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
  • 周鼎武主编;李文厚,张云翔,张成立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0316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57页
  • 主题词:鄂尔多斯高原(学科: 盆地 学科: 地质构造 学科: 高等学校) 秦岭(学科: 褶皱带 学科: 地质构造 学科: 高等学校) 鄂尔多斯高原 盆地 地质构造 秦岭 褶皱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区域地质综合研究的方法与实践 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野外实习指导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前言1

第1章区域地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

第一节区域地质研究的思路和方法1

一、研究思路1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4

第二节区域地质研究中关键问题的讨论7

、区域地层系统的时、空对比研究及岩相古地理恢复7

二、大陆造山带古洋盆恢复9

三、构造运动及其性质的确定13

四、盆山转换、耦合与造山过程17

五、超高压变质岩(带)与造山作用和大陆动力学19

六、区域构造比较研究中的构造序列、构造组合和构造层次研究25

七、板块运动学和逆冲、走滑运动学地质效应在区域地质研究中的意义28

主要参考文献29

第2章秦岭及邻区区域大地构造背景和区域地质概况36

第一节区域大地构造背景36

第二节区域地质特征和地球物理特征37

第三节秦岭造山带及邻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镶嵌构造和立交桥式45

结构45

第四节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同位素地球化学省48

第五节秦岭造山带及邻区构造单元划分49

主要参考文献56

第3章鄂尔多斯盆地-秦岭造山带地质走廊野外观察路线及内容58

第一节鄂尔多斯盆地58

第二节渭河地堑60

第三节秦岭造山带61

一、华北陆块南缘构造带61

二、北秦岭构造带62

三、南秦岭构造带64

第4章秦岭及邻区地层组成、沉积盆地及其古地理分析66

第一节区域地层系统研究和沉积盆地分析综述66

、地层学研究现状及区域地层划分对比的原则和方法66

二、沉积盆地分析和古地理恢复68

第二节 区域地层系统的时空分布和盆地沉积作用与古地理分析69

一、秦岭及邻区前震旦纪地层系统69

二、秦岭及邻区震旦纪-早古生代地层对比和盆地分析77

三、秦岭及邻区晚古生代-三叠纪地层对比和盆地分析99

四、秦岭及邻区晚三叠世-第三纪沉积盆地121

主要参考文献135

第5章秦岭造山带侵入岩形成的时、空规律及其大地构造意义140

第一节侵入岩类型及其构造环境研究综述140

一、中新元古代侵入岩144

第二节秦岭造山带不同时期侵入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形成构造144

环境分析144

二、早古生代侵入岩158

三、晚古生代末期早中生代侵入岩166

四、晚中生代(燕山期)侵入岩170

第三节 秦岭造山带不同时期侵入岩形成大地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意义174

一、新元古代类似现代板块构造体制的板块汇聚、碰撞造山-伸展、裂解的岩浆侵入作用174

二、早古生代板块俯冲-碰撞型和板内伸展裂谷型岩浆侵入作用175

三、中生代初秦岭西段的俯冲-碰撞型和造山期后伸展背景的岩浆侵入作用175

四、中生代晚期的陆内逆冲推覆造山和隆升伸展背景下的岩浆侵入作用176

主要参考文献176

第6章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变形、变质特征180

第一节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区域构造事件及构造层划分181

一、中生代末-新生代构造层182

第二节不同构造层变形、变质特征及其构造组合182

二、晚古生代-中生代构造层187

三、震旦纪-早古生代构造层228

第三节秦岭及邻区显生宙主要构造事件及其特征237

一、澄江期伸展裂解事件238

二、加里东期挤压事件238

三、早海西期伸展事件238

四、海西期商丹断裂带的左行走滑事件和勉略洋的扩张239

五、印支期挤压事件239

六、燕山期挤压事件240

七、晚白垩世-第三纪的伸展-走滑作用240

主要参考文献240

一、含能源沉积盆地特征和能源分布245

第一节华北和扬子地区能源形成与分布245

第7章秦岭造山带及邻区矿产资源的形成与分布245

二、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248

三、四川盆地能源资源255

第二节秦岭造山带金属矿产的形成与分布262

一、秦岭造山带金属矿床成矿系列及矿化集中区262

二、秦岭造山带矿化集中区典型金属矿床265

第三节 秦岭及邻区能源、矿产组合和时空分布及其形成区域构造动289

力学背景289

、鄂尔多斯盆地和四川盆地能源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形成的构造动力学背景289

二、秦岭造山带成矿动力学背景290

主要参考文献292

第8章秦岭造山带及邻区显生宙地质演化探讨294

第一节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地质演化研究现状和问题294

一、华北陆块和扬子陆块的基底组成、盖层沉积建造和地质事件296

第二节秦岭造山带及邻区的地壳结构构造主要特征296

二、北秦岭前石炭纪的构造-变质-岩浆杂岩带297

三、南秦岭岩浆活动特征298

四、秦岭-大别造山带印支期变形变质的不均一性298

五、中国大陆中东部印支-燕山期近东西向为主构造向近南北向为主构造的转变299

第三节秦岭造山带及邻区显生宙地质演化探讨299

一、中国大陆中东部前震旦纪两类古陆块的形成、裂解及其向显生宙的转化299

二、早古生代秦岭古洋盆和两类古大陆边缘的形成305

三、秦岭加里东期构造作用310

四、秦岭晚古生代沉积盆地的形成发展和海西期陆内走滑造山作用313

五、秦岭及邻区印支期构造作用315

六、秦岭及邻区中新生代陆内地质作用319

主要参考文献321

第一节研究内容与方法326

第9章黄土高原的形成与环境变迁326

一、确定黄土地层时代的方法327

二、黄土堆积古气候研究的替代性气候指标328

第二节 中国黄土的分布与组成334

一、中国黄土分布与地貌单元334

二、中国黄土地层与时代335

三、黄土的物质组成338

第三节黄土高原形成与气候环境特征339

一、第四纪冰期气候、青藏高原隆升与黄土形成339

二、东亚季风与黄土-古土壤序列形成340

三、古气候演化的物质记录341

四、古气候发展的生物记录342

五、陕北地区土地沙漠化345

主要参考文献346

图版说明和图版3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