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五十年 1949-1999【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五十年》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711303428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745页
- 文件大小:53MB
- 文件页数:762页
- 主题词:铁路车辆-机械工业(地点: 中国 年代: 1949~1999) 机械工业-铁路车辆(地点: 中国 年代: 1949~1999)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五十年 1949-199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展历程3
第一节 生产的恢复和发展(1949—1952)3
第二节 机车车辆工业体系的形成(1953—1980)4
第三节 强化改造,扩大能力(1981—1990)7
第四节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推进产品“三上”(1991—1999)9
第二章 重大变革12
第一节 企业改革的历程12
第二节 领导体制的演变16
第三节 管理体制的变革18
第四节 企业内部的配套改革21
第五节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23
第三章 成就和经验25
第一节 主要成就25
第二节 基本经验30
第一章 概述40
第一节 建国时的铁路机车车辆40
第二节 五十年来中国机车车辆的发展概况40
第三节 机车车辆产品的发展规划和技术政策42
第四节 机车车辆产品的发展45
第五节 铁路工程机械50
第六节 机车车辆产品的进口53
第七节 机车车辆产品的出口53
第二章 蒸汽机车55
第一节 概述55
第二节 仿制型蒸汽机车58
第三节 改进型蒸汽机车59
第四节 开发新型蒸汽机车61
第五节 地方铁路和工矿用蒸汽机车67
第六节 出口蒸汽机车68
第三章 内燃机车69
第一节 概述69
第二节 内燃机车发展的起步——早期试制的内燃机车71
第三节 定型生产的内燃机车——国产第一代内燃机车76
第四节 自主设计的内燃机车——国产第二代内燃机车80
第五节 采用新技术设计的内燃机车——国产第三代内燃机车95
第六节 研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内燃机车——国产第四代交流传动内燃机车的开发107
第七节 出口内燃机车107
第八节 内燃机车主要部件和主要技术的发展111
第九节 展望133
第四章 电力机车135
第一节 概述135
第二节 仿造阶段139
第三节 自行设计阶段142
第四节 更新换代阶段143
第五节 完善升级阶段147
第六节 出口电力机车152
第七节 电力机车主要部件和主要技术的发展152
第八节 展望162
第五章 地铁车辆与动车167
第一节 地铁车辆167
第二节 动车及动车组172
第三节 展望174
第六章 客车车辆176
第一节 概述176
第二节 早期设计制造的21型客车177
第三节 22型客车的发展178
第四节 25型客车的发展184
第五节 双层客车194
第六节 特种客车199
第七节 出口客车203
第八节 客车主要部件的发展205
第九节 展望216
第七章 货车车辆217
第一节 概述217
第二节 敞车219
第三节 棚车及家畜车224
第四节 平车及长大货物车227
第五节 罐车232
第六节 保温车236
第七节 漏斗车及自翻车238
第八节 守车及特种货车241
第九节 米轨货车244
第十节 出口货车245
第十一节 货车主要部件的发展248
第十二节 展望253
第一章 概述255
第一节 五十年来中国机车车辆修理的发展概况255
第二节 机车车辆修理产品结构的调整256
第三节 机车车辆修理企业的生产组织管理257
第四节 机车车辆修理的发展264
第五节 探索修理体制改革的新路子267
第六节 港台铁路的机车车辆268
第二章 蒸汽机车修理269
第一节 蒸汽机车修理产品的基本情况270
第二节 蒸汽机车修理体系及修理制度271
第三节 蒸汽机车修理工艺技术的进步274
第三章 内燃机车修理278
第一节 内燃机车修理产品的基本情况279
第二节 内燃机车修理制度及修理体系281
第三节 内燃机车修理工艺技术的进步283
第四章 电力机车修理287
第一节 电力机车修理产品的基本情况287
第二节 电力机车修理体系及修理制度290
第三节 电力机车修理工艺技术的进步291
第五章 客车修理294
第一节 客车修理产品的基本情况294
第二节 客车修理制度及修理体系296
第三节 客车修理工艺技术的进步300
第六章 货车修理306
第一节 货车修理产品的基本情况306
第二节 货车修理制度及修理体系308
第三节 货车修理工艺技术的进步310
第一章 制造技术发展的几个阶段313
第一节 由修理向制造过渡时期的制造技术313
第二节 新型机车车辆发展前期的制造技术314
第三节 强化改造和扩能阶段的制造技术314
第四节 “三上”阶段的制造技术315
第二章 机械加工技术316
第一节 概述316
第二节 机械加工设备与技术的发展317
第三节 展望323
第三章 铸造工艺324
第一节 概述324
第二节 铸造材料、工艺和设备的发展325
第三节 展望329
第四章 锻压工艺330
第一节 概述330
第二节 锻、冲压技术的发展331
第三节 展望335
第五章 焊接与切割工艺336
第一节 概述336
第二节 焊接和切割工艺、设备技术的发展338
第三节 展望343
第六章 热处理与表面工程技术344
第一节 概述344
第二节 热处理技术的发展347
第三节 表面工程技术的发展353
第四节 展望359
第七章 电机和电力电子产品制造工艺360
第一节 牵引电机制造工艺360
第二节 电力电子产品制造工艺362
第八章 计算机应用368
第一节 概述368
第二节 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369
第九章 材料372
第一节 概述372
第二节 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373
第三节 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和发展379
第四节 展望381
第十章 理化、计量与无损检测技术383
第一节 理化检验383
第二节 计量检测390
第三节 无损检测394
第四节 展望397
第十一章 试验技术399
第一节 内燃机车及主要部件试验手段399
第二节 电力机车及主要部件试验手段401
第三节 车辆及主要部件试验手段403
第一章 恢复生产和实行专业化生产的改造(恢复时期和“一五”时期)408
第一节 恢复生产,整修设备408
第二节 调整结构,实行专业化生产的改造408
第三节 建设新厂410
第二章 扩能和转产的改造(“二五”和调整时期)411
第一节 扩大能力的改造411
第二节 转产内、电机车的改造414
第三节 四个专业研究所的建设414
第三章 产品更新的改造和三线建厂(“三五”、“四五”、“五五”时期)416
第一节 三线建厂416
第二节 产品更新的改造417
第三节 修理扩能的改造420
第四章 密集投资,大上能力的改造(“六五”、“七五”、“八五”时期)421
第一节 制造厂扩大能力的改造421
第二节 修理厂扩大能力的改造424
第三节 扩能收尾425
第五章 重点投入,加速“三上”的改造(“九五”时期)434
第一节 重点工厂的重点投入436
第二节 专业化生产和科研基础的重点投入438
第三节 几个工厂统一立项、统一采购项目439
第四节 低息贷款项目439
第一章 产品技术引进446
第一节 早期的技术引进446
第二节 柴油机的技术引进447
第三节 东风6型内燃机车的技术引进451
第二章 制造技术与设备的引进452
第一节 内燃机车制造技术的引进452
第二节 电力机车制造技术的引进453
第三节 车辆制造技术的引进455
第四节 重大设备的引进456
第五节 试验检测技术的引进460
第三章 产品出口461
第一节 概述461
第二节 早期的经援性出口462
第三节 中车公司成立以来的商贸性出口463
第四节 组织建设和归口管理467
第一章 多经的起步与发展473
第一节 艰难起步473
第二节 快速推进474
第三节 调整和充实474
第四节 健康发展475
第二章 多经管理体系的形成475
第一节 管理部门的建立475
第二节 管理体系的形成476
第三节 加强领导,充实力量476
第四节 企业改制477
第三章 多经发展政策和经营机制478
第一节 制订政策,鼓励发展478
第二节 完善机制,放开搞活478
第三节 加强管理,提高效益479
第四节 广纳资金,规模经营481
第四章 多经企业和多经产品481
第一节 多经典型贵阳厂481
第二节 多经企业482
第三节 利用外资,发展合资合作企业484
第四节 多经产品485
第一章 计划管理488
第一节 计划管理的建立489
第二节 计划管理的方针任务和主要成就489
第三节 计划管理体制和制度的改革495
第四节 机车车辆工业计划管理的工作机构496
第二章 生产经营管理496
第一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生产管理497
第二节 适应市场经济的生产经营管理498
第三章 财务管理503
第一节 资金管理504
第二节 成本管理508
第三节 利润及利润分配510
第四节 产品价格512
第五节 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513
第四章 资产管理515
第一节 资产管理的建立与发展516
第二节 资产管理工作的改革516
第三节 资产管理的成果517
第四节 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520
第五节 国有资产年报521
第六节 资产评估522
第五章 物资与能源管理523
第一节 物资管理523
第二节 能源管理528
第六章 内部审计监督531
第一节 机构职能与管理制度531
第二节 内部审计532
第三节 业务培训和审计课题研究533
第七章 技术管理535
第一节 技术管理体制535
第二节 主要技术政策和技术管理规定537
第三节 实施科教兴业发展战略538
第四节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541
第五节 质量管理543
第六节 科技信息管理546
第七节 理化计量、无损检测技术547
第八章 劳动工资管理548
第一节 劳动力的管理548
第二节 工资总额管理552
第三节 劳动定额管理558
第四节 职业技能鉴定560
第九章 干部管理560
第一节 领导班子建设561
第二节 专业技术队伍建设562
第三节 干部培训564
第四节 干部管理制度改革565
第一章 教育培训566
第一节 职工教育567
第二节 职业技术教育569
第三节 基础教育570
第四节 企业教育改革571
第二章 医疗卫生573
第一节 医疗事业的建立与发展573
第二节 职工医院573
第三节 职工医疗575
第四节 卫生防疫及职业病防治576
第五节 医疗制度改革578
第十篇中车公司及其所属企业580
第一章 中车公司580
第一节 公司的建立及其历史背景580
第二节 公司的职能、任务与领导体制581
第三节 公司总部582
第四节 公司与铁道部及所属企业的关系583
第二章 中车公司所属企事业单位585
第一节 集团公司、工厂585
第二节 研究所718
一、1949—1998年主产品年产量表738
二、名录739
(一)全国劳动模范739
(二)为机车车辆工业作出重要贡献的有影响的老一辈科技专家741
(三)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专家742
(四)从厂务局到中车公司历任局职领导名单743
热门推荐
- 1418781.html
- 3807134.html
- 1939530.html
- 3066114.html
- 3005600.html
- 2647826.html
- 2844800.html
- 984994.html
- 1720252.html
- 37128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354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26040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98795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1901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8880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620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365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9248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5295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0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