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灾害学基础=BASIC CATASTROPHOLOGY【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灾害学基础=BASIC CATASTROPHOLOGY
  • 郑大玮编著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0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灾害学基础=BASIC CATASTROPHOLOGY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灾害与灾害学1

1.1 灾害概述1

1.1.1 灾害概念1

1.1.2 灾害系统与结构3

1.1.3 安全减灾责任重于泰山5

1.2 灾害的分类6

1.2.1 灾害分类的意义和原则6

1.2.2 灾害的分类方法7

1 2.3 按照灾害成因和灾害源的分类10

1.2.4 按照承灾体的灾害分类13

1.2.5 灾害分类中存在的问题15

1.3 灾害学18

1.3.1 灾害学概念的提出18

1.3.2 灾害学的产生与发展18

1.3.3 灾害学的研究内容与学科体系22

1.3.4 灾害学的特点23

1.4 灾害学的研究方法24

1.4.1 灾害研究的基本原理25

1.4.2 灾害的监测和预测方法27

1.4.3 实验与试验方法28

1.4.4 灾情与风险分析评估方法28

1.4.5 系统科学方法29

练习题29

思考题29

主要参考文献29

第二章 灾害成因与规律31

2.1 自然灾害的成因31

2.1.1 地球各圈层的相互作用与灾害31

2.1.2 天文因素的作用37

2.1.3 无序人类活动的苦果38

2.2 人为灾害的成因40

2.2.1 技术事故的起因40

2.2.2 环境灾害的成因42

2.2.3 社会矛盾与社会安全事件42

2.2.4 科技发展与灾害事故的发生43

2.3 灾害的时空分布45

2.3.1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45

2.3.2 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47

2.3.3 人为灾害的时空变化特征49

2.4 全球变化与灾害50

2.4.1 全球变化的内涵50

2.4.2 全球变化与自然灾害53

2.4.3 经济全球化与灾害55

2.5 灾害链理论56

2.5.1 灾害链概念56

2.5.2 灾害链的分类58

2.5.3 灾害链在减灾中的应用60

练习题64

思考题64

主要参考文献64

第三章 灾害各论(一):自然灾害66

3.1 气象灾害66

3.1.1 气象灾害概述66

3.1.2 水分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67

3.1.3 温度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70

3.1.4 其他要素异常引起的气象灾害72

3.1.5 气象灾害的减灾对策75

3.2 地质灾害76

3.2.1 地质灾害概述76

3.2.2 地震与火山77

3.2.3 滑坡、崩塌、泥石流79

3.2.4 地面塌陷、沉降与地裂缝80

3.2.5 水土流失与土地荒漠化82

3.2.6 地质性地方病83

3.2.7 地质灾害的减灾对策84

3.3 生物灾害85

3.3.1 生物灾害概述85

3.3.2 植物病虫草害及防治88

3.3.3 动物疾病及防治93

3.3.4 人居生物灾害及防治97

3.3.5 有害生物入侵及防治100

3.4 海洋灾害102

3.4.1 海洋灾害概述102

3.4.2 风暴潮102

3.4.3 海浪103

3.4.4 海冰104

3.4.5 赤潮105

3.4.6 海洋灾害的减灾对策106

练习题106

思考题106

主要参考文献107

第四章 灾害各论(二):环境灾害108

4.1 环境灾害概述108

4.1.1 环境灾害的概念与属性108

4.1.2 环境灾害的分类109

4.1.3 环境污染物的聚散机制与毒害109

4.1.4 环境容量与环境承载力111

4.1.5 突发环境灾害的应急处置112

4.2 大气污染及治理112

4.2.1 大气的组成与结构112

4.2.2 大气污染源113

4.2.3 大气污染物114

4.2.4 大气污染的危害116

4.2.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118

4.2.6 大气污染的防治120

4.3 水污染及治理121

4.3.1 水环境的污染源121

4.3.2 我国水污染现状122

4.3.3 突发性水环境污染事件及应急处置123

4.3.4 水环境灾害的综合防治124

4.4 固体废弃物污染及治理126

4.4.1 固体废弃物的性质126

4.4.2 固体废弃物污染源126

4.4.3 固体废弃物污染灾害127

4.4.4 固体废弃物污染的综合治理128

4.5 农业废弃物污染及治理129

4.5.1 畜禽粪便污染129

4.5.2 焚烧废弃秸秆污染130

4.5.3 地膜残留污染130

4.5.4 化肥污染131

4.5.5 农药残留污染131

4.6 物理污染及治理133

4.6.1 噪声污染133

4.6.2 放射性污染134

4.6.3 光污染135

4.6.4 电磁污染135

练习题136

思考题136

主要参考文献136

第五章 灾害各论(三):生产安全事故138

5.1 生产安全事故与安全生产概述138

5.1.1 生产安全事故的现状及危害138

5.1.2 生产安全事故的分类139

5.1.3 生产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139

5.1.4 生产安全事故的特点140

5.1.5 安全评价141

5.1.6 安全生产管理系统142

5.1.7 安全科学方法142

5.2 交通事故143

5.2.1 交通运输系统概论143

5.2.2 交通事故的危害及等级划分145

5.2.3 气象条件对交通事故的影响147

5.2.4 交通事故的处理150

5.2.5 交通安全管理152

5.3 矿山事故154

5.3.1 矿山事故的危害154

5.3.2 煤矿事故的主要类型156

5.3.3 矿山事故与环境条件的关系156

5.3.4 常见煤矿事故类型的防范与自救措施157

5.4 建筑事故159

5.4.1 建筑工程事故的现状与类型159

5.4.2 建筑事故发生的原因160

5.4.3 气象条件与建筑安全事故的关系162

5.4.4 建筑事故的预防162

5.5 火灾164

5.5.1 火灾的种类与等级164

5.5.2 火灾发生的原因165

5.5.3 火灾的科学应对167

5.5.4 灭火的基本方法167

5.5.5 火灾中的自救与逃生168

5.6 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169

5.6.1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类型与作用169

5.6.2 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灾害的特点170

5.6.3 我国城市生命线系统存在的问题与脆弱性170

5.6.4 城市生命线系统的安全保障对策171

5.6.5 燃气事故的应对172

5.6.6 用电安全事故的应对173

练习题176

思考题176

主要参考文献176

第六章 灾害各论(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178

6.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概述178

6.1.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和分级178

6.1.2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180

6.2 常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和急救182

6.2.1 急性传染病的防控182

6.2.2 人兽共患病的防控183

6.2.3 食物中毒的预防与处置186

6.2.4 食品安全事故187

6.3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概述190

6.3.1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类型和起因190

6.3.2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管理191

6.4 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常见类型的防控与处置192

6.4.1 群体事件的正确处理192

6.4.2 刑事犯罪的防控193

6.4.3 公共场所拥挤踩踏事故196

6.4.4 恐怖袭击的防范198

练习题199

思考题199

主要参考文献200

第七章 减灾系统工程201

7.1 减灾系统工程201

7.1.1 减灾管理201

7.1.2 减灾系统工程206

7.1.3 系统科学理论在减灾中的应用208

7.1.4 中国的减灾管理体制与机制210

7.1.5 减灾的信息管理214

7.1.6 安全减灾责任制216

7.2 灾害监测、预测和预警216

7.2.1 灾害监测216

7.2.2 灾害预测218

7.2.3 灾害预警220

7.3 备灾和预防221

7.3.1 备灾的内容221

7.3.2 灾害的预防223

7.3.3 避灾场所的建设224

7.3.4 减灾规划225

7.3.5 应急预案的编制与实施227

7.4 抢险救援与减灾工程229

7.4.1 抗灾抢险的组织229

7.4.2 防灾减灾工程230

7.4.3 灾害的应急救援231

7.5 灾损评估232

7.5.1 灾害损失的构成232

7.5.2 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233

7.5.3 灾害间接经济损失的评估234

7.6 灾后恢复与重建235

7.6.1 灾后恢复重建的内容和步骤235

7.6.2 重大灾害的恢复重建规划236

7.6.3 灾后社会秩序的恢复238

7.6.4 灾后生产的恢复240

7.7 救济与善后241

7.7.1 灾后救济241

7.7.2 灾后环境整治243

7.7.3 灾害善后工作244

7.8 减灾法制建设245

7.8.1 中国减灾法制建设的成就245

7.8.2 中国减灾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245

7.8.3 中国减灾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246

练习题247

思考题247

主要参考文献2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