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物科学基础 口腔医学基础理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物科学基础 口腔医学基础理论
  • 戎诚兴主编;王瑞锦,皮昕,乐进秋等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 ISBN:7535516882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570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620页
  • 主题词:口腔科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物科学基础 口腔医学基础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发育过程中组织间的相互作用1

一、胚胎诱导概念的来源1

二、对一级诱导概念的评论6

三、二级诱导概念的发展9

四、对二级诱导概念的评论14

(一)诱导作用开始阶段反应组织的状态14

(二)诱导作用所决定的组织命运18

(三)诱导作用及诱导物的性质21

一、颜面外部特征的发育26

第二章 口腔和口周结构的胚胎发育26

(一)颜面间充质的来源27

(二)顾面下份和颈部的发育28

(三)颜面上份的发育29

二、口腔的发育35

(一)垂体的发生35

(二)口底的发育36

(三)腭40

(四)唾液腺40

(五)下颌和颞下颌关节42

(二)颅的生后生长方式47

(一)新生儿的颅骨47

第三章 面部的生长和发育47

一、颅的生后生长47

二、面部和牙列的生后发育51

(一)身体生长与发育的评价51

(二)面部的生长52

(三)牙列的发育58

第四章 皮肤和口腔粘膜组织结构的比较69

一、皮肤与口腔粘膜结构的比较69

二、口腔粘膜的区域性特点71

(一)角质形成细胞与角化作用75

三、口腔粘膜上皮细胞成分及其功能75

(二)色素细胞与黑色素形成77

(三)朗格罕细胞80

(四)麦克尔细胞80

四、固有膜结缔组织81

(一)上皮和结缔组织的连接81

(二)结缔组织的组成81

五、口腔粘膜作为生物学实验模型82

一、牙体组织的演变85

第五章 牙体矿化组织的发生与组织结构85

二、人体牙胚的发生与组织结构91

三、牙本质的组织结构93

(一)牙本质小管96

(二)管周牙本质和管间牙本质98

(三)牙本质生长线99

(四)牙本质的神经分布99

四、牙本质的组织发生100

(一)前造牙本质细胞100

(二)造牙本质细胞102

(三)牙本质的矿化107

五、牙釉质的组织结构107

(一)釉柱107

(二)牙釉质生长线114

(三)釉丛、釉板及釉梭116

(四)釉牙本质界116

(五)釉质表面117

(六)牙釉质的活力118

六、牙釉质的组织发生119

(一)釉质的形成119

(二)釉质的成熟126

七、牙根的形成131

第六章 牙髓134

一、牙髓的组织发生134

(一)血管的发生134

(二)神经的发生137

(三)牙髓细胞的发生137

(四)牙髓发育中的代谢问题138

二、成熟牙髓的组织结构139

(一)造牙本质细胞层139

(四)中心牙髓区140

(二)无细胞区140

(三)多细胞区140

三、牙髓内的纤维142

四、牙髓血管和淋巴管143

五、牙髓神经144

六、牙齿敏感的组织学基础145

七、牙髓的退行性变及损伤后的修复147

第七章 牙周组织151

一、牙龈151

(一)牙龈的分部151

(二)牙龈的组织结构152

(三)牙龈纤维158

二、牙周韧带159

(一)牙周纤维159

(二)牙周韧带的细胞161

(三)血管和淋巴管166

(四)神经分布167

三、牙骨质169

(一)牙骨质的一般结构169

(二)牙骨质的分类170

四、牙槽突173

第八章 唾液腺的组织学与功能细胞学176

一、唾液腺的组织学176

(一)腺末房177

(二)神经末梢181

(三)闰管182

(四)纵纹管182

(五)颗粒曲管183

(一)蛋白质及糖蛋白的合成及分泌188

二、唾液腺的功能细胞学188

(七)总排泄管188

(六)排泄管188

(二)水和电解质的分泌192

(三)影响唾液腺结构和功能的因素194

第九章 唾液的生理学和化学200

一、唾液的收集200

(一)收集和分析人唾液的注意事项200

(二)混合唾液的收集方法201

(三)个别腺体唾液的收集方法201

(四)刺激性唾液的收集202

二、唾液的流速203

三、影响唾液成分的因素204

四、唾液中的无机成分207

五、唾液中的有机成分213

(一)蛋白质和糖蛋白213

(二)有机小分子217

六、唾液的生理功能218

(一)味觉和消化功能218

(二)防卫保护功能219

(三)其他功能220

(一)嗅觉感受器222

一、感受器的形态学222

第十章 嗅觉与味觉222

(二)味觉感受器224

二、嗅觉和味觉的功能与机制228

(一)嗅觉和味觉的功能228

(二)嗅觉和味觉的机制230

第十一章 咀嚼、吸吮和吞咽239

一、咀嚼239

(一)咀嚼的神经控制240

(二)咀嚼肌241

(三)颞下颌关节244

(四)下颌运动及颞下颌关节的运动256

(五)咀嚼运动的过程266

(六)咀嚼周期267

(七)咀嚼运动的类型267

(八)咀嚼运动的次数268

(九)咬合力及牙周潜力268

(十)咀嚼效率269

(十一)咀嚼时的牙齿接触271

(十二)咀嚼时的牙齿运动271

(十五)咀嚼与牙齿的磨耗272

(十三)牙齿移动及其影响因素272

(十四)咀嚼对牙周膜的影响272

(十六)舌、唇、颊、腭在咀嚼中的作用274

二、吸吮276

三、吞咽277

(一)吞咽的反射控制277

(二)吞咽过程280

(三)吞咽时牙齿的接触及舌和面部肌肉的活动281

(四)吞咽时舌的压力282

(五)吞咽时会厌的运动及其可能的作用282

(八)吞咽对?、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283

(六)吞咽时呼吸道的保护283

(七)吞咽的频率及容量283

第十二章 言语287

一、言语与呼吸287

二、发音288

三、语音290

(一)语音的分类290

(二)语音的合成291

四、共鸣292

五、大脑皮质与言语活动293

六、口腔的部分缺损或畸形对语言的影响294

(一)错?294

(二)牙缺失294

(三)舌及舌系带异常294

(四)唇裂295

(五)腭裂295

第十三章 发育的生物化学296

一、绪言296

(一)基因功能概述298

二、发育的分子生物学298

(二)基因表达的调节300

三、发育的关键时期314

四、关于发育的调节问题314

第十四章 结缔组织的生物化学318

一、胶原纤维318

(一)胶原的结构318

(二)原纤维的形成321

(三)交联作用322

(四)胶原的生物合成324

(五)胶原生物合成的调节326

(一)弹性纤推的结构327

二、弹性纤维327

(二)耐酸纤维330

三、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331

(一)哺乳动物胶原酶的性质331

(二)胶原溶解活性的调节332

(三)胶原酶的临床应用334

(四)弹性蛋白酶335

四、纤维蛋白疾病335

(一)蛋白多糖的结构338

五、基质338

(二)蛋白多糖的代谢340

(三)蛋白多糖的分布341

(四)蛋白多糖的功能342

第十五章 骨和牙的矿化理论347

一、胶原蛋白347

二、糖胺多糖349

三、碱性磷酸酶350

四、线粒体的作用350

五、脂类351

六、基质小泡352

七、牙组织的矿化353

第十六章 口腔矿化组织的无机化学358

一、矿物相的晶体性质358

二、牙结构取样360

三、无机成分362

四、无机成分与牙结构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364

(一)供水中的氟化物与龋齿364

(二)局部的氟化物应用与龋齿364

(三)氟化物的作用机制366

第十七章 钙调节激素369

一、甲状旁腺激素369

(一)甲状旁腺的组织结构369

(二)化学结构370

(三)生物合成372

(四)分泌速率及其调节机制372

(五)代谢373

(六)生理效应和作用373

(七)测定方法376

(一)化学结构377

二、维生素D377

(二)代谢378

(三)生理效应和作用379

(四)测定方法及药理作用382

三、降钙素384

(一)化学结构384

(二)生物合成385

(三)分泌及代谢385

(四)生理效应和作用386

(五)测定方法387

(六)降钙素与疾病388

四、前列腺素389

(一)化学结构及测定方法390

(二)对矿化组织的作用和效应391

五、生长激素392

六、甲状腺激素393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393

第十八章 口腔微生物生态学396

一、口胜环境及口胜微生物的组成396

二、口腔微生物的获得399

三、天然菌丛与人类的关系400

四、天然菌丛的有利作用402

五、天然菌丛的有害作用403

六、口胜微生物的生长繁殖405

(一)口腔微生物的附着405

(二)口腔微生物的生长408

七、口胜微生物的抑制410

(一)干扰细菌附着的因素410

(二)抑制细菌生长物质的作用410

八、牙菌斑的形成及口腔内易滞留细菌约部位411

(一)牙菌斑的形成过程411

(二)牙菌斑形成过程中的相互粘附作用412

(三)细菌聚集过程中唾液大分子聚合物的作用413

第十九章 龋病微生物学415

一、龋病的定义、流行病学和病因415

(一)龋病的定义415

(二)龋病的流行病学415

(三)病因学423

二、龋病微生物学424

(一)口腔微生物与龋病的关系425

(二)牙菌斑与龋病的关系428

(三)微生物的致龋特性434

(四)微生物在人类龋病发生中的特性437

(五)变形链球菌的特性与生态学438

(六)控制致龋性细菌的实验性研究442

三、龋病免疫学446

(一)人类龋病的免疫学研究447

(二)动物模型的免疫学研究451

四、龋病的预防460

(一)消除致龋微生物460

(二)提高宿主的抗龋能力463

(三)改变口腔环境466

第二十章 口腔免疫学473

一、局部免疫的概念473

二、分泌型IgA474

(一)基本结构474

(二)分泌片475

(三)J链475

(四)分泌型IgA的装配和分泌476

(五)分泌型IgA的生物学性质476

三、口腔环境的免疫成分478

(一)唾液免疫球蛋白478

(二)获得性膜和菌斑的免疫球蛋白481

四、口腔环境中即刻超敏反应能力482

(一)速发超敏反应型482

(二)细胞毒型484

(三)免疫复合物介导型484

五、口腔中细胞介导的免疫能力485

第二十一章 牙周病病因学488

一、概念与分类488

二、牙周病病因学490

(一)牙菌斑和牙周病491

(二)各型牙周病的微生物学494

(三)免疫反应与牙周病499

第二十二章 骨和牙移植504

一、骨移植504

(一)同种异体骨移植505

(二)同种异体移植术的方法和效果509

(三)异种骨移植517

二、牙移植522

(一)自体牙移植和同种异体牙移植的常见问题523

(二)免疫反应问题525

(三)临床研究532

(四)免疫生物学536

第二十三章 口腔创伤愈合541

一、口腔创伤的病因541

二、创伤愈合的类型543

三、软组织的修复544

(一)上皮的修复545

(二)结缔组织的修复548

四、创口收缩550

五、骨创伤及拔牙创伤的愈合551

六、影响创伤愈合的因素553

七、创伤愈合的研究方向556

第二十四章 牙齿与年龄558

一、牙齿发育与年龄558

(一)牙齿萌出时间558

(二)牙齿发育年龄562

二、成人牙齿与年龄推断562

(一)磨牙磨耗度法562

(二)全口牙齿磨耗值计算法563

(三)牙冠指数法563

(四)牙齿形态改变与年龄564

(五)江陵古尸年龄推断实例5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