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 2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1949-200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 2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1949-2009
  • 邹东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102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729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755页
  • 主题词:经济发展-研究报告-中国-1949~2009;经济体制改革-研究报告-中国-1949~2009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报告 2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 194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中国模式 世界瞩目1

主报告1

第一章 探索中国道路 实践中国模式1

第一节 为什么要研究“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2

第二节 中国道路的生成过程13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理论支柱与实践框架28

第四节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37

第五节 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赢得未来44

专题报告54

第二章 苏联模式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54

第一节 苏联模式及其评价5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苏联模式的关系67

第三节 苏联演变的性质与历史教训73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艰辛探索88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89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辟102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115

第四章 中国宏观经济与调控121

第一节 恢复发展时期(1949~1957年)122

第二节 动荡发展时期(1958~1976年)127

第三节 经济体制转型初期(1977~1990年)130

第四节 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91年至今)135

第五节 十六大以来的宏观调控140

第六节 宏观调控综述142

第五章 中国农村发展与改革道路149

第一节 “计划经济”时代的中国农村149

第二节 经济增长奥秘:“人口红利”与“土地红利”155

第三节 30年中国农村改革的两个模式157

第四节 坚持农村改革的市场化方向161

第六章 中国的工业化道路165

第一节 工业化及工业化道路165

第二节 中国的传统工业化道路171

第三节 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182

第七章 中国财政现代化道路205

第一节 新中国财政现代化的基本历程206

第二节 财政现代化模式探索的基本经验221

第三节 中国财政现代化的展望225

第八章 中国金融业制度变迁231

第一节 新中国金融业的发展轨迹和特征232

第二节 法律金融理论:金融发展模式研究新角度244

第三节 中国金融发展的制度性因素:法律的影响和作用251

第九章 中国开放式发展道路258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以来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258

第二节 对外开放的巨大成就264

第三节 我国对外开放的创新模式272

第四节 新时期对外开放新挑战、新路径279

第十章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道路287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前的区域均衡发展阶段288

第二节 改革开放后至20世纪末的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292

第三节 “九五”后尤其是21世纪以来区域协调发展阶段298

第四节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和启示303

第十一章 中国科技发展与自主创新道路310

第一节 新中国科技发展历程310

第二节 中国自主创新道路的选择318

第三节 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基本经验327

第十二章 中国企业发展道路334

第一节 变迁:在单一与多元之间334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生机与希望336

第三节 “阳光大道”与“独木桥”344

第四节 改革开放重启多元大幕350

第五节 中国企业发展的预测与展望362

第十三章 中国法治建设道路368

第一节 新中国60年法治建设的历史回顾368

第二节 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79

第三节 中国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388

第四节 未来中国法治建设的主要任务391

第十四章 分配制度变革与分配理论创新399

第一节 马克思按劳分配理论与实践的矛盾399

第二节 从按劳分配到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转变404

第三节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价值基础408

第四节 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的政策含义414

第五节 当前收入分配不公的表现419

第六节 调整分配关系的新视角423

第十五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60年430

第一节 我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演进阶段与若干倾向430

第二节 改革以来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和政策十大创新433

第三节 中国经济学现代化的总体创新原则440

第四节 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现代化的五大态势447

第十六章 中国模式的含义与意义452

第一节 中国模式的确立453

第二节 中国模式的主题、目标与主要内容457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基本特点和意义464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471

第十七章 中国经济增长:中性政府的视角48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后30年的平等和能力建设483

第二节 中性政府与改革开放后30年的经济增长485

第三节 中性政府与社会平等之间的关系494

第四节 总结497

案例与调查500

第十八章 关于“中国模式”的问卷调查500

第一节 受调查者认可“中国模式”501

第二节 “中国模式”主要是指中国特色的市场化504

第三节 “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就506

第四节 金融危机是对“中国模式”的检验508

第五节 小结511

第十九章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513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模型514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描述521

第三节 代表性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529

第二十章 大寨模式的过去与现在539

第一节 大寨模式的过去:集体经济下的“精神模式”540

第二节 大寨模式的现在:“集体经济+名人+名地”550

第三节 大寨模式的现实意义557

第二十一章 东莞模式:成功与启示562

第一节 东莞模式形成的几个阶段563

第二节 东莞模式的内涵565

第三节 东莞模式的特点566

第四节 东莞模式的成功569

第五节 东莞模式的启示572

附录:广东的“双转移”与东莞的再转型575

第二十二章 从太仓看苏南模式:县域经济现代化道路586

第一节 太仓模式的“三大跨越”587

第二节 太仓模式的统筹协调之路595

第三节 太仓模式的“五个转变”605

第四节 太仓模式的未来610

第二十三章 成都模式:探索中国城市化道路613

第一节 城乡关系:统筹一体614

第二节 空间关系:集中聚集626

第三节 迁转关系:迁转俱进630

第四节 产业与城建关系:产业带动635

第五节 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互补638

第六节 成都模式的经验与启示642

第二十四章 中国土地流转模式调查653

第一节 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土地“动”起来653

第二节 中国土地流转的模式探索655

第三节 通过制度创新走土地改革新路660

第四节 流转主体日趋多元 综合效益日益显现664

第五节 四大问题制约流转进程 多策并举加快土地流转667

第二十五章 卫生医疗改革探索“中国模式”671

第一节 1949~1978年卫生医疗的传统“中国模式”672

第二节 1978~2006年卫生医疗探索新模式684

第三节 2006~2009年卫生医疗的新“中国模式”693

第二十六章 从浙江的民主看中国民主的未来700

第一节 浙江的民主701

第二节 他们能否成为俄罗斯式的寡头709

第三节 浙江是浙江,中国是中国719

后记7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