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与东亚崛起 1840-2000 插图本【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戈特弗里特-卡尔·金德曼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0971680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602页
- 文件大小:64MB
- 文件页数:624页
- 主题词:中国-历史-史料-1840~2000;东亚-历史-史料-1840~2000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与东亚崛起 1840-2000 插图本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1
第1章 中国和日本被迫参与19世纪的世界政治1
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前的国家结构和世界观1
儒教中国的国家与社会2
清朝对外关系5
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两种文化的碰撞6
欧洲人征服北京:中国被迫进入19世纪现代国家的世界12
俄罗斯的首次远东扩张:早期的俄中条约16
中国被迫向俄罗斯割让太平洋沿岸地区18
锁国的日本——德川幕府的统治体系21
美国迫使日本开放24
以天皇名义颁布的革新政策25
太平洋沿岸美国霸权地位的逐步建立——从大西洋迈向太平洋27
美国向太平洋的挺进31
争夺越南的法中战争34
第2章 日本成为世界大国之路和中国革命的开端40
处于日中冲突前沿地带的台湾与朝鲜40
朝鲜争夺战中的东京与北京45
从伊犁危机到1896年秘密盟约期间的俄中关系48
中国被瓜分的危险和美国的门户开放原则51
20世纪前夕中国改革尝试的萌芽与失败55
中国地方主义的初现57
“百日维新”的悲剧59
绝望的反应:1900年义和团起义64
1904/05年日俄战争的爆发与过程68
中国东北地区内的俄日接近与美国的美元外交73
朝鲜王国的终结75
孙中山与1911/12年中国革命77
中国议会——民主政体的大胆尝试与危机81
英国在西藏制造分裂的图谋83
俄国对蒙古的觊觎86
日本欲将中国变成其附庸国的第一次尝试90
凡尔赛条约与1919年5月的中国新文化运动92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缓和政策95
列宁解决西伯利亚危机的一步妙棋97
第3章 莫斯科和中国的内战——国共战争的爆发(1922~1927)99
共产国际视野中的中国革命99
莫斯科与孙中山及中国共产党人的最初接触102
陈炯明将军的叛乱104
中国共产党决定与孙中山及国民党建立并利用统一战线的策略105
孙文越飞宣言及广州与莫斯科联盟的建立106
蒋介石代表团和使其愤怒的莫斯科印象108
针对孙中山的殖民列强舰队示威和国民党改组109
孙中山的思想体系与发展纲要110
黄埔军校——锻造革命干部的大工厂113
1924年苏中条约115
外蒙古与苏联及中国关系117
孙中山之死及其政治遗言118
国共统一战线中出现最初的紧张关系120
国民革命阵营中蒋介石的军事政变及其地位的上升123
直指北京的北伐的开始125
北伐期间中国共产党人的策略问题126
毛泽东提倡的农民运动128
统一战线内部构成的改变129
外国列强对华政策的转变130
震惊中外的1927年3月南京事件133
上海公社及国共内战的爆发134
斯大林的失算与蒋介石的“清共”137
莫斯科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反应140
武汉新统一战线的危机141
共产党人在南昌和广州的起义142
第4章 苏联与中国的边界战争以及波及世界的中国东北危机(1928~1932)144
济南事件和日本干预中国北部的开始144
张学良查封中东铁路148
莫斯科的军事进攻和恢复原状150
日本政治决策过程中存在的结构性问题151
世界经济危机和海军军备控制对日本的影响154
日本政治中社会帝国激进主义的发展及其纲领155
操纵1931年的沈阳事件159
东京和关东军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政策160
1931/1932年的伪满洲国和史汀生不承认主义163
1932年2月东京军事政变164
中国东北危机和日本退出国联165
“满洲国”面临的国际问题167
第5章 中国的建设和政治军事的多中心(1928~1936)169
中国国民党新的政权存在的结构问题169
武力干预企图的失败170
南京国民政府与地方军阀的内战172
国民党的党内危机173
蒋介石在国民党早期的政治体系中扮演的角色175
南京政府改革政策取得的成绩和不足178
李立三以及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内逐渐上升的领导地位179
中国西南部地区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战略与失败(1931~1934)183
长征——成功存活下来186
第6章 中国对日本继续推行扩张政策的反应(1934~1937)187
“天羽声明”的前兆187
在中国北部和内蒙的冲突189
1936年2月东京军事政变191
日本和反共产国际公约192
1936年西安事变中蒋介石被劫持193
斯大林和毛泽东在释放蒋介石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195
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再次接近197
第7章 日本为其在中国的统治地位发动战争199
战争前夕的日本政治199
卢沟桥上的枪击事件:直接引发1937年7月的战争200
对战争的预测以及蒋介石和毛泽东的策略202
中国对抗日本存在的军事问题205
多田将军的和解建议以及德国的调解207
日本眼中的中国反抗209
汪精卫叛变及其悲剧210
莫斯科眼中的远东战争211
西方大国对战争的反应212
第8章 美日对峙的开始214
柏林与东京的盟国谈判失败214
日本与苏联的边境冲突及中立条约216
东京拒绝门户开放原则以及美国的初步反应217
《三国同盟条约》和美日经济战争的开始218
初步尝试解决东京—华盛顿危机220
希特勒进攻苏联后的美日关系221
印度支那和美日经济战争的升级223
第9章 战争与和平间的博弈以及偷袭珍珠港225
近卫文麿建议罗斯福举行峰会225
日本裕仁天皇对日本军事实力的怀疑226
峰会的流产以及东京发出的警告228
近卫文磨最后一届政府的失败231
国防大臣东条英机接管政府 美国大使格鲁预言战争警告232
罗斯福的预防性全球防御计划234
日本的最后提议235
来自华盛顿的最后一份建议和战争的开始237
罗斯福和对日战争239
大使格鲁的替代方案以及利益的冲突241
日本扩张政策的问题和替代选择243
“大东亚运动”的理念和效果244
日本袭击珍珠港和太平洋战争的开始247
第10章 太平洋战争和东亚核时代的开始251
太平洋地区的攻势与反攻势251
中国成为《雅尔塔协议》的牺牲品252
华盛顿和苏中谈判的开始256
太平洋战争的过程和投向日本城市的燃烧弹258
催促日本投降和核战争260
“无条件投降”的问题263
围绕投放原子弹的讨论和投放目标的选择264
日本“有条件的”投降267
日裔美国人的悲惨遭遇271
斯大林与中国的“不平等条约”272
太平洋战争的全球视角及后果273
第11章 战争结束后的战争——对中国未来的最终争夺(1945~1949)276
日本投降后的形势276
莫斯科的干预和中国内战的继续277
毛泽东夺取政权的战略280
阶级斗争与意识形态283
马歇尔的调停行动和美国的中国政策的失败 调停行动的前提和方法284
调停的失败286
调停失败的背景288
马歇尔失败之后——魏德迈报告290
美国的其他无法实行的中国政策291
中国国民政府的失败294
美国的调停行为的利弊295
战争失败和向台湾撤退297
内战背景下的民主化尝试299
中国权力更迭的决定性因素301
第12章 朝鲜战争和西太平洋地区的对峙政策304
朝鲜的解放、分裂和被监管304
朝鲜战争的背景及战争初期308
北朝鲜的闪电进攻310
联合国和美国的局势评估和干涉312
联合国军占领北朝鲜与中国参战315
中国参战的背景318
朝鲜战争停火的艰辛历程323
对朝鲜战争的错误判断及其对世界政治的影响326
第13章 印度支那的革命与强权政治(1945~1954)329
越南的殖民帝国主义和国家共产主义329
第一次印度支那战争的发生(1946~1954)334
法国的战争方式338
法军在奠边府的失败339
1954年日内瓦会议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结果——越南和大国341
柬埔寨和老挝的解放和中立344
美国与1954年东南亚条约组织的建立346
第14章 中美紧张关系中的台湾问题:1954/55年的危机348
观念冲突和1947年春天的起义348
台湾是国民党政府的避难所 美国与台湾的疏远351
朝鲜战争拯救了台湾国民党354
不流血的台湾土地改革356
争夺沿海岛屿的战斗 新一轮危机的最初局势357
战争的政治和军事方面361
美台联盟和美国的“刻意模糊”策略364
万隆会议和1955年中美大使级会谈的开始368
台海危机回顾(1954/55)371
第15章 日本:占领政权、对日和约以及新外交(1945~1958)373
占领国独裁改革373
麦克阿瑟独断专行制定日本宪法376
东京战犯审判379
占领国的其他改革383
1951年旧金山和会对日媾和384
日本的防卫条约以及在太平洋安全框架内的重新武装390
日本对苏关系中的“阿登纳模式”以及日苏争夺北方四岛394
日本与台湾当局的所谓和平条约以及日本“对华政策”的问题399
日本在东南亚的战争赔偿政策与经济外交401
第16章 中国共产党全面治国早期(1949~1957)405
消灭敌人的策略405
中国土地改革初期409
新中国的国家体制和经济机构411
第17章 1957年的中国“双百运动”414
要求提出批评建议414
批评之潮417
反右运动418
第18章 中国的人民公社成为“培育新人的工厂”以及“大跃进”运动420
绝对平均主义的尝试420
关于儒学的讨论424
毛泽东处于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焦点425
第19章 西藏和平解放及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427
争取西藏和平解放的努力427
“十七点协议”428
武装叛乱与达赖喇嘛逃亡430
1962年的中印边境战争432
第20章 1958年的第二次台海危机及其在1962年的重演435
危机之前435
争夺岛屿的战斗437
莫斯科的干涉和北京停止炮击439
第二次台海危机的结果442
蒋介石在1962年的战争计划444
第21章 推行结盟政策还是中立政策在日本引发的骚乱447
结盟条约的反对者451
在日本议会的戏剧化表决453
为日本奠定了直至世纪末的方向454
第22章 中国与苏联利益冲突与教条冲突的起源456
最初的合作时期456
对斯大林的评价成为中苏冲突的起点458
利益与生存条件的区别460
批评观点的激烈交锋461
第23章 中国发动“文化大革命”与中苏交恶的继续464
反对后革命实用主义的革命464
争夺世界革命领导权的斗争468
毛泽东关于“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的理论469
“另立一个联合国”的计划和针对印度尼西亚的权力争夺470
北京对非洲的争取472
北京的伙伴阿尔巴尼亚474
第24章 美国在越南的战争及失败(1964~1973)475
越南共产党的不断成功475
针对总统吴庭艳的谋杀阴谋478
美国和北越同时做出战争升级的决定481
越南共产党的胜利和统一战争486
第二次越南战争回顾489
第25章 尼克松的“乒乓外交”及美国和日本政府亲近中国的过程(1969~1978)492
中美政府利益的趋同492
“尼克松冲击”下的日本危机497
日本与北京关系正常化499
华盛顿与北京的关系全面正常化及《与台湾关系法》501
第26章 毛泽东逝世后的中国:粉碎四人帮以及邓小平的改革和新的外交政策(1976~1989)506
通过非常手段实现政权更迭506
邓小平的上台、政纲和改革508
邓小平执政的第一个十年中中国的外交政策511
北京与莫斯科的关系正常化513
第27章 柬埔寨:种族屠杀、印度支那战争、联合国托管及重新整合(1975~1999)515
红色高棉掌握政权及种族屠杀515
柬埔寨成为共产主义内部斗争的目标和牺牲品518
联合国和东南亚国家联盟在柬埔寨重新整合中的作用521
20世纪末的柬埔寨524
第28章 韩国的经济腾飞、“北部政策”及民主化(1969~2000)526
朴正熙独裁统治时期的危机和经济成就526
光州起义534
缅甸的谋杀事件535
民主化进程的起因和成就536
韩国“北部政策”的进展539
金大中及新的“阳光政策”540
第29章 处于东北亚大国紧张领域的朝鲜546
金日成的思想和战略546
核危机——朝鲜和美国政府之间的紧张领域552
2000年缓和的信号558
第30章 中国政府争取国家统一的努力与台湾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局(1979~2000)560
2000年初台湾岛上的“总统选举”和“政治动荡”570
第31章 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及南中国海的冲突地区(1967~1999)572
南中国海的紧张区域575
越南的经济改革和外交缓和政策576
第32章 香港和澳门回归中国(1997和1999)578
玛格丽特·撒切尔(Margaret Thatcher)和邓小平的谈判578
从英国的“直辖殖民地”到中国的“行政区”579
澳门回归中国582
第33章 世纪之交安全体系中的中国、美国和日本584
从邓小平到江泽民中国的政策584
邓小平的作用585
北京的第三代领导集体586
中国和俄罗斯在新安全体系中的地位587
北京的主要利益和美国589
北京和台北之间的美国591
日本在此地区的政策及安全形势594
第34章 东亚太平洋地区国际政策的四个阶段(1840~2000):回顾600
热门推荐
- 502991.html
- 2745867.html
- 3455470.html
- 2345131.html
- 346843.html
- 1071318.html
- 3871384.html
- 3485312.html
- 3307191.html
- 45014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355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55689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21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807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2184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4839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9924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511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8479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48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