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犯罪心理学纲要【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犯罪心理学纲要
  • 林秉贤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41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犯罪心理学纲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概论1

第一节刑事犯罪学中的心理学问题1

一、法与心理现象的统一性1

(一)在刑律制定中的心理学问题3

(二)在刑律执行中的心理学问题9

二、犯罪主体心理分析的重要性12

第二节 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6

一、犯罪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6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8

(一)犯罪心理学的方法论基础19

(二)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9

(三)犯罪心理学的研究技术24

第三节心理的实质26

一、人的心理现象是人脑的机能29

二、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31

(一)心理是一种反映31

(二)客观现实是心理的源泉32

(三)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33

第二章犯罪心理形成论36

第一节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37

一、犯罪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必然产物37

(一)蔑视资本主义制度的最极端表现方式38

(二)腐朽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孕育着犯罪38

二、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47

三、社会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带有旧制度的51

残余51

四、部分主体的异常遗传因素是社会出现犯罪的可能因素52

第二节犯罪行为的社会——心理因素53

一、腐朽、没落的思想意识影响55

二、不良的生活环境68

三、家庭教育的不良影响71

(一)溺爱恶果73

(二)放松教育79

(三)家庭悲剧80

(四)榜样的力量82

四、法的控制作用失调84

五、付文化冲击和影响88

(一)文化的概念88

(二)付文化是导致犯罪的诱因89

六、文化教养水平不足94

七、教育的失误与舆论的偏离98

(一)失败的教育方式99

(二)错过了微妙的心理变化时期100

(三)社会舆论的威逼100

第三节犯罪行为的生理——心理因素102

一、犯罪心理学上的异常行为的概念102

(一)异常行为的概念102

(二)遗传与优生106

二、异常行为的生理——心理因素112

(一)智能障碍112

(二)心理失常125

三、心理异常人的法律鉴定和犯罪预防141

(一)法律鉴定142

(二)犯罪预防144

四、心理异常与法律限制146

第三章犯罪动机150

第一节犯罪动机的概念151

一、犯罪动机151

二、需要结构153

三、犯罪动机的特征155

一、欲求不满156

第二节犯罪动机的心理分析156

(一)犯罪动机的社会性156

(三)犯罪动机与心理过程的相关性156

(二)犯罪动机的环境制约性156

二、道德结构167

(一)道德认识与道德信念脱节168

(二)道德认识水准低劣170

(三)易于波动的道德情感172

(四)道德行为与道德认识脱节175

三、气质特点176

四、性格186

五、意志193

(一)决定阶段193

(二)执行阶段194

第四章证词与口供196

第一节证词心理196

一、产生感觉失真的心理依据197

二、产生知觉失真的心理依据203

(一)知觉的整体性203

(二)视觉的空间知觉206

(三)视错觉210

(四)时间错觉213

(五)音响方向错觉213

(六)触觉错觉的混合213

(七)对于物体移动的知觉214

(八)以过去的经验补充新发生的事件中的具体情节214

三、注意216

四、遗忘与暗示217

(一)遗忘现象217

(二)暗示心理220

五、情绪的影响224

第二节 口供与取证225

一、口供心理225

二、取证的方法229

第五章罪犯改造心理231

第一节罪犯心理活动特点231

一、犯罪行为产生之后罪犯的心理活动特点231

(一)紧张心理231

(二)矛盾心理233

二、犯罪行为产生后罪犯心理活动的个别差异特点237

第二节罪犯改造的心理依据241

一、心理学上关于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发展的研究242

二、罪犯改造中的心理学依据243

三、影响犯人个性改造的其它心理因素253

四、犯人出狱后的状况和预防重新犯罪254

第六章综合治理257

第一节综合治理概述257

一、综合治理的概念257

(一)综合治理的溯源257

(二)综合治理的概念258

(一)综合治理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具体内容263

二、综合治理的依据263

(二)综合治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264

(三)综合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265

三、综合治理的意义268

(一)年轻一代健康成长268

(二)教育和挽救了一批失足青少年268

(三)社会治安明显好转269

(四)丰富了犯罪学理论270

第二节社会预防心理270

一、社会化过程的本质270

(一)社会化的概念270

(二)实现个体社会化是最有效的社会预防·271

二、社会控制272

(一)人格概念272

(二)社会控制及其心理依据272

三、社会预防心理275

(一)特殊预防276

(二)一般预防277

第七章干部心理素质293

第一节心理素质293

一、想象能力293

二、应变能力297

三、记忆能力298

四、注意力301

五、观察力307

六、空间定位能力313

七、内倾性的控制能力313

八、领悟推理能力314

第二节心理测验315

一、智力测验概述315

(一)智力与智力结构315

(二)智力测验的意义321

二、一般能力测验323

三、特殊能力测验328

第八章 国外犯罪原因论研究336

第一节东方犯罪原因论研究336

一、犯罪是旧制度的残余336

二、产生犯罪的具体原因337

(一)促成犯罪主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外部原因338

(二)促成犯罪主体产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心理原因338

三、犯罪行为产生的机遇340

(一)被害者学340

四、犯罪行为的产生是主客观因素综合效应的结果341

(二)社会舆论341

第二节西方犯罪原因论研究342

一、西方犯罪原因论研究小史342

二、西方犯罪原因论主要派别347

(一)社会控制论、社会压力论与文化冲347

突论347

(二)象征互动论349

(三)综合理论350

(四)结构——马克思主义理论350

后记35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