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
  • 吕爱平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1454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544页
  • 文件大小:165MB
  • 文件页数:564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医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临床方案设计及优化1

第一节 中医临床方案设计基本原则1

第二节 研究设计方案优化9

参考文献15

第二章 中医临床研究方法16

第一节 中医临床研究方法概论16

第二节 临床研究的原则与要素18

第三节 临床研究观察指标的选择21

第四节 临床研究的样本含量估算25

第五节 临床医学的定性研究方法29

第六节 临床研究问卷与量表的应用33

第七节 临床研究的系统评价37

第八节 临床研究偏倚与机遇的控制方法39

第九节 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43

第十节 临床研究的试验注册与发表规范48

参考文献51

第三章 中医临床研究过程控制53

第一节 中医临床研究过程控制的内容及意义53

第二节 中医临床研究过程管理的前提是研究方案的优化53

第三节 中医临床研究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的实施58

第四节 中医临床研究的数据管理95

第五节 中医临床研究课题的管理99

参考文献113

第四章 中医临床数据分析及挖掘118

第一节 数据分析118

第二节 数据管理122

第三节 中医临床研究数据特点与CDM应对措施128

第四节 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所临床评价中心数据管理系统129

第五节 中医临床研究应遵循的CDM规范138

第六节 中医临床研究常用数据库142

第七节 中医临床数据挖掘方法及其研究144

第八节 中医临床数据挖掘方法应用146

参考文献148

第五章 中医药规范标准研究150

第一节 标准与标准化150

第二节 中医药标准化现状阐析155

第三节 中医药标准化的战略意义162

第四节 中医药标准化研究的主要领域167

第五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制订的共性技术175

第六节 中医临床实践指南质量评价方法198

第七节 中医药国际标准制订工作研究203

第八节 中医药标准化工作基本情况和国际学术影响的研究209

参考文献216

第六章 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220

第一节 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研究的相关概念与意义220

第二节 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基本内容224

第三节 国内外药品上市后再评价法规226

第四节 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的技术规范234

第五节 循证医学与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文献评价)247

第六节 中药上市后安全性评价临床设计254

第七节 中药上市后有效性评价与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266

第八节 中药上市后不良反应监测及ADR信号检测方法270

第九节 群体药代动力学在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中的应用278

第十节 人群免疫毒理学在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中的应用282

参考文献289

第七章 中医学心理学研究292

第一节 中医心理学基础理论292

第二节 中医人格分类297

第三节 中医体质分类330

第四节 中医人格与体质类型辨识的应用338

参考文献349

第八章 中医预防医学基础352

第一节 中医预防医学的指导核心及调养原则352

第二节 新世纪中医预防医学的现状分析360

第三节 中医预防医学的特色363

第四节 中医预防医学的常用方法379

第五节 外治疗法在中医预防医学中的探索性研究389

参考文献394

第九章 社区慢病中医诊断模式395

第一节 中医社区慢病研究的现实意义395

第二节 中医社区慢病研究的目标与任务396

第三节 中医社区慢病研究的主要内容398

参考文献403

第十章 疾病证候分类研究404

第一节 中医学发展要素404

第二节 疾病证候分类原理405

第三节 疾病证候分类的研究内容409

第四节 疾病证候分类方法413

第五节 疾病证候分类的科学基础425

第六节 疾病中医证候分类的应用440

参考文献449

第十一章 中医临床药理研究453

第一节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453

第二节 中药复方有效性评价研究方法456

第三节 复方临床试验设计的新方法/关键技术460

第四节 中成药安全性评价研究465

第五节 个体化治疗的现代研究471

参考文献481

第十二章 中医症状的规范化研究484

第一节 症状单元假说486

第二节 症状单元的定义496

参考文献54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