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第1辑 教育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刘兆伟主编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海出版社
- ISBN:780638989X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290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文化史-中国-青年读物;教育史-中国-青年读物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华文化十万个为什么 第1辑 教育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MULU1
教育卷1
为什么孔子主张“因材施教”? ■11
为什么孔子提出“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22
为什么孔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3
为什么孔子主张“温故而知新”? ■44
为什么孔子主张“举一反三”? ■55
为什么孔子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66
为什么孔子提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7
自省也”? ■78
为什么孔子主张“讷于言,而敏于行”? ■98
为什么孔子教育学生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9
为什么孔子强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10
不正,虽令不从”? ■1011
为什么说孔子的私学是有教无类的? ■1111
为什么孔子要把“孝”与“忠”联系起来考察? ■1212
为什么孔子主张“叩其两端”? ■1313
为什么说孔子除了从事教育活动外,其他方14
面的阅历也是很丰富的? ■1515
为什么说孔子可以称为历史文献学家? ■1615
为什么说孔子是位“教育心理学家”? ■1716
为什么“举贤”的思想成为孔子从事教育活17
动的出发点? ■1818
为什么孔子在教学中要树立风范人物? ■2018
为什么说“正人必先正己”思想是“德政”19
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0
目录20
为什么说孔子改编的“六书”是中国历史上20
第一套较完整的教科书? ■2221
为什么说孟子“深造自得”的主张是重要的21
学习方法? ■2322
为什么孟子提出“存心” “养性”的观点? ■2422
为什么孟子主张“厚于责己”? ■2523
为什么孟子主张“尚志养气”? ■2624
为什么说孟子“改过迁善”的论断具有积极25
意义? ■2726
为什么孟子提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826
为什么孟子提出“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2927
为什么孟子主张“君子引而不发”? ■2928
为什么孟子主张“不盈科不行”? ■3029
为什么孟子主张学习要“循序渐进”? ■3230
为什么孟子认为教育管理要自经济始? ■3331
孟子所说的“大丈夫”是什么样的人? ■3432
为什么孟子主张“性善论”? ■3433
为什么孟子主张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3634
为什么墨子主张“尚贤是能”? ■3735
为什么墨子提出“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36
为什么墨子主张“万事莫贵于义”? ■3937
乎道术”? ■3837
为什么墨子主张“以名举实”和“察类明38
故”? ■3939
为什么墨子要“强说人”? ■4039
为什么墨子提出了“志不强者智不达”? ■4140
为什么墨家特别强调奖惩分明? ■4141
为什么墨家以“道术”和“言谈”为教育的42
为什么荀子主张“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4343
主要内容? ■4243
为什么荀子主张“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44
臾之所学也”? ■4445
为什么荀子主张“隆师亲友”? ■4545
为什么荀子提出“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46
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 ■4647
为什么荀子主张“求贤师” “择良友”? ■4647
为什么荀子主张“性恶论”? ■4748
为什么说在历史上荀子的形象远不如孔孟那49
为什么韩非子主张“废先王之教”? ■5050
样高大? ■4850
为什么韩非子要“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5151
为什么《韩非子》只重惩罚而不重感化? ■5252
为什么《商君书》在教育上突出“赏刑”二字? ■5353
为什么老子坚持“柔弱” “不争”的原则? ■5454
为什么老子主张“自然” “无为”? ■5555
为什么庄子主张“逍遥游”? ■5656
为什么庄子极力崇奉“自然之天”? ■5757
《礼记·大学》为什么要特别强调“诚意”? ■5858
《大学》的“三纲领” “八条目”是怎么59
一回事? ■6060
为什么说《中庸》把学习分为五个步骤影响60
很大? ■6261
为什么说中庸不是折衷的意思? ■6361
为什么《学记》提出“善歌者,使人继其声,62
为什么《学记》主张“善喻”? ■6563
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6463
为什么《学记》主张“藏息相辅”? ■6564
为什么说《学记》阐明了“教之所由兴”65
“教之所由废”的原因? ■6666
为什么《学记》主张“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6766
为什么说《学记》“教学相长”的观点对教67
育的贡献很大? ■6868
为什么《学记》主张“长善救失”? ■6968
为什么说《乐记》是我国古代关于音乐教育69
的专著? ■7070
为什么《吕氏春秋》强调“疾学”和“善学”? ■7170
为什么《吕氏春秋》主张教师要“尽智竭道71
以教”? ■7172
为什么说《吕氏春秋》主张知士、爱士,提72
倡举贤、用贤? ■7273
为什么说《吕氏春秋》倡导“和乐”,反对73
为什么秦朝设立吏师制度? ■7574
“侈乐”? ■7474
为什么秦朝要进行“焚书坑儒”? ■7675
为什么说“博士”在秦时是一种学官? ■7776
为什么汉初把法家教育思想由“台前”拉77
到“幕后”? ■7878
为什么说黄老学派与老庄学派是不同的? ■7978
为什么说汉代博士不同于秦代博士? ■7979
为什么说汉代博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 ■8080
为什么汉代只设十四博士? ■8181
为什么汉代太学出现“清议”之风? ■8282
“门生”是怎么回事? ■8383
为什么有“三师”之称? ■8484
为什么西汉特别注重师法? ■8485
为什么说王莽在教育上颇有作为? ■8686
为什么有“师法”“家法”之称? ■8787
为什么董仲舒强调“中品之人”的教育? ■8888
为什么说董仲舒治学注重“专精”? ■8989
为什么董仲舒说“教化不立而万民不正”? ■9090
为什么王充提出“距师”之说? ■9191
为什么王充极为重视后天的教育? ■9292
为什么马融“门徒四百”而“升堂进者”仅93
“五十余生”? ■9394
为什么说汉代极为重视太学? ■9494
为什么光武帝刘秀要“宣布图谶于天下”? ■9595
为什么光武帝时取消“谷梁春秋”的博士96
为什么孔子在汉代被称为“素王”? ■9797
官? ■9697
为什么汉代会出现多种官办学校? ■9898
为什么东汉会有年过六十仍在太学就读的99
现象? ■99100
为什么东汉来年东北盛行私人讲学之风? ■99100
为什么说我国历史上拥有世界最早的幼儿101
教育机关? ■100102
为什么说“四姓小侯学”的学生不止四姓? ■101102
为什么北魏采取“停年格”的取士法? ■102103
为什么说“唯才是举”有很大的积极作用? ■103104
为什么魂、蜀、吴三国的教育质量普遍不105
高? ■104106
为什么说三国时魏初官学有名而无实? ■105106
为什么说魏晋“清谈”不同于东汉的107
“清议”? ■1 06108
为什么玄学家提倡“不言之教”? ■107108
为什么西晋在太学之外又设国子学? ■107109
为什么会有“南学” “北学”之称? ■108110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官学时兴时废? ■109111
为什么汉魏至南北朝时期家庭教育得以飞112
速发展? ■110113
为什么说“九品中正”取士法对教育有消113
极影响? ■111114
为什么颜之推比较重视实学? ■111114
为什么颜之推强调教育子女要把“爱与教”115
结合起来? ■112116
为什么颜之推注重“晚学”的作用? ■113116
为什么颜之推特别重视家庭教育? ■114117
为什么说刘宋时“四学馆”开了我国专科118
大学的先河? ■115119
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时家学兴盛? ■115119
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多养生教育观? ■1 16120
为什么王通提出了“知之” “行之”121
“安之”的教学主张? ■117122
为什么科举制度会在隋朝产生? ■118122
为什么郑覃上书皇帝攻击进士“浮薄”? ■119123
为什么韩愈写《师说》? ■120124
为什么韩愈把教师的任务归纳为“传道、125
授业、解惑”? ■121126
为什么唐代科举考试会出现“五十少进士,126
为什么唐代科举中第后还要进行“关试”? ■123127
三十老明经”? ■122127
为什么唐代科举制进士科特别重视诗赋? ■124128
为什么唐代科举重视进士科? ■125129
为什么说在唐代考中进士被戏称为“登130
龙门”? ■126131
为什么宋太宗要提倡“兴文教、抑武争”? ■127131
为什么张载主张“学则须疑”? ■128132
为什么张载主张要“尽其才” “当其133
为什么王安石主张科举应罢诗赋、帖134
可”? ■129134
经、墨义? ■130135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教育改革大家? ■131135
为什么王安石在教育改革中推行“三舍136
法”? ■132137
为什么王安石写《伤仲永》? ■133137
为什么王安石提倡“教之、养之,取之、138
为什么苏轼提倡读书要“八面受敌”法? ■135139
任之”? ■134139
为什么程颢主张读书要“质疑”? ■136140
为什么朱熹创立“朱子读书法”? ■137141
为什么朱熹极力反对“钓声名、干利禄”? ■138142
为什么朱熹倡导学思结合的教学方法? ■138143
为什么说范仲淹为北宋的军事教育和医学144
教育奠定了基础? ■139145
为什么范仲淹力主择“明师”? ■140145
为什么陆九渊极力提倡“教人做个人”? ■141146
为什么吕祖谦要倡导兼容并蓄的治学观? ■142147
为什么吕祖谦力主“实学教育”? ■143148
为什么心学教育家强调“悟通”? ■144149
为什么理学家把书院定为“成就人才,以150
传道济斯民”之所? ■145151
为什么宋代设立“八行举士”? ■147151
为什么宋代科举制对主考官“锁院”? ■147152
为什么书院制度会在宋初兴起? ■148153
为什么北宋会三次兴学? ■149154
为什么宋初确立殿试制度? ■150155
为什么书院要实行“门户开放”政策? ■151156
为什么书院采取“讲会”制度? ■152157
为什么科举考试殿试录取者统称“进士”? ■153158
为什么王守仁认为教育能够破“心中贼”? ■154159
为什么黄宗羲提出了“公其是非”的学校160
教育主张? ■155161
为什么戴震抨击程朱理学只能培养“以法161
杀人”的酷吏和“以理杀人”的迂儒? ■156162
为什么称生员为秀才? ■157162
为什么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 ■161163
为什么会试合格称贡士? ■168164
为什么进士登第被称为金榜题名? ■173165
为什么科举考试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176166
为什么称进士为天子门生? ■177167
为什么称状元登第为独占鳌头? ■182168
为什么会有连中三元之说? ■188169
为什么进士及第一甲二三名称为榜眼、170
探花? ■192171
为什么进士宣布名次被称传胪? ■198171
为什么说八股文是登科及第的敲门砖? ■203172
为什么说八股文渊源于唐宋? ■206173
为什么经义之文称为八股文? ■210174
八股文为什么又称《四书》文和《五经》文? ■214175
为什么说八股文空洞僵化? ■218176
为什么说八股文有害? ■222177
为什么明清会严订“学规”? ■227178
为什么明清国子监实行“坐监”制度? ■228179
为什么明清大兴“文字狱”? ■229180
为什么清代科举考试实行“磨勘”制度? ■230181
为什么封建时代人们常说遗子黄金不如182
为什么考中进士等要立碑题名? ■234183
教子一经? ■231183
为什么科举考试评卷时常出笑话,让人184
哭笑不得? ■238185
为什么有些皇帝在科举考试录取时出现185
荒唐可笑的举动? ■242186
为什么科举高中后有人大喜过望以至于186
发疯? ■245187
为什么清代参加科举考试像囚犯一样苦? ■248187
为什么明清科举考试时偏题、怪题那188
么多? ■254189
为什么“夹带”是古代科举考试中最常189
见的作弊方式? ■257190
为什么说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是“枪190
替”——替考的能手? ■259191
为什么说古代科举考试中考官与考生常有191
为什么清朝统治者严厉打击科举考试中的192
“通关节”和“卖关节”等行贿方式? ■260192
舞弊行为?清代科场骇人听闻的三大要193
案是什么? ■264193
为什么必须废除科举制度? ■275193
为什么张伯苓要创办南开学校? ■280194
为什么梁启超在教育目的上主张培养195
“新民”? ■281196
为什么维新派积极主张创办“京师大学堂”? ■282196
为什么洋务派注重留学教育? ■283197
为什么洋务派主张“中体西用”? ■284198
为什么蔡元培在北大办学时主张“思想199
自由、兼容并包”? ■285200
为什么蔡元培主张实施“五育”教育? ■286200
为什么陶行知教育实践以“普及教育”201
为核心? ■287202
为什么陶行知提倡“小先生制”? ■288202
为什么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理论”? ■289203
为什么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 ■289204
热门推荐
- 538028.html
- 154498.html
- 835506.html
- 716174.html
- 1535180.html
- 3877387.html
- 3611620.html
- 1094790.html
- 226469.html
- 16526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153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382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52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76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1438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550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5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428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633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14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