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本国文化史大纲【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本国文化史大纲
  • 杨东莼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32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本国文化史大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1

绪论1

什么是文化1

什么是文化史4

中国文化之特征4

中国文化起源的根据地7

其他文化枢核9

构成中国文化的诸民族12

第一编 经济生活之部23

第一章 初民的生活状况23

初民生活状况之一般23

传说中中国初民的生活状况26

打破历史上的一种偏见29

第二章 农业33

农业的发明33

农业的发达33

代田法与牛耕法36

水利37

农业的破产38

第三章 土地制度与赋税制度41

传疑的井田制度41

富豪的兼并与王莽的改革45

授田制度与杨炎的两税法49

土地问题的紧迫与孙中山的平均地权说53

第四章 农业经济下的民生57

奴隶制国家下的民生57

封建制度确立以后的民生58

国际资本主义侵略以来的民生64

第五章 商业货币杂税67

商业的发生67

商业的发达68

商业资本何以不曾代替土地资本——重农抑商的政策71

中西通商之始及其发达75

东西新航路的发见78

国际资本主义侵入以后的商业79

货币的发生及其沿革84

杂税制度的沿革90

第六章 工业95

工业的发生95

手工业98

国际资本主义侵略之下的中国工业99

第二编 社会政治生活之部105

第一章 中国社会之演进及其结构105

社会演进之一般的法则105

中国社会之演进108

中国社会之结构116

第二章 政治制度之变迁123

氏族社会的政治制度123

神权政治124

贵族政治与封建政治128

专制政治与秦之废封建为郡县135

封建郡县并行制139

封建政治之再现与军阀政治143

魏晋以后的门阀146

专制政治之成熟149

第三章 中央官制与地方官制之演变151

官制之始151

中央官制之演变与中央政权之推移153

地方制度与地方官制之演变161

第四章 乡治制度之演变173

古代之传疑的乡治制度173

周礼上之传疑的乡治制度175

军阀主义下的乡治制度176

秦汉的乡治制度179

汉代以后的乡治制度179

第五章 参政制度之演进183

王制上致传疑的参政制度183

辟举制之发生及其演变185

科举考试制之发生及其演变186

第六章 教育制度之演进197

古代教育之权柄于官府197

上古之传疑的教育制度199

教育之解放204

学校制之继起207

书院制之代起209

现代的学校之兴起210

第七章 司法制度之演进215

法之起源215

战国时代司法之变革219

司法制度之成长222

司法制度之完成225

司法制度之改革228

第八章 兵制之演进231

兵之起原与上古之传疑的兵制231

兵民制度237

府兵制度238

募兵制度及其他239

兵制之改革243

第九章 宗教247

宗教之起源与上古之宗教247

道教及其变革252

佛教之输入及其流派259

摩尼教、袄教、景教、回教之输入265

基督教之输入269

喇嘛教之兴起及其改革275

第十章 礼教279

周礼中之五礼279

支配中国人心的礼教284

第三编 智慧生活之部293

第一章 先秦诸子(上)293

智慧生活与经济基础293

先秦诸子学说勃兴之原因297

道教及其流派301

儒家及其流派313

第二章 先秦诸子(下)329

墨家及其流派329

法家及其代表人物338

道儒墨三家总论346

第三章 学术的厄运与经学的特盛351

所谓学术的厄运351

经学的特盛与今古文学家359

儒家与阴阳谶纬之关系367

独树一帜的王充375

第四章 清谈与玄学的特盛381

清谈与玄学特盛的原因381

清谈与玄学385

葛洪的神仙说390

鲍敬言的非君主制度说393

第五章 佛学时代397

佛学特盛的原因397

诸宗的历史及其教义399

李?的复性书:宋明理学的开端407

第六章 理学时代413

儒家的一大转变理学的发生413

濂学:周敦颐419

洛学:程颢、程颐422

关学:张载426

闽学:朱熹430

象山学:陆九渊436

阳明学:王守仁438

第七章 考据学(汉学)时代447

清代考据学特盛的原因447

清初四大学者451

考据学的建立及其特盛458

第八章 维新运动与新文化运动467

今文学的兴起467

今文学与维新运动469

维新运动的二大健将:谭嗣同与梁启超478

新文化运动前的国内外局势488

新文化运动的前前后后490

第九章 文学与美术499

文学的起原及其变迁499

文学的起原及其演进503

文学革命与国语运动518

艺术:书画520

第十章 科学529

天文历数529

医学533

史学与地理学5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