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刑法科学进化程中的新探索【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刑法科学进化程中的新探索
  • 张训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081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03页
  • 文件大小:48MB
  • 文件页数:31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刑法科学进化程中的新探索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刑法科学化命题的提出1

第一节 刑法科学化界定2

一 刑法科学化与相关概念厘定3

二 刑法科学化的概念与内涵4

第二节 科学要素在刑法中的流变与传承5

一 科学精神在传统刑法中的萌芽5

二 科学思想在近代刑法中的凸显6

三 科学原则在现代刑法中的确立7

第三节 刑法科学化的基础8

一 科学精神:刑法科学制定的思想基础8

二 科学技术:刑法科学制定的物质基础9

三 科学论证:刑法科学制定的理论基础11

第一章 刑法新样态13

第一节 软刑法13

一 软刑法的提出13

二 软着陆:软刑法的出场形态17

三 软干预:软刑法的运行机制23

第二节 民生刑法、权利刑法、宽容刑法27

一 国家刑法到民生刑法的转向27

二 权力刑法到权利刑法的转向32

三 仇恨刑法到宽容刑法的转向35

第三节 民族刑法41

一 刑起于兵:民族刑法的萌芽42

二 原生与共融:民族刑法的形成与发展43

三 从习俗到规范:民族刑法文明化的路径47

第二章 刑法学新概念50

第一节 刑法能力50

一 命题的提出50

二 刑法的生成能力54

三 刑法的运行能力59

四 刑法的创新能力65

五 结语71

第二节 刑法情绪72

一 情绪、情结:刑法普及的两个重要心理暗示72

二 民众刑法情结的恶性倾向77

三 民众良性刑法情结的功能84

第三节 刑法因果关系之原因力92

一 原因力界说94

二 原因力作用的空间、传杆及落脚点103

三 功能与适用:原因力理论的归结107

第四节 刑法因果关系之因果场113

一 因果场之构造113

二 因果场之分类116

三 因果场之功能123

第三章 刑法规制新见解127

第一节 刑法的生成127

一 经验抑或理性:刑法的生成动力与根据127

二 和议与认同:刑法的生成模式131

三 认知与规范:刑法的生成机制134

四 规制抑或指导:刑法的生成效能138

五 结语141

第二节 “入罪”的理由——基于指标分析体系142

一 问题的提出142

二 必要的说明145

三 一般理解的“入罪”标准147

四 “入罪”的科学当量——指标分析体系150

第三节 几种具体犯罪的刑法规制160

一 “人肉搜索”及刑法规制160

二 重婚罪内涵之实践检视169

三 “老鼠仓”的罪设及适用176

四 寻衅滋事罪向何处去179

第四节 刑事责任年龄确立标准新论190

一 忽视与正名:社会年龄与自然年龄的分野191

二 域内外的传统与现实做法对我国刑事责任年龄确立标准的启示197

三 影响与救济:刑事责任年龄降低之后198

第四章 刑事司法新视域202

第一节 扩张解释、存疑有利被告与择一认定202

一 无法遏制的冲动:扩张解释的扩张本性203

二 真的有利于被告么?206

三 凭什么有利于被告?209

四 择一认定是对存疑有利被告论的加功么?212

五 结语:规则的例外214

第二节 带着镣铐舞蹈:典型司法案件的法社会学镜像215

一 司法案件被典型之后215

二 谁是绑架者:民意?媒体?217

三 谁被绑架了:司法?当事人?223

第三节 如何安放被害人——刑事错案纠正之后230

一 两个前提问题231

二 刑事错案中的被害人反应样态考察235

三 该如何安放刑事错案纠正后的被害人239

第五章 犯罪学新探索246

第一节 显在犯罪246

一 显在犯罪的概念化246

二 显在犯罪的表现形式249

三 显在犯罪的应对策略254

第二节 乡村犯罪258

一 中国乡村的聚落形态及其犯罪学启示260

二 中国乡村社会的几种灰色群体262

三 中国乡村犯罪样态的历史演进268

四 从“人”到“地”:中国乡村犯罪样态注意力的转移274

第三节 消费犯罪276

一 消费犯罪的界定276

二 消费犯罪的类型278

三 消费犯罪的属性280

四 结语282

第四节 被害人情结283

一 被害人情结的消极影响284

二 被害人情结的良性转化287

三 被害人良性情结的法治意义291

参考文献295

后记30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