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医学统计方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医学统计方法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
  • ISBN:7563002251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96页
  • 文件大小:38MB
  • 文件页数:49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医学统计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节 统计学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9

第一章 绪论9

第二节 医学统计方法的基本内容10

第三节 为什么要学习医学统计方法10

第四节 统计符号说明和缩写11

第五节 常用名词基本概念14

统计用表索引24

表1-3 正态曲线下面积24

第一节 收集资料28

第二章 统计工作的步骤28

第二节 整理资料34

第三节 分析资料41

第一节 统计表44

第三章 统计表和统计图44

第二节 统计图56

第四章 相对数74

第一节 相对数的概念74

第二节 相对数的种类75

第三节 相对数的正确应用83

第四节 标准化法89

第一节 平均数94

第五章 平均数、标准差和标准误94

第二节 变异指标105

第三节 标准误111

第四节 圆形分布数据的平均数和标准差115

第六章 正常值范围的估计120

第一节 正常值范围的意义120

第二节 确定正常值范围的原则120

表6-4 正态分布法计算正常范围的常用ua值125

第三节 正态分布法125

表6-5 百分率与概率单位换算表126

表6-12 正态性D检验界值表134

表6-13 正态性W检验用系数ai136

表6-15 正态性检验用W界值表139

第四节 对数正态分布法140

表6-22 百分位数法计算正常值范围的常用百分位数(P)145

第五节 百分位数法145

第六节 异常数据的舍选方法147

表6-25 Ti值表151

第一节 t分布和t值表152

第七章 t检验和u检验152

表7-1 t值表153

第二节 平均数的可信区间154

表7-2 中位数可信限的位数156

一、t检验的前提条件和一般步骤157

第三节 t检验157

二、两个算术均数的比较158

三、两个几何均数的比较162

四、两个变异系数的比较164

第四节 u检验164

一、两个大样本均数的比较165

二、两个大样本几何均数的比较165

三、两个大样本中位数的比较166

四、两个大样本百分率(比)的比较168

五、两个标化率的比较170

第五节 两样本标准差的比较及t检验171

一、两样本标准差的比较171

二、t检验172

第一节 基本概念174

第八章 方差分析--F检验174

表8-2 F值表(单侧检验)177

第二节 一元单方分类数据的方差分析181

一、多个算术均数的比较181

二、多个几何均数的比较184

一、随机完全区组设计187

第三节 一元多方分类数据的方差分析187

二、拉丁方设计191

三、多个拉丁方的处理193

一、随机区组设计漏值数据的补救195

第四节 漏值数据的方差分析195

二、拉丁方设计漏值数据的补救200

第五节 平衡不完全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206

第九章 与方差分析有关的几种检验210

第一节 多个均数间的相互比较210

一、最小显著差数210

二、Q值检验212

表9-2 Q值表214

第二节 多个均数与同一对照组比较216

表9-7 Dunnettt表218

第三节 方差齐性检验223

一、两个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223

表9-12 F值表(双侧检验,方差齐性检验用)224

二、多个样本方差的齐性检验226

第四节 近似F检验229

第一节 率(比)的可信区间232

第十章 X2检验(一)232

表10-1 二项分布中95%(99%)可信限(百分比)233

第二节 X2检验的概说236

表10-4 X2值表239

第三节 列联表的X2检验240

一、2×2表(四格表)的X2检验240

二、2×C表的X2检验242

三、r×2表的X2检验243

四、r×C表的X2检验245

第四节 四格表X2值的连续性校正246

第五节 四格表的精确检验248

表10-17 lgn!数值表250

第六节 两个分布数列的X2检验251

第七节 配对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253

第十一章 X2检验(二)257

第一节 r×2表的进一步处理257

第二节 有序列联表的趋势X2检验261

第三节 组内分组资料的X2检验265

第四节 几组计数资料的归并268

第五节 似然比X2检验270

表11-17 f(x)的值271

第六节 同组中构成比的统计检验272

一、诊断试验各种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75

第十二章 诊断试验的评价及相对危险度分析275

第一节 诊断(或检查)试验的评价275

二、诊断指数及显著性检验278

三、两组几项指标的分别比较279

四、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的图示法281

第二节 相对危险度283

一、队列研究283

二、成组病例对照研究285

三、分层抽样资料的研究286

四、配对病例研究290

第一节 生存率的直接法计算294

第十三章 生存资料的分析294

第二节 生存率的寿命表法计算298

第三节 Kaplan生存曲线与时序检验301

一、Kaplan生存曲线301

二、时序检验(logrank检验)305

第四节 Gehan 比分检验306

第十四章 非参数统计310

第一节 概念310

第二节 符号检验310

一、符号检验一般步骤311

二、单组优势比较311

三、成对数据比较311

四、序贯的筛选实验313

五、两组数据比较314

六、多组数据比较315

七、查表法316

表14-6 符号检验表316

第三节 秩和检验317

一、成对数据的比较317

表14-8 成对资料差数秩和(Wilcoxon符号顺序)检验的显著界限319

二、两组数据的比较320

三、两组等级资料的比较321

表14-9 两组比较的铁和检验界值表322

第四节 多组资料的秩检验325

一、完全随机设计(单因多组)资料的比较325

表14-11 Kruskal Wallis检验表326

二、随机区组设计(一元二方分类)资料的比较328

表14-14 Friedman检验表329

第五节 多组资料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332

第六节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的铁和检验334

一、Wilcoxon和Wilcox法334

二、Steel等级检验法335

表14-23 各组与对照组比较的等级检验用表336

第七节 符合度检验339

第十五章 参照单位(Ridit)分析340

第一节 Ridit分析的有关概念340

第二节 Ridit分析法的检验步骤341

第三节 两组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343

第四节 多组等级资料的Ridit分析345

第十六章 直线直关与回归352

第一节 相关和回归的基本概念352

表16-1 相关系数界值表355

第二节 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的计算358

第三节 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检验365

表16-7 r与Z(0→3)的对照表368

第四节 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371

第五节 截距的显著性检验375

第六节 两直线回归方程的比较376

第七节 μ?和μY的置信区间379

第八节 等级相关检验383

表16-15 Spearman秩相关系数界值表384

表16-18 等级相关系数rk界值表388

第十七章 科研设计392

第一节 概说392

第二节 科研设计的基本内容395

第三节 对照的设立400

第四节 随机化方法403

表17-3 随机数字表405

第五节 样本含量的估计408

表17-5 对平均数作抽样调查,不同S/δ所需样本大小n415

表17-6 对率作抽样调查时所需样本大小n416

表17-7 对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差别作显著性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n417

表17-8 对两个样本均数的差别作显著性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n418

表17-9 对两个率的差别作显著性检验时所需样本大小n419

二、单组比较设计420

一、完全随机设计420

第六节 几种常用实验设计模型420

三、配对设计422

四、随机单位(区组)设计423

五、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设计424

表17-13 平衡不完全随机区组34个设计模式的适用条件425

六、拉丁方设计436

七、正交设计439

表17-20 55种正交表模式名称440

八、析因设计468

九、序贯设计478

表17-44 质反应单向序贯试验边界系数表480

表17-45 质反应单向配对序贯试验边界系统表483

表17-46 质反应双向序贯试验边界系统表486

表17-47 质反应闭锁型双向序贯试验边界点坐标488

表17-48 质反应闭锁型双向序贯试验中界联点488

表17-49 量反应单向序贯试验边界系统表490

表17-50 双向序贯t检验边界点坐标492

表17-52 闭锁型双向序贯t检验的边界点坐标49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