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抽样调查【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倪加勋著 著
- 出版社: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337725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93页
- 主题词:抽样调查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抽样调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抽样调查是获取统计数据的一种重要手段1
1.1.1 社会发展与统计数据1
1.1.2 数据的种类2
1.1.3 统计获取数据的要求3
1.1.4 数据的获取方法5
1.2 抽样调查的特点和作用6
1.2.1 什么是抽样调查6
1.2.2 抽样调查的作用7
1.2.3 抽样调查的发展历史和目前的应用9
1.3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概念14
1.3.1 抽样调查的基本原理14
1.3.2 抽样调查的一些常用概念18
思考与练习(共8题)26
第二章 简单随机抽样28
2.1 引言28
2.1.1 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28
2.1.2 简单随机抽样的实施方法30
2.1.3 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31
2.2 总体均值和总体总量的估计32
2.2.1 简单随机抽样中应用的符号32
2.2.2 总体均值的估计33
2.2.3 总体总量的估计36
2.3 总体比例的估计39
2.4 样本容量的确定42
2.4.1 估计总体均值?和总体总量Y时样本容量n的确定43
2.4.2 估计总体比例P时样本容量的确定45
2.4.3 要求控制相对误差时样本容量的确定46
2.4.4 对稀有元素的寻找及估计比例时样本容量的确定48
2.4.5 多指标情况下样本容量的确定50
2.4.6 对总体的各子总体要求分别估计并达到预定精度时样本容量的确定50
2.4.7 总体方差或总体差异系数的估计51
2.5 子总体的估计53
2.5.1 子总体均值的估计53
2.5.2 子总体总量的估计55
思考与练习(共8题)58
第三章 分层抽样61
3.1 引言61
3.1.1 什么是分层抽样61
3.1.2 分层抽样的作用61
3.1.3 分层抽样的实施62
3.1.4 分层抽样的一个直观例子63
3.1.5 分层抽样的符号64
3.2 总体均值、总量和比例的估计65
3.2.1 总体均值的估计65
3.2.2 总体总量的估计67
3.2.3 总体比例的估计69
3.2.4 总体中具有某种特征单位数的估计71
3.3 样本量在各层的分配72
3.3.1 样本分配对精度与费用的影响72
3.3.2 等比例分配73
3.3.3 奈曼分配75
3.3.4 最优分配78
3.3.5 近似分配80
3.4 样本容量的确定80
3.4.1 确定样本容量的一般公式80
3.4.2 等比例分配的样本容量公式83
3.4.3 奈曼分配的样本容量公式84
3.4.4 最优分配的样本容量公式85
3.5 分层抽样的效率分析88
3.5.1 分层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比较88
3.5.2 用分层样本数据计算分层抽样的设计效果(Deff)89
3.5.3 奈曼分配与按比例分配的比较92
3.5.4 层权误差对效率的影响93
3.6 一些特殊的分层技术94
3.6.1 事后分层94
3.6.2 目录抽样96
3.6.3 根据频数资料的分层99
3.7 多指标分层抽样中的一些问题101
3.7.1 有控制抽选101
3.7.2 多指标情形下样本量在各层的分配105
3.7.3 多指标分层抽样样本量的确定106
思考与练习(共14题)106
第四章 比率估计和回归估计110
4.1 引言110
4.1.1 比率估计及其应用110
4.1.2 使用比率估计法的目的113
4.1.3 比率估计中使用的符号113
4.1.4 回归估计114
4.2 比率估计114
4.2.1 总体比率R的估计114
4.2.2 总体均值?和总体总量Y的比率估计118
4.2.3 利用比率估计提高抽样效率的条件122
4.2.4 样本容量的确定124
4.3 比率估计量的偏差及消除偏差的方法125
4.3.1 比率估计量的偏差125
4.3.2 消除或减少偏差的方法128
4.4 回归估计134
4.4.1 回归系数预先确定下的回归估计量134
4.4.2 用样本回归系数b1的回归估计量138
4.4.3 回归估计的抽样效率140
4.4.4 回归估计的偏差及消除的方法141
4.4.5 回归估计样本量的确定144
4.5 分层抽样下的比率估计与回归估计145
4.5.1 分层抽样下的比率估计145
4.5.2 分层抽样下的回归估计150
4.5.3 分层抽样比率估计和回归估计时样本的最优分配155
思考与练习(共12题)156
第五章 不等概率抽样161
5.1 引言161
5.1.1 什么是不等概率抽样161
5.1.2 PPS抽样的实施方法162
5.1.3 关于单元大小度量的选择166
5.2 PPS抽样的估计166
5.2.1 总体总量的估计166
5.2.2 总体均值的估计173
5.3 无放回的不等概率抽样174
5.3.1 包含概率与赫维茨-汤普生估计量174
5.3.2 无放回不等概率抽样的实施方法177
思考与练习(共9题)190
第六章 整群抽样192
6.1 引言192
6.1.1 什么是整群抽样192
6.1.2 应用整群抽样的原因193
6.1.3 整群抽样中群的划分193
6.1.4 整群抽样的符号194
6.2 群的大小相等的整群抽样195
6.2.1 总体均值和总体总量的估计195
6.2.2 总体比例的估计198
6.2.3 选择群的大小199
6.3 群的大小不等的整群抽样204
6.3.1 比率估计方法205
6.3.2 无偏估计的方法210
6.3.3 不等概率抽群212
6.3.4 三种方法的比较215
6.4 整群抽样的效率217
6.4.1 群内相关系数ρc217
6.4.2 整群抽样的效率221
6.4.3 利用样本数据计算整群抽样的效率222
6.5 样本量的确定224
6.5.1 等概率抽群比率估计的样本量224
6.5.2 采用无偏估计方法的样本量226
6.5.3 PPS抽群的样本量228
6.5.4 根据设计效果确定样本量228
思考与练习(共14题)229
第七章 系统抽样234
7.1 引言234
7.1.1 什么是系统抽样234
7.1.2 应用系统抽样的主要原因235
7.1.3 系统抽样的抽样方法235
7.2 系统抽样的特点240
7.2.1 系统抽样与其他抽样方法的关系240
7.2.2 系统抽样方差的不同表示方式241
7.3 系统抽样的估计247
7.3.1 无关标志排列的系统抽样247
7.3.2 按有关标志排列的系统抽样248
7.3.3 有周期性波动下的系统抽样251
7.4 其他系统抽样253
7.4.1 不等概率系统抽样253
7.4.2 分层系统抽样255
7.4.3 二维系统抽样257
思考与练习(共10题)258
第八章 二重抽样262
8.1 引言262
8.1.1 什么是二重抽样262
8.1.2 二重抽样的作用262
8.2 为分层而进行的二重抽样264
8.2.1 二重分层抽样的抽选方法264
8.2.2 二重分层抽样的估计265
8.3 为比估计而进行的二重抽样268
8.3.1 二重抽样比率估计的样本抽选268
8.3.2 二重抽样的比率估计269
8.4 为回归估计而进行的二重抽样271
8.4.1 二重抽样回归估计的样本抽选271
8.4.2 二重抽样的回归估计272
8.5 为PPS抽样而进行的二重抽样276
8.5.1 二重PPS抽样的样本抽选276
8.5.2 二重PPS抽样的估计276
8.6 二重抽样样本量的最优分配279
8.6.1 二重分层抽样的最优分配279
8.6.2 二重抽样比估计时的最优分配282
8.6.3 二重抽样回归估计时的最优分配284
思考与练习(共7题)285
第九章 多阶段抽样287
9.1 引言287
9.1.1 什么是多阶段抽样287
9.1.2 多阶段抽样的作用288
9.1.3 二阶段抽样中的符号289
9.2 初级单位大小相同的二阶段抽样290
9.2.1 总体均值与总体总量的估计290
9.2.2 总体比例的估计294
9.3 初级单位大小不等的二阶段抽样296
9.3.1 二阶段等概率抽选,无偏估计296
9.3.2 二阶段等概率抽选,比率估计299
9.3.3 按初级单位大小的PPS抽样301
9.3.4 估计比例的二阶段抽样305
9.4 二阶段抽样的扩展309
9.4.1 分层二阶段抽样309
9.4.2 三阶段抽样311
9.5 二阶段抽样中样本的最优分配314
9.5.1 二阶段不分层的情况314
9.5.2 分层二阶段的样本分配316
9.6 二阶段抽样的效率317
9.6.1 二阶段抽样与简单随机抽样比较317
9.6.2 二阶段抽样与分层抽样比较318
9.6.3 二阶段抽样与整群抽样比较318
思考与练习(共12题)319
第十章 一些其他的抽样方法323
10.1 总体单位数(容量)的估计323
10.1.1 直接抽样法323
10.1.2 逆抽样方法326
10.1.3 采用条样(Quadrat.Samples)估计总体密度和数量329
10.2 敏感性问题的抽样方法332
10.2.1 什么是敏感性问题332
10.2.2 沃纳(Warner)随机化回答模型333
10.2.3 西蒙斯(Simmons)随机化回答模型335
10.2.4 随机化回答模型的进一步应用337
10.2.5 使用随机化回答方法应注意的问题339
10.3 自加权抽样设计339
10.3.1 什么是自加权抽样设计339
10.3.2 单阶段分层抽样的自加权抽样设计341
10.3.3 单阶段分层PPS抽样的自加权抽样设计341
10.3.4 不分层的二阶段抽样的自加权抽样设计342
10.3.5 分层二阶段抽样的自加权抽样设计343
10.4 关于连续性的抽样346
10.4.1 连续性抽样中的一些问题346
10.4.2 样本轮换的最优比例346
10.4.3 估计两个时期之差的最优轮换比例349
10.4.4 估计两个时期之和的最优轮换比例350
10.5 关于无回答的处理350
10.5.1 抽样中无回答的影响350
10.5.2 利用二重抽样处理无回答352
10.5.3 不进行再次访问的调整354
10.6 每个家庭抽选一个成年人的方法358
10.6.1 Kish方法358
10.6.2 Deming方法360
10.6.3 二维随机表方法362
思考与练习(共12题)362
附录一 本书的预备知识365
附录二 随机数字表376
主要参考书目377
热门推荐
- 2383271.html
- 912387.html
- 2891541.html
- 2942082.html
- 631957.html
- 390182.html
- 3508514.html
- 2971923.html
- 1765717.html
- 7720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1656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890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585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397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28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537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689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240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2620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72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