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谭史斋论稿四编【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谭史斋论稿四编
  • 葛志毅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7577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49页
  • 文件大小:180MB
  • 文件页数:494页
  • 主题词:哲学思想-研究-中国-汉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谭史斋论稿四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君子之道反求诸己1

历史真谛在其人文内涵而不在其是否是科学1

一、历史的本质在于其人文内涵1

二、西方史学的科学化追求5

三、史学的功能在于客观求真12

四、史学求真之要在传神15

史学:中国文化托命之本20

一、史学对中国古代文化特质的总体塑造20

二、史学与中国古代的伦理社会及王朝国家23

三、史学与中国古代的学术智慧28

四、近代史学意识的膨胀33

五、余论:史学传统在现代37

中国古代姓氏制度与宗法分封体制41

一、赐姓命氏与封爵授官42

二、姓氏起源与氏族组织47

三、姓氏起源于母系时代49

四、姓氏的分化53

五、赐姓命氏与封土建国56

六、本姓与氏姓59

七、赐氏监官61

八、赐氏制与宗族组织65

九、以王父字为氏70

中国古代的记事史官与早期史籍74

一、史官之职与历史记事74

二、编年纪事方法产生于西周厉、宣之世78

三、《春秋》、《尚书》与《诗》的编纂85

四、结语90

论夷夏与一统91

一、《公羊传》的大一统理想92

二、大一统与夷夏分治102

三、大一统朝会与夷夏融合108

四、余论:正确认识夷夏观念的历史意义117

《周易》大“时”之义119

“时”义解析及阴阳、道、儒相关思想之比较125

一、“时”作为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及其命定论意义125

二、儒家对“时”义之超越性人文道德理解134

三、“穷达以时”解义141

天人相分与儒道融合——读郭店简《穷达以时》145

一、儒家对三代天命观的继承发展145

二、庄子之天人论149

三、荀子天人相分论155

四、《穷达以时》与荀子天人相分思想160

五、结论:从“时”与“天”两概念说儒道互补165

天老与黄老考释169

一、小引:老子疑义169

二、黄帝与天老171

三、天老在黄帝诸臣中的地位影响176

四、余论:从黄老之学至老子道教181

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之学的兴起183

一、受命改制与谶纬184

二、战国秦汉之际受命改制思潮的兴起187

三、受命改制说在秦汉时代的影响196

四、结语205

战国秦汉之际的受命改制思潮与封禅206

一、封禅渊源于齐学208

二、秦皇、汉武之封禅214

三、封禅礼典与方士及儒学222

四、余论:封禅礼在东汉的成熟225

受命改制思潮与谶纬及封禅对郑玄的影响229

汉代谶纬河洛说的历史文化意义232

一、国必依山川233

二、河水崇拜与三代文化235

三、河、洛为天下之中243

四、秦汉帝国与河洛传统248

五、结语:谶纬河洛说的文化意义253

试论河洛受命仪式及其意义——兼论中国古代文化在秦汉时代的定位256

一、河洛受命仪式257

二、龙为河洛受命仪式中的主要灵物264

三、结语:谶纬河洛说与秦汉时代的文化定位274

谶纬思潮与三皇五帝史统的构拟275

一、春秋战国以来对古史的统合综理276

二、古史建构与祭祀制度280

三、皇帝祀典溯源289

四、结语:古史系统与祀典的合一292

河洛谶纬与刘歆293

一、衰世预言与谶纬293

二、河洛受命传说与谶纬297

三、圣人受命之期与太平理想301

四、余论:刘歆与河洛谶纬及其影响307

郑玄三礼学体系考论311

一、六经文本排列顺序311

二、礼乐在古代贵族传统中的重要318

三、儒家礼学的兴起325

四、三礼体系对孔子以来礼学的改造337

五、余论:郑玄三礼学体系之合理性问题347

儒家君子的道德责任伦理人格355

一、儒家君子道德责任伦理人格理想之提出355

二、儒家道德人文化的“天”、“命”概念361

三、结语:儒家道德形上学及其人文理性之思辨深度369

经书体系概念的形成与变化370

一、汉代以来的研究370

二、经本是先秦子书的一种著述体例389

三、六艺变为六经反映的社会文化意义398

早期的神权与政权——上古史研究札记403

中外历史比较札记六则422

一、领土主权概念之形成422

二、血缘原则与地缘原则424

三、盟约仪式的作用、意义425

四、采地与永佃权426

五、城邦制度与专制制度428

六、法律传统与专制制度443

天人问题在现代44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