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Pro/ENGINEER Wildfire中文版实例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Pro/ENGINEER Wildfire中文版实例教程
  • 吴权威,王净莹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0368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490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500页
  • 主题词:机械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软件,Pro/ENGINEER Wildfire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Pro/ENGINEER Wildfire中文版实例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认识Pro/ENGINEER1

1.1 计算机辅助绘图的概念1

1.1.1 Pro/ENGINEER与设计制造1

1.1.2 CAD工程应用2

1.1.3 CAD的应用范围4

1.1.4 认识CAD/CAM软件6

1.2 认识Pro/ENGINEER7

1.2.1 Pro/ENGINEER Wildfire的新特点8

1.2.2 启动Pro/ENGINEER8

1.2.3 认识操作界面9

1.2.4 创建新文件11

1.2.5 打开旧文件12

1.2.6 认识Pro/ENGINEER的文件格式13

1.2.7 文件保存与备份14

1.2.8 文件拭除与删除18

1.2.9 重命名文件20

1.3 设置操作环境21

1.3.1 显示或隐藏工具栏23

1.3.2 工具栏按钮的增加与移除24

1.3.3 键盘及鼠标的使用26

1.3.4 更改系统颜色26

1.3.5 指定模板28

1.3.6 设置单位31

1.4 本章小结33

1.5 习题34

第2章 基本操作技巧35

2.1 控制图形的显示35

2.1.1 缩放、平移、旋转35

2.1.2 切换到具名的视图37

2.1.3 将视图命名保存38

2.1.4 切换模型的显示模式40

2.2.1 创建新对象41

2.2 简单实例快速入门41

2.2.2 绘制草图42

2.2.3 设置尺寸45

2.2.4 建立3D图形46

2.3 关于绘图操作的技巧47

2.3.1 建立零件的流程48

2.3.2 选取对象的方法48

2.3.3 删除对象的方法49

2.4 本章小结51

2.5 习题52

第3章 使用2D草绘工具53

3.1 草绘工具简介53

3.1.1 进入草绘工作模式53

3.1.2 草绘工具54

3.2.1 创建点及参考坐标系56

3.2 使用绘图工具56

3.2.2 画线58

3.2.3 画矩形61

3.2.4 画圆形61

3.2.5 画圆弧64

3.2.6 画圆角71

3.2.7 画样条曲线73

3.2.8 建立文字76

3.3 图形的尺寸标注78

3.3.1 设置图形尺寸的技巧79

3.3.2 手动标注尺寸80

3.3.3 线性标注81

3.3.4 角度标注85

3.3.5 直径及半径标注87

3.3.6 样条曲线标注88

3.3.7 基线标注88

3.3.8 参照标注90

3.4 关于草绘的技巧92

3.4.1 使用鼠标调整图形尺寸92

3.4.2 导入AutoCAD图形文件93

3.4.3 对象选取的技巧94

3.4.4 草绘环境设置95

3.5 本章小结97

3.6 习题97

第4章 2D草绘编辑100

4.1 设置约束条件100

4.1.1 绘图的自动约束判断100

4.1.2 取消约束条件101

4.1.3 锁定约束条件102

4.1.4 过度约束102

4.1.5 手动设置对象的约束条件103

4.2.1 动态裁剪106

4.2 对象编辑106

4.2.2 裁剪108

4.2.3 分割109

4.2.4 镜像110

4.2.5 调整比例及旋转112

4.2.6 对象复制115

4.3 实例操作练习116

4.3.1 应用实例一116

4.3.2 应用实例二124

4.3.3 应用实例三129

4.4 本章小结132

4.5 习题133

第5章 3D实体建立技巧135

5.1 构建实体的基本概念135

5.1.1 认识特征135

5.1.2 由平面图产生3D实体136

5.2.1 拉伸特征138

5.2 拉伸工具138

5.2.2 拉伸去除材料141

5.2.3 拉伸薄板145

5.3 旋转148

5.3.1 旋转出特征148

5.3.2 旋转成薄板152

5.4 扫描154

5.4.1 扫描出特征155

5.4.2 螺旋扫描160

5.5 混合167

5.5.1 平行混合168

5.5.2 旋转混合175

5.5.3 一般混合180

5.5.4 扫描混合187

5.6 关于建立实体的技巧194

5.6.1 认识父子关系194

5.6.2 使用模型播放器195

5.7 实例操作练习197

5.7.1 应用实例一197

5.7.2 应用实例二203

5.8 本章小结210

5.9 习题211

第6章 3D实体编修工具214

6.1 产生孔特征214

6.1.1 直孔214

6.1.2 标准孔224

6.2 产生倒角特征227

6.2.1 边倒角227

6.2.2 拐角倒角229

6.3 倒圆角特征233

6.3.1 固定半径倒圆角233

6.3.2 变更半径倒圆角237

6.3.3 完全倒圆角240

6.3.4 穿透曲线倒圆角243

6.4.1 筋244

6.4 其他工具244

6.4.2 壳248

6.4.3 管道251

6.5 剖面253

6.5.1 建立剖面254

6.5.2 修改剖面259

6.6 实例操作练习261

6.6.1 应用实例一261

6.6.2 应用实例二266

6.7 本章小结270

6.8 习题271

7.1.1 认识基准平面274

7.1.2 建立基准平面274

第7章 建立基准274

7.1 基准平面274

7.2 基准轴279

7.3 基准点284

7.3.1 建立基准点285

7.3.2 草绘基准点290

7.3.3 偏移坐标系基准点292

7.3.4 更改基准点的显示模式294

7.4.1 建立基准曲线295

7.4 基准曲线295

7.4.2 草绘基准曲线300

7.5 基准坐标系统302

7.5.1 坐标系统种类302

7.5.2 建立坐标系统303

7.6 本章小结306

7.7 习题307

8.1 特征复制309

8.1.1 复制/新参考309

第8章 对象复制的技巧309

8.1.2 复制/相同参考313

8.1.3 复制/镜像316

8.1.4 复制/移动317

8.2 阵列复制322

8.2.1 阵列复制的种类322

8.2.2 阵列复制的技巧323

8.2.3 参照阵列327

8.2.4 阵列复制的删除330

8.3 组复制331

8.3.1 建立组331

8.3.2 组阵列复制333

8.3.3 组阵列的删除335

8.4 关于对象复制的技巧337

8.4.1 镜像337

8.5 本章小结339

8.4.2 不同特征复制方式的比较339

8.6 习题340

第9章 3D实体设计变更342

9.1 特征的修改342

9.1.1 修改特征的尺寸342

9.1.2 编辑定义344

9.1.3 编辑参照349

9.1.4 改变模型的尺寸比例351

9.2.1 重新排序352

9.2 调整特征的排序352

9.2.2 插入特征模式354

9.3 图层的控制357

9.3.1 建立与删除图层358

9.3.2 新增特征到图层中359

9.3.3 加入图层的规则361

9.3.4 图层的显示与隐藏366

9.4.1 隐含特征367

9.4 特征的隐含与恢复367

9.4.2 恢复特征370

9.5 本章小结372

9.6 习题373

第10章 视角与外观控制376

10.1 对象的视图设置376

10.1.1 动态定向376

10.1.2 按参照定向378

10.1.3 优先选项380

10.2 模型显示设置382

10.2.1 颜色设置382

10.2.2 光线设置386

10.2.3 渲染控制389

10.3 其他显示设置389

10.3.2 系统颜色390

10.3.1 可见性390

10.4 本章小结392

10.5 习题393

第11章 建立组件395

11.1 认识组件395

11.1.1 进入组件模式395

11.1.2 “元件放置”对话框396

11.2 元件的约束条件398

11.3 分解图408

11.3.1 建立分解图408

11.3.2 保存分解图413

11.3.3 偏距线414

11.4 实例操作练习417

11.5 本章小结424

11.6 习题425

12.1 进入工程图模式427

12.1.1 创建新工程图427

第12章 建立工程图427

12.1.2 工具栏及下拉式菜单428

12.2 建立视图431

12.2.1 默认的三视图431

12.2.2 一般视图433

12.2.3 投影视图434

12.2.4 辅助视图435

12.2.5 详图视图437

12.2.6 旋转视图440

12.2.7 视图显示的范围442

12.3 调整视图444

12.3.1 移动视图444

12.3.2 删除视图445

12.3.3 改变视图比例446

12.3.4 修改剖面线447

12.3.5 修改视图属性448

12.4 尺寸标注与注释449

12.4.1 显示与拭除已有的尺寸450

12.4.2 自建尺寸455

12.4.3 尺寸的删除、移动与对齐457

12.4.4 建立注释463

12.5 关于工程图的技巧466

12.5.1 修改尺寸的小数字数467

12.5.2 设置尺寸文字大小468

12.5.3 设置CNS标准的模板文件469

12.5.4 调用AutoCAD图框471

12.5.5 将文件输出至AutoCAD472

12.5.6 插入OLE对象474

12.6 本章小结476

12.7 习题476

附录479

附录A 设置中文环境变量479

附录B 练习题精选48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