族企业为例310

二 交易的扩展——以“温州模式”为例318

参考文献329

后记34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