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CAAD到Cyberspace 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从CAAD到Cyberspace 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
  • 张利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508296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06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18页
  • 主题词:广告/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CAAD到Cyberspace 信息时代的建筑与建筑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绪论1

0.1相关理论综述(一):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

0.2相关理论综述(二):科学技术与建筑学的关系8

0.3计算机技术与建筑师关系的三个层次划分14

0.4关于编写的一些说明15

第一篇 计算机作为新生的事物——对计算机时代初期的回顾19

1 早期的计算机对建筑界的影响19

1.1早期的CAAD系统21

1.1.1第一代CAAD系统21

1.1.2第二代CAAD系统与16位小型机21

1.1.3第三代CAAD系统与32位超小型机23

1.1.4第四代CAAD系统与早期的个人计算机25

1.3.1计算机与建筑设计方法论:亚历山大的《形式的构成》28

1.3早期的计算机与建筑设计理论28

1.2独立的建筑应用程序28

1.3.2计算机与建筑设计自动化:对自动生成建筑平面的尝试33

1.4小结38

2 早期的计算机与视觉艺术40

2.1突出计算机输出特点的创作40

2.1.1打印字符绘画(ASCII Art)40

2.1.2动态的CRT演示42

2.2突出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创作42

2.2.1函数图形42

2.2.2平面构成43

2.2.3伪随机数图形46

2.3其他的应用47

2.3.1计算机辅助构图47

2.3.2计算机与艺术理论研究49

2.4小结52

第二篇 计算机作为工具——计算机影响下的建筑设计57

3 计算机对建筑师过程性工作的影响57

3.1计算机与二维建筑绘图60

3.1.1建筑二维绘图的计算机表示60

3.1.2 CAD软件的二维建筑绘图60

3.1.3综合非CAD软件的二维建筑绘图67

3.2计算机与三维设计表现76

3.2.1计算机三维模型77

3.2.2计算机三维渲染83

3.2.3计算机三维技术与新兴的媒体技术90

3.3工程文档工作93

3.3.1设计文档93

3.3.2工程图档的管理94

3.3.3项目管理94

3.4小结95

4 计算机对建筑师智能性工作的影响96

4.1计算机与草图思维96

4.1.1草图的模糊性98

4.1.2草图的计算机实现99

4.1.3计算机与草图设计的未来108

4.2方案深入与指标评价112

4.2.1建筑平面的辅助生成112

4.2.2建筑方案的评测系统116

4.3专家系统与建筑师的经验思维118

4.3.1专家系统的原理118

4.3.2应用于工程技术的专家系统120

4.3.3应用于建筑造型的专家系统122

4.4小结125

5 计算机带来的新工作方式——无纸设计128

5.1.1传统的设计媒体129

5.1传统的设计媒体与信息循环方式129

5.1.2传统的设计信息循环方式130

5.1.3传统设计方式的弱点131

5.2走向单一的设计媒体:虚拟建筑131

5.2.1建筑的“全息”数据库132

5.2.2体现虚拟建筑思路的系统实例134

5.2.3虚拟建筑的前景137

5.3走向高效的设计信息循环:网络137

5.3.1建筑师与内部网络138

5.3.2建筑师与外部网络146

5.4实现无纸设计的难点155

5.4.1数字化设计文件的规范155

5.4.2社会对图纸的需要157

5.5小结158

6 建筑信息基础设施163

第三篇 计算机作为新文明的代表——新文明下的建筑与建筑设计163

6.1建筑信息基础设施164

6.1.1建筑信息基础设施出现的基础:对信息交换功能的需要164

6.1.2建筑信息基础设施的主要物化形式:综合布线系统165

6.1.3信息基础设施对建筑师的要求168

6.2两种建筑类型的实例174

6.2.1图书馆建筑174

6.2.2网吧182

6.3关于“智能建筑”的讨论187

6.3.1“智能建筑”的概念及其与建筑信息基础设施的区别187

6.3.2智能大厦对建筑师的要求193

6.3.3智能大厦的历史局限性198

6.4小结201

7 新的建筑形式观202

7.1计算机三维造型能力的扩充与新的建筑形式202

7.1.1新的计算机三维技术203

7.1.2时下流行的建筑形式209

7.2新的几何学研究与新的建筑形式观214

7.2.1分维几何(Fractal Geometry)215

7.2.2镶嵌(Tiling)225

7.3复杂科学与复杂建筑形式:詹克斯理论之辩230

7.3.1复杂科学、计算机、桑塔费研究所与新的世界观231

7.3.2詹克斯提出的复杂科学与复杂建筑形式的学说234

7.3.3对詹克斯理论的讨论237

7.4小结239

8 空间的非物质化241

8.1 Cyberspace:新的空间?241

8.1.1 Cyberspace的概念242

8.1.2 Cyberspace与真实空间的比较244

8.1.3 Cyberspace与建筑师的关系249

8.2.1新生产方式的意义254

8.2新空间观念下的理论(一):米切尔的比特城市(City of Bits)254

8.2.2人的数字化存在256

8.2.3信息循环对物质循环的替代与空间的非物质化257

8.2.4比特产业、比特圈与未来261

8.3新空间观念的理论(二):Novak的超建筑(Trans Architecture)263

8.3.1“超建筑”的意义264

8.3.2超建筑的形式268

8.4小结271

附录1 对北京32个建筑设计单位计算机使用情况的调查报告272

调查的简要情况272

调查的问卷说明274

调查的结果统计274

调查的简要结论281

附录2 部分译文原文282

参考文献29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