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行政法
  • 王周户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7655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行政法-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行政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行政法的基本理论1

第一节 行政、公共行政和行政权1

一、行政源流考1

二、公共行政范围之界定3

三、行政权的基本范畴界定6

【探讨】 划分羁束行政权与自由裁量行政权的意义13

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特征15

一、行政法的概念15

二、行政法的调整对象19

三、行政法的特征20

【探讨】 行政法的国际性有无可能20

【探讨】 行政私法化能否改变行政法的公法性质21

第三节 行政法律关系23

一、行政法中的法律关系23

【探讨】 行政法中法律关系的范围24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25

【探讨】 有无必要把所有的行政关系都上升为行政法律关系26

【评注】 行政法律关系与行政关系的区别27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27

【评注】 关于主体的概念27

【探讨】 人能否成为行政法律关系客体30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31

五、行政法律关系的运行32

【探讨】 特别权力关系34

第四节 行政法的公法地位和功能35

一、行政法与宪法35

二、行政法与刑法37

【探讨】 行为人的行为既违反行政法同时又触犯刑法,如何制裁38

三、行政法与民法39

【探讨】 行政法能否适用民法规则39

四、行政法的功能40

【评注】 管理论的学说40

【评注】 控权论的学说41

【评注】 平衡论的学说42

第五节 行政法学的课程设置特点42

一、行政法教学的基础性与系统性43

二、行政法教学的自足性和开放性43

三、行政法教学的理论性和实践性44

四、行政法教学的普适性与地域性45

第二章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48

第一节 行政法的法律渊源概述48

一、法律渊源的含义48

二、行政法渊源的含义50

三、行政法渊源的确立标准50

四、行政法渊源的分类51

第二节 行政法的正式渊源52

一、宪法52

【探讨】 法院能否援引宪法作为判案依据53

二、法律53

三、行政法规54

四、地方性法规和自治条例、单行条例55

五、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55

六、法律解释56

【探讨】 《立法法》出台后司法解释的法律效力之界定57

七、国际条约与协定57

【探讨】 国际条约的国内法效力58

第三节 行政法的非正式渊源59

一、法律原则59

二、公共政策61

三、习惯法62

四、行政判例64

【探讨】 行政判例在“刘燕文诉北京大学”案件中的作用65

第四节 行政法渊源的效力等级及其适用66

一、正式法律渊源间的效力等级及其适用66

【探讨】 关于“不一致”和“抵触”68

【探讨】 实践当中遇到的几种情形70

二、正式法律渊源与非正式法律渊源的适用71

【探讨】 非正式法律渊源间的适用72

第三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77

第一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概述77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含义77

【评注】 法律原则的含义78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立标准79

【评注】 行政法基本原则与行政管理基本原则的关系79

【评注】 为什么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界定会多种多样80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功能81

第二节 行政合法性原则82

一、行政合法性原则概述82

二、职权法定原则83

三、法律优先84

四、法律保留86

【评注】 法律保留的理论基础是什么87

五、程序法定88

第三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一)89

一、行政合理性原则概述89

【评注】 行政合法性与行政合理性的关系89

二、平等对待原则91

【探讨】 关于不法平等的问题92

三、比例原则92

四、信赖保护原则93

【评注】 行政信赖保护原则的渊源95

第四节 行政合理性原则(二)96

【背景故事】 所罗门的智慧96

一、从“自然正义”到“正当程序”以及程序的中国命运96

二、行政回避原则98

三、行政公开原则99

四、行政参与原则100

第四章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104

第一节 行政主体概述105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105

【理论背景】 行政主体理论考察105

【探讨】 我国的行政主体理论和西方行政主体理论的区别107

二、行政主体资格108

【探讨】 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与享有职权、履行职责的关系110

三、行政主体的种类111

【探讨】 职权性行政主体与授权性行政主体的主要区别111

四、行政主体之间的关系112

五、行政职权与行政职责114

【探讨】 行政权与行政职权的关系116

六、行政主体的法律意义118

【探讨】 对我国行政主体理论的反思119

第二节 行政机关120

一、行政机关的概念120

二、行政机关的分类120

三、我国现行行政机关的体系121

【评注】 关于行政组织法123

第三节 其他行政主体124

一、其他行政主体的含义及特点124

二、其他行政主体的范围125

【评注】 综合执法机构与联合执法机构127

【评注】 公务组织与行政机构的关系128

【评注】 社会组织与公务组织的区别129

三、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131

【探讨】被授权组织应当具备何种条件132

第四节 行政公务人员134

一、行政公务人员的含义134

【探讨】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中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以国家工作人员论的人员136

二、行政职务关系136

三、行政公务行为137

【评注】 确定公务行为的理论学说138

第五节 国家公务员142

一、国家公务员的范围和分类142

二、国家公务员法律关系的含义145

【评注】 关于公务员法律关系的性质146

三、国家公务员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与消灭146

【评注】 国家公务员法律关系产生的法律性质147

四、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149

五、公务员的法律责任154

六、国家公务员法155

第六节 行政相对人156

一、行政相对人的含义156

二、行政相对人的范围158

三、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159

四、行政相对人的法律责任163

第五章 行政行为概述166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含义与特征166

一、行政行为的含义166

二、行政行为的特征168

三、行政行为的构成要素与成立要件169

【评注】 行政行为概念的反思与批判171

第二节 行政行为的分类173

一、抽象行政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173

二、外部行政行为与内部行政行为174

三、羁束行政行为与自由裁量行政行为174

四、依申请的行政行为与依职权的行政行为175

五、单方行政行为与双方行政行为175

六、作为的行政行为与不作为的行政行为176

七、行政行为的其他分类176

【探讨】 关于行政行为分类方法与标准的讨论176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内容与效力178

一、行政行为的内容178

【探讨】 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是否属于行政行为179

二、行政行为的效力180

三、行政行为的生效规则181

四、行政行为的合法有效要件182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无效、撤销与废止183

一、行政行为的无效183

二、行政行为的撤销184

三、行政行为的废止185

【探讨】 行政行为的无效及其适用问题185

第六章 抽象行政行为188

第一节 行政立法行为188

一、行政立法的含义与特征188

【评注】 行政立法行为与具体行政行为的区别189

【评注】 行政立法与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区别190

【评注】 行政立法与立法的区别190

二、行政立法体制190

【评注】 较大的市194

三、行政立法的原则194

四、行政立法的程序196

五、行政立法的法律规范效力198

第二节 其他抽象行政行为200

一、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含义与特征200

二、其他抽象行政行为的效力201

第七章 具体行政行为(上)203

第一节 行政许可203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和法律性质203

【探讨】 行政许可的法律性质205

二、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205

【评注】 诚实信用原则在行政法中的重要意义209

三、行政许可的范围和设定权配置211

四、行政许可的实施主体和实施程序214

第二节 行政处罚219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和特征219

【评注】 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界限220

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221

三、行政处罚的种类与设定225

四、行政处罚的法律适用227

【评注】 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228

五、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231

【评注】 行政处罚听证程序的不足233

六、行政处罚的执行233

第三节 行政强制235

一、行政强制的概念和特征235

二、行政强制的内容和形式235

三、行政强制的原则237

四、行政强制的设定238

五、行政强制的程序238

第八章 具体行政行为(下)241

第一节 行政征收241

一、行政征收的概念和特征241

【评注】 行政征收与相关概念的区分242

二、行政征收的内容与形式243

三、行政征收制度的完善244

第二节 行政奖励246

一、行政奖励的概念与特征246

二、行政奖励的原则247

三、行政奖励的内容与形式248

【探讨】 关于行政悬赏的争议248

第三节 行政司法249

一、行政司法的概念与特征249

二、行政司法的内容与形式249

三、行政司法的程序252

第四节 行政确认253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和特征253

二、行政确认的表现形式和分类253

三、行政确认的内容254

【评注】 行政确认与相关概念的关系254

第五节 行政物质帮助255

一、行政物质帮助的概念和特征255

二、行政物质帮助的种类256

三、行政物质帮助的实施程序256

第九章 其他行为258

第一节 行政事实行为258

一、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258

【评注】 行政事实行为概念与理论的由来259

【探讨】 行政事实行为的概念之争260

二、行政事实行为的种类261

三、行政事实行为的法律救济262

第二节 行政合同264

一、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特征264

【探讨】 行政合同的判断标准264

【评注】 行政合同与相关概念的联系与区别267

二、行政合同的范围和分类267

三、行政合同的缔结269

四、行政合同的履行273

五、行政合同的法律控制274

【探讨】 行政合同的法律控制方法276

第三节 行政指导277

一、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277

【探讨】 关于行政指导的代表性定义277

【探讨】 行政指导的特征与性质281

二、行政指导的产生和发展281

三、行政指导的原则284

四、行政指导的行为方式和实施程序284

五、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285

第四节 行政计划287

一、行政计划的概念287

【评注】行政计划的界定287

二、行政计划的分类289

【评注】 德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的分类情况289

三、行政计划的性质292

四、行政计划的制订程序和法律控制293

第五节 行政检查294

一、行政检查的概念和特征294

二、行政检查的内容与方式295

三、行政检查的程序296

第十章 行政程序298

第一节 行政程序概述298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298

【评注】 行政程序的概念界定与语境分析298

二、行政程序的分类299

三、行政程序的功能300

四、行政程序基本原则301

第二节 行政程序基本制度303

一、听证制度303

二、公开制度306

三、说明理由制度306

四、时效制度309

五、回避制度309

六、其他制度309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典化310

一、行政程序法的世界发展路径310

二、代表性国家的行政程序法发展简介311

三、我国行政程序法的发展313

【评注】 理论学术研究与行政程序法的发展313

【探讨】 关于《行政程序法》的立法情况315

第十一章 行政复议317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317

一、行政复议的含义与特征317

【探讨】 行政复议的性质318

二、行政复议的原则318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制度320

【探讨】 书面审查制度存在的优劣320

【探讨】 停止执行还是不停止执行321

四、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关系322

【探讨】 行政诉讼与行政复议的衔接关系323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和管辖324

一、行政复议的范围324

【探讨】 对行政复议范围扩大的思考325

二、行政复议的管辖327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关与行政复议参加人328

一、行政复议机关328

【探讨】 行政复议机构的设置模式存在的问题330

二、行政复议参加人330

第四节 行政复议程序333

一、申请程序333

二、受理程序334

三、审理程序334

四、行政复议决定335

【探讨】 关于变更决定适用的条件337

五、行政复议的执行338

第十二章 行政监督341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341

一、行政监督的含义341

【评注】 行政监督与行政监督检查辨析343

二、行政监督的特点344

三、行政监督的主要类型344

四、行政监督的法律体系347

五、外国行政监督349

第二节 行政层级监督350

一、行政层级监督概述350

二、行政层级监督的体制与权限351

三、行政层级监督的制度及其措施352

四、行政层级监督的法律体系及其完善353

第三节 行政监察354

一、行政监察概述354

二、行政监察的体制356

三、行政监察的对象及其职责与权限357

【探讨】 为什么将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纳入行政监察对象范围358

【评注】 建国初期的行政监察对象比较358

四、行政监察程序361

【评注】 立案的条件363

第四节 审计监督364

一、审计监督概述364

【评注】 国外审计体制的模式366

二、审计监督的体制367

【评注】 审计人员的资格条件368

三、审计机关的职责与权限368

【探讨】 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否属于审计监督的对象368

四、审计程序370

五、审计法律责任372

附录1 德国《行政程序法》关于行政合同的规定375

附录2 澳门《行政程序法》(1994年)关于行政合同的规定376

附录3 我国台湾地区“行政程序法”(1999年)关于行政合同、行政计划的规定378

附录4 1976年《联邦德国行政程序法》关于规划(行政计划)程序的规定380

附录5 日本1983年《行政程序法草案》关于行政计划的规定382

附录6 1987年韩国《行政程序法草案》关于行政计划的规定383

附录7 我国台湾地区在1990年由翁岳生主持制定的“行政程序法草案”关于行政计划的规定384

附录8 我国《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规划的规定38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