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人事部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审定并全国推荐用书 公共基础知识 2005年最新版【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湛中乐,姜永文,周盈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59351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29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6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人事部国家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审定并全国推荐用书 公共基础知识 2005年最新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马克思主义哲学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3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3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6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10
第一节 世界统一的基础——物质10
第二节 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13
第三节 意识16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19
第一节 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19
第二节 物质世界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性21
第四章 认识和实践28
第一节 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8
第二节 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34
第五章 真理和价值37
第一节 真理37
第二节 价值41
第六章 唯物主义的社会历史观46
第一节 两种根本对立的社会历史观46
第二节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47
第三节 社会意识50
第四节 人存在的社会形式53
第七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59
第一节 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59
第二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62
第八章 人的价值和人类的解放69
第一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69
第二节 社会进步和人类解放73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76
第二部分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95
第一章 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95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历史地位95
第二节 邓小平理论的精髓99
第三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00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与基本纲领102
第一节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02
第二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5
第三节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08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发展战略111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1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战略113
第四章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16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116
第二节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19
第三节 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124
第四节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128
第五节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133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142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142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148
第三节 健全社会保障制度153
第六章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156
第一节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156
第二节 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59
第三节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64
第七章 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166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16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68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169
第四节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170
第八章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72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及其历史地位172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及相互关系175
第三节 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178
第九章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181
第一节 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181
第二节 充分认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185
第三节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途径187
第十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191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192
第三节 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194
第十一章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197
第一节 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197
第二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199
第三节 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3
结束语209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209
第三部分 法律223
第一章 法理学223
第一节 法的概念、特征与作用223
第二节 法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关系224
第三节 法的制定226
第四节 法的实施227
第二章 宪法231
第一节 宪法基本理论231
第二节 国家性质232
第三节 经济制度233
第四节 国家形式234
第五节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36
第六节 国家机构237
第三章 行政法242
第一节 行政法概述242
第二节 行政法律关系主体245
第三节 行政行为概述248
第四节 抽象行政行为251
第五节 具体行政行为252
第六节 行政合同与行政指导262
第七节 行政程序263
第八节 行政违法与行政责任267
第九节 行政赔偿268
第十节 行政复议272
第十一节 行政诉讼276
第四章 行政诉讼法284
第一节 行政诉讼法284
第二节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与管辖287
第三节 行政诉讼参加人和行政诉讼证据291
第四节 行政诉讼的程序294
第五节 行政诉讼判决、裁定与决定297
第五章 刑法301
第一节 刑法概述301
第二节 犯罪的本质和概念303
第三节 犯罪构成304
第四节 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305
第五节 犯罪的预备、未遂与中止306
第六节 共同犯罪308
第七节 刑事责任309
第八节 刑罚的概念和目的310
第九节 刑罚的种类310
第十节 刑罚的具体运用311
第十一节 犯罪的种类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犯罪313
第六章 民法315
第一节 民法概述315
第二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321
第三节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324
第四节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325
第五节 物权与所有权328
第六节 债权330
第七节 知识产权337
第八节 人身权339
第九节 财产继承权339
第十节 民事责任340
第七章 经济法342
第一节 经济法总论342
第二节 经济组织法344
第三节 市场管理法350
第四节 宏观调控法353
第五节 社会保障法356
第八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357
第一章 总则357
第二章 公务员的条件、义务与权利357
第三章 职务与级别358
第四章 录用359
第五章 考核360
第六章 职务任免360
第七章 职务升降361
第八章 奖励361
第九章 惩戒362
第十章 培训363
第十一章 交流与回避364
第十二章 工资福利保险365
第十三章 辞职辞退365
第十四章 退休366
第十五章 申诉控告367
第十六章 职位聘任368
第十七章 法律责任368
第十八章 附则369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369
第四部分 行政管理391
第一章 政府职能及其转变391
第一节 政府职能的含义和作用391
第二节 政府职能体系394
第三节 政府职能转变398
第二章 中国政府机构及其改革401
第一节 中国政府机构概述401
第二节 政府机构设置的原则403
第三节 政府机构改革406
第四节 现行各级人民政府的架构409
第三章 国家公务员制度413
第一节 国家公务员制度概述413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激励机制418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保障机制424
第四章 行政领导430
第一节 行政领导概述430
第二节 行政领导制度434
第三节 行政领导方式、方法和艺术438
第五章 行政决策与执行443
第一节 行政决策与执行概述443
第二节 行政决策446
第三节 行政执行451
第六章 行政监督457
第一节 行政监督概述457
第二节 我国行政系统的内部监督459
第三节 我国行政系统的外部监督462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466
第五部分 经济理论基本知识475
第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述475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基本含义与特征47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发展历程476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与基本框架478
第四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基础479
第五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体系482
第六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487
第二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企业493
第一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共性特征493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494
第三节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496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与宏观调控49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转变499
第二节 “入世”与我国政府职能转变499
第三节 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504
第六部分 公文写作与处理511
第一章 公文写作概述511
第一节 公文511
第二节 公文写作515
第二章 公文写作要素(一)518
第一节 公文制作者518
第二节 公文主旨520
第三节 公文材料521
第四节 公文结构523
第三章 公文写作要素(二)538
第一节 公文语言538
第二节 公文表达方式548
第四章 公文写作规则及程序552
第一节 行文规则552
第二节 公文写作程序558
第五章 通用公文写作(一)562
第一节 规范类公文的撰写562
第二节 令知类公文的撰写565
第三节 呈请类公文的撰写572
第六章 通用公文写作(二)579
第一节 见解商洽类公文的撰写579
第二节 会议类公文的撰写582
第三节 其它公文及材料的撰写585
第七章 公文处理591
第一节 公文处理概述591
第二节 发文处理程序593
第三节 收文处理程序596
第四节 办结公文的处置601
练习题及参考答案607
附录614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告614
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公共科目考试大纲618
中央国家机关招考公务员政策、技术、考务问答624
热门推荐
- 3441063.html
- 791810.html
- 3616609.html
- 2951928.html
- 3142167.html
- 825291.html
- 2923457.html
- 1780632.html
- 576543.html
- 25668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9290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830772.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6497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5682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85117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76166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92086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723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1717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770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