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学【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闵银龙主编;孙大明,樊静平,张纯兵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220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651页
- 文件大小:97MB
- 文件页数:675页
- 主题词:法医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医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法医学概念1
一、法医学名称与定义1
二、法医学的基础2
三、法医学的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3
四、法医学的服务对象4
五、法医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4
第二节 法医学的分类5
一、应用法医学的主要分科5
二、法医学鉴定种类6
第三节 法医学的任务7
一、法医学的基本任务7
二、法医学的具体任务8
三、为其他法律工作提供科学意见12
第四节 法医学基本检验13
一、法医现场勘验13
二、法医尸体检验14
三、法医活体检验15
四、人体物质的检验16
五、案件有关资料的法医学检验16
第二章 法医学发展简史17
第一节 我国古代法医学的伟大成就17
一、法医学检验的起源(战国至秦汉时期)17
二、唐朝法医学检验的制度化发展18
三、宋朝是古代法医学鼎盛时期21
四、元朝后法医学发展缓慢23
第二节 我国法医学的现代化24
一、我国历史上首次立法规定可行尸体解剖检验24
二、新中国成立后法医学曾一度迅速发展24
三、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法医学科技全面发展25
四、法医鉴定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25
第三节 国外法医学发展简况26
一、起步晚,但发展迅速26
二、移植相关新科技快26
三、西方现代大学法医学研究所制度的形成和发展26
四、法医学教育的发展27
第四节 我国法医学未来发展趋势27
一、第三方法医鉴定机构将逐步成为未来法医鉴定行业的主体之一——法医鉴定实施主体趋于中立化27
二、诉讼当事人的程序参与权将得到进一步的法治化保障——法医鉴定实施程序趋于透明化28
三、法医鉴定的内容将趋于日益丰富,以满足司法活动的实际需要——鉴定内容的趋于多元化28
四、法医鉴定的方法、标准将更加完善,趋于统一——法医学鉴定标准化体系将逐步形成28
五、法医鉴定人的权利和义务将更加明晰,职业风险和机遇并存——法医鉴定行业的保险需求将加大29
六、法医鉴定行业自律管理将得到进一步加强,达到与行政管理相配合协同的状态29
第三章 死亡与尸变征象30
第一节 死亡30
一、法医生命的概念30
二、死亡学的概念31
三、影响生命的因素34
四、死亡鉴定42
五、死亡鉴定的任务44
六、脑死亡45
七、安乐死47
第二节 尸变征象48
一、尸变征象的概念与分类48
二、早期尸变征象49
三、晚期尸变征象58
四、特殊尸体现象61
五、昆虫对尸体的破坏62
六、死亡时间推断62
第四章 生活反应67
第一节 概述67
一、概念67
二、生活反应与超生反应的区别67
三、生活反应的法医学意义67
第二节 出血68
一、生前损伤出血69
二、死后损伤出血69
第三节 血栓形成69
一、血栓的形态和分类69
二、检查血栓的注意事项70
第四节 栓塞70
一、血栓栓塞70
二、空气栓塞70
三、脂肪栓塞71
四、羊水栓塞71
五、组织与异物栓塞71
第五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2
第六节 炎症72
一、变质72
二、渗出72
三、增生73
第七节 吸入、吸收、咽入74
一、吸入74
二、吸收74
三、咽入74
第八节 应激反应74
一、应激时神经分泌变化75
二、应激时物质代谢变化75
第九节 损伤后存活时间推断75
一、生活反应与伤后经过时间76
二、常见损伤后经过时间推断77
第五章 机械性损伤79
第一节 概述79
一、损伤及机械性损伤定义79
二、外力是形成机械性损伤的关键80
三、致伤物是形成损伤的工具83
四、人体组织是损伤主体84
五、机械性损伤的分类85
六、机械性损伤致死原因86
第二节 机械性损伤的一般检验89
一、查清损伤形态89
二、检查损伤程度90
三、检查损伤种类90
四、推断致伤物的基本检查91
五、检查伤痕的生活反应91
六、检查伤后变化91
第三节 钝器伤91
一、表皮剥脱91
二、皮下出血92
三、挫伤94
四、挫创96
五、裂创97
六、挫裂创97
七、骨折脱臼99
八、内脏损伤100
九、身体断离102
第四节 颅脑损伤102
一、概念102
二、头皮损伤102
三、颅骨损伤103
四、脑损伤105
第五节 交通工具损伤109
一、交通工具损伤力学109
二、交通工具损伤种类109
三、交通工具损伤特点110
四、交通工具损伤的检验110
第六节 锐器伤111
一、锐器伤分类111
二、锐器伤基本特点111
三、各类锐器伤(创)111
第七节 火器伤117
一、枪弹伤117
二、散弹伤124
三、爆炸伤125
第八节 损伤的鉴定129
一、确定有无损伤129
二、何类损伤129
三、生前伤还是死后伤129
四、致伤物的推断130
五、自、他杀与灾害所致损伤的分析132
六、自伤伪称他伤的检验判断134
七、死因的确定134
八、受直接致命伤后行为能力135
九、损伤程度的鉴定136
第六章 机械性窒息142
第一节 概述142
一、呼吸与窒息、机械性窒息142
二、呼吸系统与窒息的关系142
三、机械性窒息的分类144
四、机械性窒息的过程145
五、机械性窒息死的一般征象146
第二节 缢死147
一、缢死的概念147
二、缢死的类型147
三、缢死的机制148
四、缢死的尸体征象149
五、缢死的鉴定151
第三节 勒死153
一、勒死的概念153
二、勒死的类型153
三、勒死的机制154
四、勒死的尸体征象154
五、勒死的鉴定155
第四节 扼死157
一、扼死的概念157
二、扼死的征象157
三、扼死的鉴定158
第五节 溺死159
一、溺死的概念159
二、溺死的经过159
三、溺水致死的原因159
四、溺死的征象159
五、尸体在水中的变化162
六、溺死的检验与鉴定162
第六节 其他机械性窒息164
一、闷死164
二、压迫胸腹部致死165
三、异物堵塞呼吸道166
第七章 高低温及化学性伤害168
第一节 高温伤害168
一、概述168
二、烧死170
第二节 低温伤害173
一、冻伤173
二、冻死174
第三节 化学性伤害176
一、化学烧伤类别与局部变化176
二、化学烧伤的鉴定177
第八章 电流伤害178
第一节 概述178
一、电流178
二、电流伤害178
三、人身导电特点179
第二节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179
一、机体电离子平衡遭破坏180
二、体液化学结构遭破坏180
三、电热能作用,蛋白质热破坏180
四、机械能的破坏作用181
五、刺激神经致功能异常181
第三节 电击死的死亡机制181
一、心肌纤维颤动,急性循环衰竭而死181
二、呼吸运动障碍,窒息而死182
三、心脏麻痹而死182
四、呼吸中枢麻痹而死182
五、重要器官损伤致死182
六、大面积电烧伤电机械能损伤继发性感染而死183
七、其他死因183
第四节 影响电流作用的因素183
一、频率183
二、电流强度183
三、通电持续时间184
四、电压的高低184
五、电阻的大小185
六、电流通过机体的途径185
七、机体状况186
第五节 电击征象186
一、皮肤电击斑痕186
二、撕裂伤188
三、金属微粒沉着188
四、全身征象188
第六节 电击尸体的检验188
一、认真勘验现场188
二、全面检验尸体190
第七节 雷电击死190
一、雷电190
二、雷电的危害190
三、雷击死的尸体征象191
四、雷击死尸体的检验191
第九章 性与性犯罪问题193
第一节 概述193
一、性问题检查与鉴定的范围193
二、鉴定人的选择194
三、鉴定时要注意的问题194
第二节 性成熟的认定194
一、男女生殖器官简介194
二、男女第二性征196
三、性成熟的概念196
四、判定性成熟的方法197
第三节 性功能的判定197
一、性功能判定要点197
二、男性性功能障碍197
三、女性性功能障碍198
四、性功能判定方法198
第四节 生殖能力的判定199
一、影响男性生殖能力的主要因素199
二、影响女性不育的主要因素200
第五节 两性畸形的认定200
一、性染色体异常的性畸形201
二、两性畸形201
三、性腺分泌异常202
四、性畸形与婚姻权202
第六节 强奸案的人身检查与判定202
一、强奸案的人身检查202
二、鸡奸的人身检验205
三、猥亵行为的检验206
第七节 性变态及其行为的检验206
一、性变态定义206
二、性变态表现类型206
三、性变态的特点208
四、性变态的处理问题208
第八节 妊娠、分娩的判定209
一、受精209
二、妊娠209
三、妊娠征象209
四、妊娠认定209
五、妊娠时间的判定210
六、分娩的检验210
第十章 毒物与中毒211
第一节 概述211
一、毒物的概念211
二、引起中毒的原因212
第二节 影响毒物作用的因素213
一、毒物的物理特性213
二、毒物的量214
三、毒物进入机体的途径214
四、毒物进入机体的速度214
五、机体状况215
六、习惯与过敏215
第三节 中毒的检验215
一、中毒检验的决定215
二、中毒检验的内容217
三、检验结果的评价218
第四节 常见毒物中毒220
一、一氧化碳中毒220
二、硫化氢中毒221
三、二氧化碳中毒222
四、氯气中毒223
五、砷化氢中毒224
六、光气中毒224
七、氨气中毒225
八、乙醇中毒225
九、甲醇中毒228
十、氰酸及氰化物中毒229
十一、苯中毒230
十二、汽油中毒231
十三、强酸中毒231
十四、强碱中毒232
十五、砷中毒232
十六、汞中毒233
十七、安眠镇静类药中毒234
十八、有机磷类中毒236
十九、氨基甲酸脂类农药中毒238
二十、杀鼠药中毒239
二十一、亚硝酸盐中毒242
二十二、有机氯杀虫剂中毒243
二十三、异烟肼中毒243
二十四、阿片中毒244
二十五、吗啡中毒244
二十六、可卡因中毒246
二十七、大麻中毒247
二十八、致幻剂中毒248
二十九、兴奋剂中毒248
三十、菸硷中毒249
第十一章 性状遗传与鉴定258
第一节 概述258
一、遗传学与法医遗传学258
二、细胞与染色体259
第二节 染色体异常与法律的关系263
一、性染色体组合异常263
二、性染色体畸变264
三、常染色体畸变和异常265
四、性染色质检验265
第三节 基因遗传267
一、基因267
二、基因型与表现型267
三、显性与隐性遗传267
四、分离与自由组合规律268
第四节 血型遗传269
一、MNSs血型遗传269
二、ABO血型遗传269
三、P血型遗传271
四、HLA血型遗传272
五、Rh血型遗传272
第十二章 人体物质检验与鉴定274
第一节 概述274
一、概念274
二、人体物质鉴定的检材种类274
第二节 检材的发现、提取、包装、寄送275
一、检材的发现275
二、检材的提取276
三、检材的包装276
四、检材的寄送277
五、检材的保全277
第三节 血液及血痕鉴定277
一、一般检验277
二、血痕的实验室检验279
三、血痕鉴定结论的评断283
第四节 血型物质的鉴定283
一、什么是血型物质283
二、血型物质的检测283
三、检验方法及结果评价284
第五节 精液、精斑、混合斑的鉴定284
一、精液成分284
二、一般检验284
三、定性及精子检验284
四、抗人精检验284
五、精斑(液)血型等检验285
六、混合斑的检验285
第六节 唾液鉴定285
一、定性检验285
二、分泌型测定285
三、唾液性别检验286
第七节 毛发鉴定286
一、毛发一般介绍286
二、一般检查286
三、特殊检查287
第八节 骨质鉴定287
一、一般检验287
二、骨骼的个人特性检验287
三、颅骨与生前照片同一性的检验288
四、复容检验288
五、骨骼暴力作用痕迹检验288
第九节 体块的鉴定288
一、一般检查288
二、是不是人的组织及何部位288
三、性别的认定289
四、身高的推算289
五、年龄的推断289
六、血型及其他特征检查289
第十节 DNA图谱检查289
一、检材290
二、检测方法290
三、DNA图谱的应用290
四、聚合酶链反应DNA检测291
第十三章 个人识别292
第一节 概述292
一、个人识别的概念292
二、个人识别的主要方法292
第二节 人体体表形态特征295
一、头面部形态特征295
二、毛发297
三、肤纹300
四、体型300
第三节 骨骼检验301
一、骨的确定301
二、骨的种属鉴定302
三、一人骨或多人骨的鉴别303
四、骨骼的性别判定303
五、骨骼的年龄推断307
六、根据骨骼推断身高311
第四节 牙齿检验313
一、牙齿的形态、组织结构313
二、牙的分类313
三、牙位记录方式314
四、乳牙和恒牙的鉴别314
五、牙齿的性别判别315
六、根据牙齿推断年龄315
第五节 个人识别的检验与鉴定318
一、现场勘查318
二、衣着、随身物品和附着物的检验318
三、体表个体特征319
四、骨骼319
五、牙齿321
第十四章 亲子鉴定323
第一节 概述323
一、亲子鉴定原理323
二、亲权排除323
三、亲权不排除324
第二节 血型与亲子鉴定324
一、红细胞血型324
二、白细胞血型330
三、红细胞酶型331
四、血清蛋白型(Serum Types)342
五、唾液蛋白型345
第三节 DNA与染色体多样性用作亲子鉴定345
一、DNA提取346
二、DNA定量349
三、DNA多态性349
四、DNA检测技术350
第四节 鉴定意见应用361
一、排除存在亲权关系361
二、支持存在亲权关系361
第十五章 猝死363
第一节 概述363
一、猝死的概念363
二、猝死的特点363
三、猝死鉴定的注意事项364
四、猝死尸体一般检验所见364
五、猝死尸体检验目的与意义365
六、死因分析365
第二节 猝死的诱因366
一、精神因素367
二、剧烈运动367
三、过度疲劳367
四、暴饮暴食367
五、轻微外力作用367
六、感染367
七、过热过冷367
八、睡眠中猝死367
第三节 猝死的病因368
一、心血管疾病368
二、呼吸系统疾患375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377
四、消化系统疾病380
五、泌尿生殖系统疾病381
六、新陈代谢与内分泌疾病猝死383
七、青壮年猝死综合征383
八、婴幼儿猝死综合征384
第十六章 尸体检验386
第一节 概述386
一、尸体检验的法律依据386
二、尸体检验的原则和程序386
三、检验前的准备387
四、尸体检验的意义388
第二节 尸体外表检验388
一、尸体衣着检验388
二、尸表检查389
第三节 尸体解剖检查390
一、检查胸腹腔390
二、检查脏器390
三、检查颈部390
四、检查颅脑391
五、其他检查391
第四节 特殊类型尸体检查391
一、无名尸体检查391
二、碎尸检查391
三、开棺验尸(又称尸体发掘)392
四、受疾病及其他高致病性传染后尸体检验392
五、群体性交通事故及其他灾难事故尸体检验393
第五节 尸体检验存在的问题与展望393
一、尸体检验目前存在的问题393
二、法医学尸体检验工作的展望395
第十七章 伤残鉴定398
第一节 概述398
一、伤残的概念398
二、伤残程度分类398
三、护理依赖分级399
四、伤残鉴定标准适用与时机399
第二节 伤残检验与分类400
一、伤残检验400
二、伤残形成分类400
第三节 因果关系的判定401
一、损伤与疾病之间无因果关系401
二、损伤与疾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402
三、因果关系判定的作用402
第四节 伤残鉴定意见的应用403
一、鉴定意见的依据403
二、鉴定意见的影响因素404
三、正确处理与协调有争议的鉴定意见404
第五节 伤残评定标准404
一、伤残等级划分依据405
二、各等级间有关伤残程序的区别406
三、人身保险伤残程度分类409
第六节 伤残(害)赔偿414
一、赔偿的原则414
二、赔偿的范围414
三、特殊人身伤害的赔偿责任416
四、附带民事诉讼的伤害赔偿416
第七节 人体损伤医疗时限416
一、常规医治时限416
二、特殊医治时限420
第十八章 医疗纠纷鉴定425
第一节 概述425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425
二、医疗纠纷分类425
三、医疗纠纷的表现形式425
四、医疗纠纷的处置方式428
五、医疗纠纷的鉴定428
第二节 医疗事故的处置429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429
二、医疗事故等级划分429
三、医疗事故的认定430
四、医疗事故的处理程序432
五、医疗事故技术鉴定437
第三节 医疗损害的处置442
一、医疗损害相关概念442
二、医疗损害司法鉴定442
第四节 医疗纠纷的预防446
一、国家医疗政策的完善446
二、医院自身防范措施的完善447
三、社会层面对医疗纠纷的预防448
第十九章 精神障碍司法鉴定450
第一节 概述450
一、概念450
二、有关法律依据451
三、精神障碍司法鉴定主要任务452
四、鉴定方式453
第二节 鉴定机构与鉴定人453
一、精神疾病障碍司法鉴定机构453
二、精神障碍司法鉴定人453
第三节 鉴定程序455
一、鉴定的提出455
二、鉴定的委托455
三、鉴定调查456
四、鉴定前准备(对鉴定人的要求)456
五、精神检查456
六、鉴定讨论与撰写鉴定意见书457
第四节 鉴定意见书的审查应用458
一、审查鉴定意见的合法性458
二、审查鉴定意见的科学性和可靠性459
三、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意见书的常见问题459
四、鉴定争议处置460
第二十章 道路交通事故鉴定462
第一节 概述462
一、道路交通事故概念462
二、道路交通事故分析原因463
三、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认定463
第二节 道路交通事故物证检验464
一、现场勘查464
二、检验车辆464
三、事故调查465
第三节 道路交通事故的鉴定465
一、人体损伤与车辆作用关系认定465
二、检查人体466
三、人体损伤鉴定标准适用466
第四节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467
一、道路交通事故分类467
二、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处理467
三、对道路交通事故责任者的处罚468
四、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469
第五节 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470
一、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依据与调解470
二、赔偿的原则471
三、赔偿内容472
第二十一章 其他鉴定484
第一节 男性功能鉴定484
一、男性阴茎解剖484
二、阴茎勃起过程及其分期487
三、阴茎勃起的种类488
四、阴茎勃起功能障碍实验室检查488
五、阴茎勃起功能障碍鉴定494
六、射精障碍498
第二节 测谎技术499
一、概述499
二、测谎原理500
三、测谎方法及程序501
四、测谎结论可信度的评估504
五、测谎检验技术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505
附录508
一、全国人大党委会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508
二、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511
三、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 18667-2002)547
四、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 16180-2014)563
五、人身损害受伤人员休息、营养、护理期限评定标准(DB31 /T875-2015)585
六、麻醉药品目录(2013年版)610
七、精神药品目录616
八、图片624
热门推荐
- 3374237.html
- 1597369.html
- 15340.html
- 419889.html
- 2503023.html
- 964777.html
- 3153723.html
- 2075442.html
- 3858394.html
- 115959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86219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56218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6393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44860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820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563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8124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765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03644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4557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