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产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日)并木高矣著;黄志明,鲍继文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出版社
- ISBN:4216·001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277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9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产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工业经营的生产职能1
第二节 生产及其管理2
一、生产的意义(经济活动)2
二、工业的本质(与商业的比较)2
三、材料的变化过程与生产4
四、生产管理是什么5
五、生产的范围5
第三节 生产的基本业务(设计与材料供应的重要性)6
一、设计业务7
二、材料供应业务8
三、作业9
第四节 生产活动的构成要素10
一、人(生产主体)10
二、生产手段(机械、工具)10
第五节 生产型式与工厂类型11
三、生产对象(材料)11
一、基本型式12
二、各种型式的相互关系13
第六节 生产活动与技术(生产技术)13
一、三种技术的构成13
二、各种技术的性质及其关联性14
三、各种技术人员的职责15
三、产品的更新换代15
一、新产品开发的重要性16
第一节 新产品的开发16
第二章 产品与设计16
二、新产品的性质17
四、商品的寿命周期20
五、开发新产品的步骤21
第二节 产品种类与性质22
一、品种的数量问题22
二、生产品种的构成24
一、技术革新的动向26
第三节 技术部门的管理26
二、技术部门的业务内容与组织28
第四节 设计与图纸31
一、设计的意义31
二、设计的内容与种类31
三、设计图的意义与作用33
四、设计管理35
第三章 加工与作业36
第一节 机械工业的加工方法36
一、机械工业的加工程序36
二、机械工业的作业构成37
三、机械工作法的内容39
第二节 装置工业的作业方法姜41
一、机械工业与装置工业的比较41
二、基本作业(单位操作)42
三、产品作业(附带性作业)42
四、其它工业43
五、行业分类的问题(混合型的意义)44
第三节 生产方法的计划与工程设计45
一、生产方法的音义伤45
二、生产方法的具体化(标准化)46
三、生产方法在管理上的意义(工程设计)47
第四节 按作业目的划分作业47
一、作业内容的构成48
二、作业划分上的问题50
三、合理化的方向50
四、作业时间的分析(时间利用分析)51
第五节 按劳动性质划分作业52
一、作业的意义与分类52
二、手工作业53
三、机械作业54
第六节 标准时间与工作量57
一、时间与工作的关系57
二、标准时间的构成58
三、工作量的表不方法59
四、决定作业能力的方法61
第七节 自动化62
一、自动化的意义62
二、机械自动化63
三、管理自动化64
第四章 工程与物资66
第一节 分工的单位与工程(按性质划分生产过程)66
一、工程的种类66
二、加工工程67
三、检查工程68
四、搬运工程68
五、积聚工程70
六、作业日程计划的种类71
第二节 库存(库存资产)的意义73
一、整体的物流与库存73
二、库存(存货)与生产期的关系74
三、库存的种类与性质75
四、库存管理的目的76
五、基本的库存管理方式77
六、全面的库存调整78
第三节 物资管理80
一、物资管理的意义80
二、物资的种类80
三、物资供应的方法82
第四节 厂外订货管理与厂内外制造的决定方法84
一、利用厂外订货的倾向在增长84
二、利用厂外订货的目的85
三、订货方式(外包作业的利用方式)86
四、厂外订货的内容87
五、厂内外制造的决定方法89
一、劳动手段的内容91
二、生产活动的主角(从人到机械)91
第一节 劳动手段的意义91
第五章 设备与工具91
三、机械化的方向92
四、机械化的目的93
五、考虑人的问题94
第二节 劳动手段的种类94
一、工具94
二、机械设备95
三、建筑物97
第三节 劳动手段的管理(广义的设备管理)98
一、设备管理的范围98
二、积极的管理99
三、设备管理的体制99
第四节 设备管理的合理化101
一、评价合理性的标101
二、合理化的方向与问题102
三、设备管理的实施要点103
二、工种的分化105
一、质量的变化105
第六章 技能与职务105
第一节 技能的质量与数量的变化105
第二节 工种的分化及其演变方向106
一、直接生产工人工种的分化106
二、间接作业的分化方向107
第三节 技能的分化及其演变方向108
一、生产型式与所需技能108
二、设备现代化与技术革新的影响108
三、装置工业的技能的性质109
第四节 职务的分配与分析110
一、职务分配的意义110
二、职务的确定110
三、职务分析表的制订111
四、职务明细表的制订111
五、职工特征表的制订112
第五节 职务设计的新方向(考虑人的因素)115
一、职务的设计思想115
二、合理化的反作用(产生的缺点)116
三、解决的方向117
第七章 经营型式及其管理119
第一节 从经营管理角度观察生产型式119
一、从接受订货的角度观察生产型式119
二、从生产量角度观察生产型式121
三、从作业流程角度观察生产型式123
第二节 生产型式的问题与合理化124
一、关于生产型式的见解124
三、推行大量生产的方法126
二、生产型式混合化的趋势128
第三节 从营业型式角度观察企业特性128
一、从销售角度观察营业型式129
二、从生产角度观察营业型式130
第一节 作业组织的意义133
一、作业组织的特性133
第八章 作业组织与流水作业133
二、作业组织的基础134
三、作业组织的目标134
第二节 作业组织的种类135
一、职能(按工种)组织的特点138
二、品种组织的特点138
三、车间的构成(大作业组织)139
四、车间的合理组织140
一、建立流水作业的条件141
第三节 流水作业的原理(流水作业生产方式)141
二、汽水作业效率与流水作业线的平衡142
三、流水作业线平衡的途径142
四、流水作业的节拍和产量143
第四节 流水作业的型式144
一、传送带方式的流水作业144
二、间歇方式流水作业146
第五节 流水作业的合理化与问题147
一、流水作业的效果147
三、流水作业型式与适应性147
二、流水作业的计划要点148
三、流水作业的运用问题149
第九章 改进工作与降低成本152
第一节 成本的意义152
一、生产活动与成本152
二、成本的种类与性质154
三、成本的性质与计算方法156
二、改进下料方法(提高材料利用率)159
第二节 降低材料费159
一、材料费的重要性159
三、降低材料价格161
第三节 作业时间与效率(降低工资费用与车间经费)162
一、作业时间与工资162
二、作业时间合理化的方向162
三、节约车间经费164
四、减少不合格品165
一、实际作业时间与成本要素的关系166
第四节 综合性措施(降低固定费用方法)166
二、计算例(采用轮班制降低成本)167
第五节 生产活动的经济分析168
一、经济分析的意义168
二、最低成本法(经济批量问题)169
三、最优加工法的选择(加工法与生产型式的关系)174
四、设备投资效果的分析180
第六节 全面的成本管理181
一、销售部门的成本管理183
二、设计部门的成本管理183
三、供应部门的成本管理184
四、制造部门的成本管理184
第十章 生产合理化的目的与原则186
第一节 生产合理化的主要目的186
一、合理化的概念186
二、生产优质产品(广义的质量管理)187
三、低价生产(广义的成本管理)187
四、快速生产(广义的工程管理)188
五、各项目的实施要点189
第二节 合理化的原则(审查的步骤与标准)191
一、合理化方案的审查程序191
二、分工的原则193
三、机械化的原则194
四、标准化的原则195
第三节 合理化的基本方法196
一、3S(单纯化、标准化、专业化)196
二、分类技术197
三、重点管理方法(排列图)198
四、价值分析199
第四节 推行合理化的方法200
一、推行合理化的组织201
二、合理化运动方式202
第五节 生产率的指标(效率系数)204
一、生产率(效率)的计算公式204
二、时间利用率指标205
三、其它的效率指标206
四、利用基本单位掌握生产率209
五、劳动生产率指标210
第十一章 检查与质量管理211
第一节 质量与质量管理211
一、质量管理的目的211
二、质量基准(设计与质量管理)211
三、质量的定义212
四、质量的标准与目标的关系213
第二节 检查及其实施方法214
一、检查的种类(按实施阶段划分)214
二、检查项目与检查基准216
三、检查结果的处理217
四、检查的实施方法218
五、检查员与检查组织219
六、检查合理化的方向(减少不合格品)220
第三节 统计方法的应用221
一、数据的整理方法222
三、检查与质量管理的关系224
二、控制图法228
三、抽样检查228
第四节 广义的质量管理229
二、广义质量管理中各部门担负的业务230
第十二章 生产管理的体系与组织237
第一节 生产管理与工业管理工程237
一、工业管理工程的定义237
二、工业管理工程与生产管理的关系238
三、工业管理工程在生产管理上的应用239
第二节 生产管理的内容241
一、两级结构的内容(第一级管理与第二级管理的内容)241
二、质量管理242
三、成本管理243
四、工程管理244
五、第二级管理的概要247
六、第二级管理合理化的方向251
第三节 生产活动分析252
一、分析方法的种类与内容252
二、分析方法的应用阶段254
三、分析方法在各种作业中的应用256
第四节 管理的职能257
一、管理的意义(三阶段的职能)257
二、管理职能的性质(循环性)258
三、合理管理好的重点260
第五节 工厂的组织与职能261
一、生产管理组织的意义261
二、分工的发展与组织形成过程263
三、组织机构的基本型式(组织型式的区分)267
四、泰勒的职能式组织268
五、直线式(职能式组织的举例)271
六、部门的划分方法与组织型式274
一、质量管理的定义299
热门推荐
- 2977185.html
- 2530738.html
- 2890974.html
- 3408443.html
- 3130257.html
- 2984921.html
- 1544465.html
- 165661.html
- 1613836.html
- 11927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8134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738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80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40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8782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3373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88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237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17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4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