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李宗桂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7306001221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0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1
绪论3
第一节 文化和传统文化4
一、文化概念的诸种界说4
二、传统文化的特定内涵8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流变和分期10
一、中国文化的孕育期10
二、中国文化的雏型期15
三、中国文化的定型期18
四、中国文化的强化期23
五、中国文化的转型期25
第三节 学习中国文化的目的、意义和方法26
第一章 中国文明发展的特殊道路28
第一节 原始宗教的产生30
一、从万物有灵到多神崇拜30
二、从动物崇拜到图腾崇拜32
三、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34
第二节 氏族制的脐带与文明的门槛35
一、祖先崇拜与血缘心理35
二、农业社会与宗法制度37
第三节 “人惟求旧,器惟求新”40
一、从家族到国家的维新路径40
二、“以天为宗,以德为本”的伦理框架41
第二章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43
第一节 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特征43
一、封建社会有机体的诸种再生产43
二、地主经济和小农经济的互为盈缩46
三、农本商末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50
第二节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结构的基本特征53
一、家国同构53
二、世卿世禄与官僚制度56
三、君权至上59
中篇63
第三章 弘扬主体精神的儒家65
第一节 先秦儒家人情化的伦理亲情65
一、泛爱众而亲仁65
二、以德王天下69
三、隆礼重法74
第二节 汉代儒家神学化的天人观念80
一、天人感应与王权神授80
二、三纲五常与正谊明道83
三、阳德阴刑与独尊儒术86
第三节 宋代儒家哲理化的理欲之论90
一、“天地之性”与“气质之性”91
二、“存天理,去人欲”92
三、理一分殊97
第四节 儒家人生哲学模式99
一、儒家理想人格99
二、三纲八目与大同世界102
三、内圣与外王105
四、正己正人与成己成物106
五、穷独与达兼108
第四章 心不逐于物的道家110
第一节 先秦道家从无为到逍遥的演变110
一、无为而无不为的老子110
二、逍遥于“无何有之乡”的庄子115
第二节 道家思想在前期封建社会的演变及其作用119
一、秦汉新道家的形成和衰落119
二、玄学的兴起和演变123
三、隋唐道家思想的流播127
第三节 道家思想在后期封建社会的流变130
一、道家思想在宋代的兴盛与儒道融合130
二、道家思想在元代的兴衰132
第四节 道家人生哲学模式133
一、道家理想人格133
二、不以物累形与返朴归真134
三、无为无不为与不为人先136
四、与时迁移和功成身退137
第五节 儒道互补的内在原因139
一、阳刚与阴柔139
二、进取与退守140
三、庙堂与山林142
四、群体与个体144
五、恒常与变动146
六、肯定与否定147
第五章 墨家思想的兴衰150
第一节 民之“三患”与“兼以易别”150
一、忧民之“三患”的同情心150
二、“兼以易别”的仁爱精神151
第二节 利即是义与忠孝惠慈153
一、利即是义的功利原则153
二、忠孝惠慈的伦理规范155
第三节 尚贤与尚同156
一、人格平等的尚贤心理156
二、天下一家的尚同精神157
第四节 墨家人生哲学模式158
一、墨家理想人格158
二、讲求实惠的功利主义159
三、爱心充溢的群体意识160
四、平均平等的文化心态161
第五节 墨家的悲剧:由显学而绝学162
一、天下尚同于天子:对平等思想的内在否定163
二、“和”胜于“同”:墨衰儒盛的内在原因164
第六章 法家思想的浮沉167
第一节 法、术、势的产生与合一167
一、法、术、势的旨趣167
二、韩非对法、术、势的综合170
第二节 “争于气力”与“计算之心”172
一、由道德而“气力”的三世演化说172
二、“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人际关系论173
第三节 “圣人执要”与君主专制174
一、帝王之具:“圣人执要”174
二、法家思想与专制集权175
第四节 法家人生哲学模式176
一、法家理想人格176
二、“法不阿贵”的平等观177
三、靠“气力”立于世的独立精神179
第五节 秦的统一和法家思想的由显转隐181
一、法家思想和秦朝兴亡181
二、德主刑辅:儒法地位的模式化182
第七章 佛教的流传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85
第一节 佛教的基本思想185
一、佛教基本教义的核心185
二、四谛说186
三、缘起和轮回188
四、无常、无我和涅槃190
第二节 佛教在中国的流传和发展192
一、佛学发展三阶段及其与本土文化的关系192
二、中国佛教——禅宗197
第三节 佛家人生哲学模式203
一、佛家理想人格203
二、心如古井204
三、随缘而安205
四、与世无争206
第八章 先王观念与传统崇拜208
第一节 先王观念的由来及其影响208
一、宗法社会与尊祖敬宗208
二、尊祖敬宗与先王崇拜210
三、先王崇拜与尚古心理213
四、先王崇拜与中国社会215
第二节 传统崇拜的由来及其影响221
一、农业社会的稳态与道统观念的恒定221
二、道统观念的历史表现223
三、政统,君统与道统225
四、传统崇拜与中国社会228
第九章 文官制度的倡立和仕进制度的演变230
第一节 文官制度的倡立230
一、暴秦速亡与汉初军人千政231
二、军人政府与文人学士的矛盾232
三、思想统一的完成与文官制度的产生235
第二节 仕进制度的演变241
一、从秦的军功制到汉代的察举征辟241
二、从曹魏九品中正制到隋唐科举制245
三、科举制从宋明到清代的强化248
四、八股取士对人格模式和社会心理的影响250
下篇253
第十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和核心255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构255
一、中国传统文化结构诸说255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257
第二节 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258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258
二、中国传统哲学的特点264
三、中国传统哲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270
第十一章 中国传统理想人格、价值取向和社会心理273
第一节 传统理想人格和价值取向273
一、传统理想人格273
二、传统价值取向277
第二节 传统社会心理280
一、求善与名声281
二、群体与关系283
三、义利与德才286
第三节 需要层次论与“早熟”型文化290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思维方式294
第一节 传统思维方式诸说294
第二节 对主客体关系的认识297
一、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297
二、道德判断与价值判断299
第三节 整体直观300
一、直观与经验300
二、体悟与直觉302
第四节 类比外推304
一、类同与类比304
二、经验与推导307
第五节 比喻和象征309
一、比喻出韵致309
二、象征见意境312
第六节 对形而上的向往316
第十三章 中国文化的类型和特点318
第一节 文化类型说318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类型320
一、中国文化类型诸说320
二、趋善求冶的伦理政治型文化324
第三节 中国文化的特点329
一、中国文化特点诸说329
二、以人生和人心为观照的文化特点333
第十四章 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345
第一节 中国文化基本精神诸说345
第二节 以人文主义为内核的文化精神348
一、自强不息348
二、正道直行349
三、贵和持中351
四、民为邦本353
五、平均平等356
六、求是务实358
七、豁达乐观360
八、以道制欲361
第十五章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364
第一节 文化热的由来364
第二节 “文化断层论”与失落感366
第三节 现代新儒家与儒学复兴说367
一、现代新儒家的由来及其思想特征367
二、“儒学复兴”说与当代中国374
第四节 民族精神的拓展与现代化的契合378
后记383
重印后记386
热门推荐
- 2449596.html
- 280231.html
- 369080.html
- 1443907.html
- 579682.html
- 2931927.html
- 812949.html
- 1384629.html
- 1495285.html
- 195198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393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887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54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6526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8201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46737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9412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93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695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24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