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中学数学一本通 最新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中学数学一本通 最新版
  • 中公教育江苏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ISBN:7510072222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434页
  • 文件大小:95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中学数学一本通 最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4

第一篇 教育学4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4

考点深度解析4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4

一、教育的定义4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4

三、教育的本质5

四、教育的功能5

五、教育起源的学说6

六、教育的历史发展6

第二节 教育学的发展9

一、教育学的定义9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9

三、教育学的创立与变革10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12

考点深度解析12

第一节 社会对教育的制约12

一、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2

二、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3

三、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3

四、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3

五、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14

第二节 教育对社会的影响14

一、教育对生产力的影响14

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15

三、教育对文化的影响15

四、教育对科学技术的影响16

五、教育对人口的影响16

第三节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17

一、教育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17

二、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17

三、教育本身的历史继承性17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18

考点深度解析18

第一节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其对教育的影响18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18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8

三、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对教育的制约18

第二节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19

一、关于影响人的身心发展因素的主要观点19

二、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20

第三节 基础教育对促进学生发展的任务21

一、小学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特殊任务21

二、初中阶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初中教育的任务23

三、高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及高中的个体发展任务23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25

考点深度解析25

第一节 教育目的25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25

二、教育目的的功能25

三、影响教育目的制定的因素26

四、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26

五、我国全面发展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26

六、素质教育28

第二节 教育制度29

一、教育制度概述29

二、我国的学制发展29

三、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30

第五章 学生与教师31

考点深度解析31

第一节 学生31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31

二、学生的本质特征31

三、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32

四、学生的合法权利和义务32

第二节 教师32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32

二、教师职业的角色特点33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34

四、教师的权利与义务34

五、教师职业专业化的内容35

第三节 师生关系36

一、师生关系的内涵36

二、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与意义36

三、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36

第六章 课程37

考点深度解析37

第一节 课程概述37

一、课程的概念37

二、课程的类型37

三、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38

四、几种典型的课程理论39

第二节 课程的设计、实施与评价40

一、课程设计的实质40

二、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40

三、课程实施的结构40

四、课程评价的主要模式40

第三节 新课程改革41

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41

二、新课程改革的目标42

三、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42

四、课程内容的改革43

五、新课改下教育观念与学习方式的改革44

六、课程评价的改革45

七、新课改下的课程管理与课程资源45

第七章 教学47

考点深度解析47

第一节 教学概述47

一、教学的内涵47

二、教学的意义47

三、教学的基本任务47

四、教学过程的本质48

五、教学过程的特点48

六、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49

第二节 教学实施50

一、教学原则及其运用50

二、常用教学方法52

三、教学组织形式53

四、教学评价54

五、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55

第八章 德育57

考点深度解析57

第一节 德育概述57

一、德育57

二、基础教育德育的目标及内容58

第二节 德育的实施60

一、德育的原则60

二、德育的途径61

三、德育的方法62

第九章 班主任与班级64

考点深度解析64

第一节 班主任工作64

一、班主任工作概述64

二、班主任常规工作65

第二节 班级管理66

一、班级概述66

二、班集体66

三、班级管理的含义67

四、班级管理的功能67

五、班级管理的模式67

六、当前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67

标准化自测题68

第二篇 教育心理学70

第一章 教育心理学概述70

考点深度解析70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70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70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70

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71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71

一、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71

二、中国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成就72

第二章 学习理论73

考点深度解析73

第一节 学习概述73

一、学习的定义73

二、加涅的学习分类73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74

第二节 学习的基本理论74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74

二、认知学习理论75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76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76

第三章 学习动机与学习迁移78

考点深度解析78

第一节 学习动机概述78

一、动机及其功能78

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78

三、学习动机的分类79

第二节 学习动机理论与教育80

一、强化理论80

二、需要层次理论80

三、成就动机理论80

四、成败归因理论80

五、自我效能感理论81

六、学习动机的培养81

七、学习动机的激发82

第三节 学习迁移概述82

一、学习迁移的概念82

二、迁移的种类82

三、影响迁移的因素83

第四节 学习迁移理论与教育84

一、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84

二、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策略85

第四章 知识与技能86

考点深度解析86

第一节 知识的获得86

一、知识的类型86

二、知识学习的类型87

三、知识的获得87

四、知识的保持88

五、知识的遗忘及其原因88

六、如何促进学生的记忆发展89

第二节 技能的形成90

一、技能的概念90

二、技能的类型90

三、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90

四、操作技能的培养要求91

五、心智技能形成的理论91

六、心智技能的学习过程92

七、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92

第五章 学习策略与问题解决94

考点深度解析94

第一节 学习策略94

一、学习策略的分类94

二、认知策略94

三、元认知策略96

四、资源管理策略96

五、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97

六、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97

第二节 问题的解决与创造性的培养98

一、问题解决的过程98

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99

三、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的教学99

四、创造性的培养100

第六章 态度与品德102

考点深度解析102

第一节 态度、品德的实质与结构102

一、态度102

二、品德103

第二节 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规律103

一、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03

二、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104

三、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05

四、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105

第三节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106

一、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106

二、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因素106

三、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107

第七章 师生心理健康109

考点深度解析109

第一节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109

一、心理健康109

二、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109

三、心理辅导的含义110

四、心理辅导的原则111

五、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111

第二节 教师心理112

一、学生喜欢的教师特征112

二、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112

三、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113

四、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比较研究113

标准化自测题115

第三篇 心理学118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118

考点深度解析118

第一节 心理学基本知识118

一、心理学的概念118

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18

三、人的心理的本质118

四、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119

第二节 心理学研究120

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120

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121

第二章 认知123

考点深度解析123

第一节 注意123

一、注意及其基本特征123

二、注意的分类123

三、注意的品质124

四、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24

第二节 感觉125

一、感觉的种类125

二、感觉现象125

第三节 知觉126

一、知觉及其种类126

二、观察的基本特性127

三、观察力的培养127

第四节 记忆127

一、记忆的概念127

二、记忆的分类128

三、记忆的过程129

第五节 想象129

一、想象的种类129

二、想象的特征130

三、想象规律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130

第六节 言语130

一、言语的种类130

二、言语的功能131

第七节 思维131

一、思维的种类131

二、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132

三、思维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应用133

四、思维的品质133

五、思维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34

第三章 情绪、情感和意志135

考点深度解析135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135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135

二、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135

三、情绪的分类136

四、情感的分类136

五、情绪和情感的功能137

第二节 意志137

一、意志的概念137

二、意志行为138

三、意志品质138

四、意志品质的培养139

第四章 个性心理140

考点深度解析140

第一节 个性140

一、个性的概念140

二、个性的特征140

三、个性心理结构141

第二节 能力141

一、能力的概念141

二、能力的分类141

三、智力142

第三节 气质与性格143

一、气质143

二、性格144

标准化自测题146

第四篇 教师职业道德148

第一章 教师职业道德概论148

考点深度解析148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知识148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与特点148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构成148

三、教师职业道德品质149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149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149

一、教师义务150

二、教师良心150

三、教师公正151

四、教师荣誉151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152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52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152

第二章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154

考点深度解析154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概述154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涵义154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内容154

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155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155

一、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155

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155

第五篇 教育法律法规158

第一章 教育法律基础知识158

考点深度解析158

第一节 教育法律规范158

一、教育法律规范的含义158

二、教育法律规范的特征158

三、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158

第二节 教育法律关系159

一、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159

二、教育法律关系构成要素159

三、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159

第二章 教育法律实施160

考点深度解析160

第一节 教育法律责任160

一、教育法律责任的含义及特征160

二、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160

三、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161

第二节 依法执教164

一、依法执教的含义164

二、依法执教的必要性164

标准化自测题165

第二部分 中学数学学科专业知识170

第一篇 中学数学学科知识170

第一章 集合、逻辑与算法初步170

考点深度解析170

第一节 集合与逻辑170

一、集合170

二、简易逻辑172

三、常用逻辑用语——量词173

第二节 算法初步174

一、基本概念174

二、算法案例176

标准化自测题178

第二章 函数181

考点深度解析181

第一节 函数概念181

一、函数的定义181

二、函数的基本性质181

三、反函数和复合函数183

第二节 基本初等函数184

一、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84

二、幂函数185

第三节 三角函数186

一、角的概念的推广、弧度制186

二、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86

三、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与诱导公式187

四、正弦函数、余弦函数、正切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87

五、函数y=Asin(ωχ+ψ)的图象与性质188

六、和、差、倍、半角公式189

七、正弦、余弦定理189

标准化自测题190

第三章 方程、不等式、数列与极限192

考点深度解析192

第一节 方程192

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192

二、一元三次方程的解法193

第二节 不等式194

一、不等式的解法194

二、不等式的证明196

第三节 数列197

一、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197

二、线性递归数列198

三、数列与差分199

第四节 极限199

一、数列的极限199

二、函数的极限200

标准化自测题201

第四章 立体几何203

考点深度解析203

第一节 直线与平面203

一、直线203

二、直线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03

三、平面与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04

四、空间距离205

第二节 棱柱、棱锥与球206

一、棱柱206

二、棱锥206

三、球207

标准化自测题208

第五章 解析几何212

考点深度解析212

第一节 直线与方程212

一、直线的方程212

二、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213

三、点与直线213

第二节 圆与方程214

一、圆的方程214

二、直线、圆的位置关系214

第三节 圆锥曲线216

一、圆锥曲线的概念、标准方程与几何性质216

二、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217

标准化自测题218

第六章 向量与复数221

考点深度解析221

第一节 向量221

一、平面向量221

二、空间向量222

第二节 复数224

一、复数的概念224

二、复数的运算225

三、复数的几何意义225

标准化自测题226

第七章 推理证明与排列组合228

考点深度解析228

第一节 推理与证明228

一、基本定义228

二、不等式证明方法229

三、数学归纳法230

第二节 排列、组合与二项式定理232

一、两个基本原理232

二、排列232

三、组合232

四、排列、组合的综合问题233

五、二项式定理234

标准化自测题235

第八章 统计与概率238

考点深度解析238

第一节 统计238

一、抽样238

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239

三、正态分布239

第二节 概率240

一、随机事件的概率240

二、离散型随机变量243

标准化自测题245

第二篇 中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248

第一章 初中数学课程248

考点深度解析248

第一节 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248

一、初中数学课程的性质248

二、初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249

第二节 初中数学课程的目标250

一、初中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250

二、初中数学课程的学段目标251

三、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的基本关系253

第三节 初中数学课程的核心概念254

标准化自测题255

第二章 高中数学课程259

考点深度解析259

第一节 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和基本理念259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性质259

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260

第二节 高中数学课程的目标266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266

二、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266

三、过程与方法267

四、五大基本能力267

第三节 高中数学课程结构268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结构268

二、高中数学课程的内容建议270

标准化自测题271

第三章 中学数学教学理论273

考点深度解析273

第一节 教学原则273

一、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原则273

二、严谨性与量力性相结合原则274

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原则275

四、巩固与发展相结合原则275

第二节 教学过程276

一、数学教学过程276

二、数学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282

第三节 教学方法283

一、数学教学方法283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287

第四节 教学模式287

一、启发式教学模式288

二、合作学习教学模式291

第五节 概念教学294

一、概念教学的基本要求294

二、概念教学的一般过程295

三、对概念教学的认识297

第六节 命题教学299

一、命题教学的基本要求299

二、命题教学的一般过程300

第七节 推理教学303

一、推理的结构303

二、推理的形式303

第八节 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305

一、中学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方法305

二、中学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原则307

标准化自测题308

第四章 数学教学设计及案例分析311

考点深度解析311

第一节 数学教学设计概述311

一、数学教学设计的内涵311

二、数学教学设计的意义311

第二节 数学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312

一、教材分析312

二、学情分析313

三、教学目标的制定314

四、教学方法的选用315

五、教学媒体的使用315

六、教学实施过程分析316

七、教学反思316

八、教学设计的撰写318

第三节 数学教学的案例分析320

一、情境导入的案例分析320

二、课堂教学的案例分析322

标准化自测题326

第五章 数学教学的评价331

考点深度解析331

第一节 评价概述331

一、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331

二、数学教育评价的类型333

第二节 数学课堂教学评价335

一、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要素335

二、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337

第三节 学生数学学习评价340

一、数学学习评价概述340

二、数学学习评价方法340

标准化自测题345

第三部分 历年真题汇编及标准预测试卷348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一)348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二)352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一)358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二)362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三)367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四)371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五)376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六)381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七)386

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中学数学标准预测试卷(八)391

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396

历年真题汇编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398

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404

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407

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411

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415

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419

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422

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426

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428

2014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笔试面授课程432

2014江苏省教师招聘考试面试面授课程433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4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