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天山地区地震生物与泥火山观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高小其,李静,娄恺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震出版社
- ISBN:9787502841799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天山-地震前兆-生物-研究;天山-地震-泥火山-观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天山地区地震生物与泥火山观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地震生物学1
1.1 地震预报问题的现状1
1.1.1 地震预报和地震前兆的阶段划分2
1.1.1.1 地震预报的阶段2
1.1.1.2 前兆的分类6
1.1.1.3 地球各个地区地震的生物前兆9
1.1.2 世界实践中动物行为异常预报地震的科学手段和方法17
1.2 地震生物监测的科学方法基础21
1.2.1 地震现象生物指示作用的基本依据21
1.2.1.1 地震生物监测系统组建的实验-理论前提22
1.2.1.2 哈萨克斯坦生物观测网的发展与现状22
1.2.2 研究对象和方法29
1.2.2.1 研究对象29
1.2.2.2 研究方法30
1.2.3 与地震过程有关的生物参数信息度的研究57
1.2.3.1 强震震中区考察资料中动物行为习性异常标志的信息度57
1.2.3.2 异常反应的表现强度和预测时间与震中距和地震烈度之间的关系83
1.2.3.3 关于地震生物前兆显示区域的大小问题92
1.2.4 物理因素对生物机体作用的试验研究94
1.2.4.1 物理因素对处于接近自然条件下生物试验场中生物体的影响94
1.2.4.2 在实验室条件下物理因素对生物对象的影响118
1.2.5 作为地震过程结果的动物行为反应异常形成的物理生物学原理133
1.2.5.1 动物行为反应模型134
1.2.5.2 强震孕育时期外部因素对动物作用的模型140
1.2.5.3 地震危险区动物活跃度异常的形成机制146
1.3 地震短期预报的科学基础及地震生物学方法154
1.3.1 生物资料方面识别前兆类型的判据154
1.3.2 地震生物监测有效性的实际结果169
第2章 地震微生物异常的识别及其特征173
2.1 微生物简介173
2.1.1 微生物的定义及特点173
2.1.2 微生物的生态功能173
2.1.3 微生物对人类的贡献173
2.2 微生物多样性及其动态变化的免培养研究方法174
2.2.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174
2.2.2 末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T-RFLP)174
2.3 断裂带地下水概述176
2.4 地下水微生物的基本特征177
2.5 断裂带环境因子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177
2.5.1 水文地球化学因素的影响178
2.5.2 空间分布差异性的影响178
2.5.3 时间变化和扰动的影响179
2.5.4 地下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对环境因子变化的响应180
2.6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群落对地震的响应181
2.6.1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T-RFLP图谱定性分析181
2.6.2 乌鲁木齐10号泉优势类群及特殊类群的丰度变化趋势183
2.6.3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多样性指数183
2.6.4 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聚类分析184
2.6.5 有感地震对10号泉水文地球化学元素的影响184
2.6.6 乌鲁木齐10号泉水可培养细菌群落动态变化特征186
2.6.7 地震前后泉水细菌碳源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188
2.6.8 地震前后泉水细菌对化学敏感物质代谢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189
2.6.9 地震前后泉水水体细菌碳源利用类型分析189
2.6.10 判别函数的建立190
2.6.11 地震前后样品判别模型的回判验证192
2.6.12 判别分析后10种碳源代谢AWCD值的变化情况193
2.6.13 10种判别因子(碳源)代谢情况193
2.6.14 地震信息197
2.6.15 地震前后乌鲁木齐10号泉水体细菌碳源利用及化学敏感物质的BIOLOG分析197
2.6.16 地震前后及无地震时期细菌群落碳源类型利用差异分析198
2.6.17 地震前后乌鲁木齐10号泉优势类群细菌的动态响应199
2.6.18 地震前后泉水细菌优势类群多样性指数200
2.6.19 地震前后新出现的泉水细菌类群与水文理化性质的CCA分析200
2.6.20 地震前后泉水中消失的优势细菌类群204
2.6.21结论205
第3章 中亚五国地下流体前兆异常震例209
3.1 中亚各国地震预报试验场及地下流体观测台网209
3.1.1 哈萨克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210
3.1.2 吉尔吉斯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212
3.1.3 乌兹别克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214
3.1.4 塔吉克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216
3.1.5 土库曼斯坦地下流体观测系统218
3.2 中亚五国及邻区强震活动概况220
3.3 中亚地震流体前兆异常震例资料221
3.3.1 1946年11月4日土库曼斯坦卡赞治克7.2 级地震221
3.3.2 1948年10月5日土库曼斯坦阿什哈巴德7.1 级地震221
3.3.3 1966年4月26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5.3 级地震223
3.3.4 1970年6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萨雷卡梅什6.7 级地震223
3.3.5 1973年2月8日塔吉克斯坦奥比-加尔姆4.7 级地震225
3.3.6 1974年7月2日科奇科尔卡5.3 级(k=12.7 )地震226
3.3.7 1974年8月11日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边界乌兹别里山口(阿赖)7.3 级地震226
3.3.8 1976年4月8日,5月17日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加兹里7.0, 7.3 级地震228
3.3.9 1977年1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伊依什法拉-巴特肯6.3 级地震230
3.3.10 1977年6月21日塔吉克斯坦杜尚别加尔姆4.3 级地震230
3.3.11 1977年12月6日乌兹别克斯坦塔瓦克塞5.0级地震233
3.3.12 1978年3月24日吉尔吉斯斯坦扎拉纳什-丘普6.7 级地震233
3.3.13 1978年9月16日,1979年1月16日阿什哈巴德东南伊朗7.7 级地震、6.7 级地震236
3.3.14 1978年11月1日塔吉克斯坦阿赖6.8 级地震237
3.3.15 1979年7月21日吉尔吉斯斯坦萨雷塔什4.3 级地震240
3.3.16 1979年9月25日哈萨克斯坦巴卡纳斯5.6 级地震241
3.3.17 1980年7月6日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南巴尔什考恩5.6 级地震(41° 48′, 77° 31′,K=13.6 )243
3.3.18 1980年12月11日,12月30日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纳扎尔别克5.0, 5.0级地震245
3.3.19 1981年9月29日塔吉克斯坦杜尚别东南苏尔坦纳巴德地方震250
3.3.20 1982年5月6日乌兹别克斯坦费尔干契米奥5.6 级地震250
3.3.21 1982年12月16日阿富汗6.7 级地震252
3.3.22 1982年12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乔尔蓬-阿塔5.6 级地震253
3.3.23 1983年2月27日塔吉克斯坦5.5 级地震257
3.3.24 1983年12月16日吉尔吉斯斯坦阿赖(K=14.5 )地震258
3.3.25 1983年12月21日哈萨克斯坦卡吉-赛依4.9 级地震260
3.3.26 1983年12月31日兴都库什7.0级深源地震261
3.3.27 1984年2月17日乌兹别克斯坦帕普5.6 级地震262
3.3.28 1984年3月19日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加兹里7.2 级地震266
3.3.29 1984年10月26日塔吉克斯坦治尔加塔尔(共产主义峰)6.3 级地震267
3.3.30 1985年8月23日,9月11日中国新疆乌恰7.4 , 6.6 级地震270
3.3.31 1985年10月13日卡依拉库姆6.2 级地震(40°30′, 69°45′, H=10km)271
3.3.32 1986年12月26日,1987年9月7日西土库曼斯坦5.0, 5.4 级地震272
3.3.33 1988年6月17日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5.4 级地震273
3.3.34 1989年3月5日吉尔吉斯斯坦塔什巴萨特4.5 级地震273
3.3.35 1990年6月14日哈萨克斯坦斋桑7.3 级地震275
3.3.36 1990年11月12日哈萨克斯坦拜沙龙6.3 级地震276
3.3.37 1992年5月15日乌兹别克斯坦伊兹巴什干6.1 级地震278
3.3.38 1992年8月19日吉尔吉斯斯坦苏萨梅尔7.5 级地震279
3.3.39 1993年12月30日哈萨克斯坦塔尔迪库尔干捷克利5.6 级地震(44° 49′,78° 46′,h=20km,k=15.0)283
3.3.40 1995年10月8日乌兹别克斯坦乌其库尔干5.9 级地震286
3.3.41 1996~1998年帕米尔-兴都库什强地震288
3.3.42 1999年10月31日,2000年4月20日,2001年1月18日乌兹别克斯坦卡玛希5.0、 5.4 、 5.3 级地震289
第4章 泥火山观测293
4.1 泥火山概述293
4.1.1 泥火山分布295
4.1.2 泥火山的特征和分类298
4.1.3 泥火山的成因机制299
4.1.4 我国泥火山的研究历史与展望300
4.2 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地球化学特征研究301
4.2.1 泥火山地质概况301
4.2.2 泥火山活动方式304
4.2.3 北天山泥火山地球化学特征306
4.2.3.1 液体成分306
4.2.3.2 气体成分分析306
4.2.3.3 固体成分307
4.2.3.4 泥火山气体放射性同位素307
4.2.3.5 北天山地区泥火山地球化学成因307
4.3 北天山泥火山喷发与地震活动研究309
4.3.1 霍尔果斯泥火山活动与新疆地区中强以上地震活动关系的研究309
4.3.1.1 霍尔果斯泥火山活动及记录情况309
4.3.1.2 “脉冲”异常现象与地震的对应性分析312
4.3.1.3 依据霍尔果斯泥火山开展地震预测314
4.3.1.4 霍尔果斯泥火山具有较好映震性能的可能原因分析315
4.3.2 新疆泥火山群地震前兆异常实时监测316
4.3.3 新疆Ms6.0和Ms6.6 级地震近场泥火山宏观异常现象318
4.3.3.1 艾其沟泥火山观测点简介318
4.3.3.2 Ms6.0和Ms6.6 两次震例现象318
4.3.3.3 针对上述两次泥火山宏观异常的认识321
参考文献322
热门推荐
- 135987.html
- 1138596.html
- 2344512.html
- 3400067.html
- 280658.html
- 1892884.html
- 674665.html
- 2699920.html
- 2366519.html
- 15280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095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1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6290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5839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543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269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835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864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8693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04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