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管理
  • 杨兴中,刘华,许涛清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6956179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陕西省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 自然地理概况1

1.1.1 地理位置1

1.1.2 地质地貌1

1.1.3 水文1

1.1.4 土壤3

1.1.5 气候3

1.2 自然资源概况3

1.2.1 植物资源概况3

1.2.2 昆虫及脊椎动物资源概况3

1.2.3 旅游资源4

1.3 社会经济4

Chapter 1 Introduction5

第2章 自然环境6

2.1 地质概况6

2.1.1 地层6

2.1.2 地质构造6

2.1.3 地质简史7

2.2 地貌特征8

2.2.1 地貌的成因及演化历史8

2.3 气候9

2.3.1 气温9

2.3.2 光照9

2.3.3 太阳辐射9

2.3.4 年平均降水量10

2.3.5 风10

2.3.6 无霜期10

2.3.7 灾害天气10

2.4 水文11

2.4.1 河流概况11

2.4.2 地下水11

2.5 土壤11

2.5.1 土壤概况与土壤母质11

2.5.2 土壤类型及其分布14

2.6 小结15

2.6.1 地质地貌15

2.6.2 气候水文15

2.6.3 土壤16

Chapter 2 Natural environment16

第3章 植被17

3.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在我国植被区划中的位置17

3.1.1 植被区划单位17

3.1.2 植被区划中的位置17

3.1.3 植被分类17

3.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山地植被类型20

3.2.1 森林20

3.2.2 灌丛22

3.2.3 山地次生草甸25

3.3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湿地植被类型26

3.3.1 沉水植物群落26

3.3.2 挺水植物群落27

3.3.3 湿生植物群落27

3.4 植被垂直带29

3.5 小结29

Chapter 3 Vegetation30

第4章 蕨类植物31

4.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名录31

4.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组成和区系地理成分分析34

4.2.1 种类组成34

4.2.2 区系地理成分分析34

4.3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的垂直分布36

4.4 结论36

Chapter 4 Ferns37

第5章 种子植物38

5.1 种子植物种类和分布38

5.2 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及基本特征38

5.2.1 种子植物区系分析38

5.3 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

5.3.1 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45

5.3.2 兰科植物47

5.3.3 陕西省地方重点保护植物47

5.4 小结47

5.4.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植物种类丰富47

5.4.2 地理成分复杂多样47

5.4.3 保护植物的天然避难所47

Chapter 5 Seed Plant49

第6章 脊椎动物50

6.1 鱼类51

6.1.1 调查研究概况51

6.1.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水系概况及采集调查路线51

6.1.3 调查结果52

6.1.4 鱼类物种多样性分布57

6.1.5 鱼类区系种类组成57

6.1.6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鱼类资源评价及保护利用58

6.2 两栖类与爬行类58

6.2.1 调查研究概况58

6.2.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两栖爬行动物生存的自然环境58

6.2.3 调查方法59

6.2.4 结果与分析59

6.3 鸟类区系66

6.3.1 调查研究概况66

6.3.2 调查方法67

6.3.3 结果67

6.3.4 保护区鸟类区系与其他自然保护区鸟类区系的比较75

6.3.5 鸟类的生态分布和梯度变异76

6.3.6 夏季和秋季鸟类群落的比较76

6.3.7 鸟类资源评价78

6.3.8 小结83

6.4 兽类区系84

6.4.1 调查方法84

6.4.2 结果84

6.4.3 兽类资源现状92

6.4.4 结论98

Chapter 6 Vertebrate100

第7章 昆虫101

7.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在昆虫地理区系中的地位101

7.1.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101

7.1.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与中国和世界已知昆虫物种数的比较102

7.1.3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在世界昆虫地理区系中的地位104

7.1.4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在中国昆虫地理区系中的地位107

7.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区系特征109

7.2.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种类非常丰富,区系结构十分复杂109

7.2.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在中国昆虫地理区划中关系非常复杂109

7.3 结论109

Chapter 7 Entomic110

第8章 主要大型真菌111

8.1 大型真菌种类及分布111

8.1.1 地舌科Ceoglossaceae111

8.1.2 蜡钉菌科Helotiaceae111

8.1.3 盘菌科Pezizaceae111

8.1.4 马鞍菌科Helvellaceae111

8.1.5 羊肚菌科Morchellaceae111

8.1.6 银耳科Tremellaceae111

8.1.7 木耳科Auriculariaceae112

8.1.8 花耳科Dacrymycetaceae112

8.1.9 珊瑚菌科Clavariaceae112

8.1.10 杯瑚菌科Clavicoronaceae112

8.1.11 韧革菌科Stereaceae112

8.1.12 革菌科Thelephoraceae112

8.1.13 枝瑚菌科Ramariaeeae112

8.1.14 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112

8.1.15 齿菌科Hydnaceae112

8.1.16 猴头菌科Hericiaceae112

8.1.17 多孔菌科Polyporaceae113

8.1.18 灵芝科Ganodermataceae113

8.1.19 刺革菌科Hymenochaetaceae113

8.1.20 牛肝菌科Boletaceae114

8.1.21 松塔牛肝菌科Strobilomycetaceae114

8.1.22 蜡伞科Hygrophoraceae114

8.1.23 红菇科Russulaceae114

8.1.24 侧耳科Pleurotaceae114

8.1.25 裂褶菌科Schizophyl laceae115

8.1.26 白蘑科Tricholomataceae115

8.1.27 鹅膏菌科Amanitaceae115

8.1.28 球盖菇科Strophariaceae115

8.1.29 蘑菇科Agaricaceae116

8.1.30 粪锈伞科Bolbitiaceae116

8.1.31 鬼伞科Coprinaceae116

8.1.32 鬼笔科Phallaceae116

8.1.33 笼头菌科Clathraceae116

8.1.34 马勃科Lycoperdaeeae116

8.1.35 地星科Geastraceae116

8.1.36 鸟巢菌科Nidulariaceae117

8.2 大型真菌的区系特征117

8.2.1 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117

8.2.2 大型真菌的优势科、属的统计分析117

8.3 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117

8.4 大型真菌的营养方式117

8.5 大型真菌的资源价值118

8.5.1 食用菌118

8.5.2 药用菌118

8.5.3 毒菌118

8.6 小结118

Chapter 8 Macrofungi119

第9章 森林资源120

9.1 调查技术依据、等级和方法120

9.1.1 技术依据120

9.1.2 调查等级120

9.1.3 调查方法120

9.2 保护区各类土地面积121

9.3 土地利用现状121

9.4 活立木蓄积121

9.5 乔木林各龄组面积及蓄积121

9.6 优势树种组成121

9.7 森林资源动态变化121

9.7.1 各类林地面积变化分析122

9.7.2 各类林木蓄积变化分析122

9.7.3 各类林木蓄积变化分析122

9.7.4 森林资源分析及评价122

9.8 小结123

Chapter 9 Forest resources123

第10章 旅游资源124

10.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基本类型124

10.2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主要旅游资源概述126

10.2.1 地文景观126

10.2.2 水文景观126

10.2.3 生物景观126

10.2.4 天象景观127

10.2.5 工程景观127

10.2.6 人文景观127

10.3 旅游资源评价127

10.3.1 较具优势的资源127

10.3.2 有潜力的资源127

10.4 旅游资源开发历史、现状及潜力128

10.5 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建议128

10.5.1 正确处理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128

10.5.2 做好宣传129

10.5.3 加强管理129

10.6 小结129

Chapter 10 Tourism resources129

第11章 保护区社会经济现状与可持续发展131

11.1 社会经济现状131

11.1.1 社区经济概况131

11.1.2 人口状况131

11.1.3 基础设施131

11.1.4 社区状况132

11.1.5 产业结构132

11.2 社区经济发展与保护区的关系分析132

11.2.1 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分析132

11.2.2 矛盾的协调133

11.3 促进社区经济持续发展以及推动保护区事业协调发展的思路134

11.3.1 社区共管是促进社区经济持续发展和推动保护区事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134

11.3.2 社区共管135

Chapter 11 Statu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137

第12章 保护与管理138

12.1 人类活动对保护区的威胁因素138

12.1.1 外部威胁因素138

12.1.2 内部威胁因素138

12.2 保护管理体系及主要目标139

12.2.1 保护管理体系139

12.2.2 保护管理的主要目标139

12.2.3 保护管理的主要原则139

12.3 保护区保护管理的条件建设140

12.3.1 保护管理现状140

12.3.2 基础设施建设141

12.3.3 保护管理措施142

12.3.4 科学研究144

Chapter 12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146

第13章 保护区现状147

13.1 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的建立147

13.2 保护区的自然地理147

13.2.1 地理位置147

13.2.2 地质地貌147

13.2.3 气候水文147

13.2.4 土壤植被148

13.3 资源特征148

13.3.1 植物资源149

13.3.2 动物资源149

13.3.3 森林资源149

13.3.4 旅游资源150

13.3.5 社区经济状况150

13.3.6 管理及基础设施150

13.3.7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矛盾152

Chapter 13 Reserve status152

第14章 保护区评价153

14.1 资源评价153

14.1.1 自然资源153

14.1.2 生物资源153

14.1.3 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156

14.1.4 管理质量定量评价158

14.1.5 经济价值评价159

14.2 保护区总体评价与定位161

14.2.1 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质的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161

14.2.2 亚热带、暖温带过渡性质的常绿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及落叶阔叶林在秦岭南坡东段中的重要地位162

14.2.3 保护区森林对陕西南部的生态屏障作用和生态安全作用163

14.2.4 保护区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163

14.2.5 建立陕西新开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有利条件163

14.3 存在问题与对策164

14.3.1 保护区面临的主要问题164

14.3.2 保护对策建议165

14.3.3 针对性措施165

Chapter 14 Reserve evaluation172

附录1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名录173

附录2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名录223

附录3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名录226

附录4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231

附录5 陕西新开岭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名录26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