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伤寒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姜建国主编;顾武军,李宇航,何新慧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5738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伤寒论-中医学院-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伤寒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伤寒论》的概况述要1
(一)成书与沿革1
目录1
(二)篇目与体例2
(三)伤寒与温病3
二、《伤寒论》的巨大贡献4
(一)奠定辨证基础4
(二)确立治则治法5
(一)六经辨证的概念6
(二)六经辨证的源流6
(三)揭示组方大法6
三、《伤寒论》的六经辨证6
(三)六经辨证的体系8
(四)六经辨证的特色10
(五)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12
(六)六经辨证与脏腑辨证的关系13
四、《伤寒论》的学习方法13
(二)太阳的功能15
(一)太阳的涵义15
概说15
第一章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15
一、太阳15
二、太阳病16
(一)定义16
(二)病因病机16
(三)证候分类16
(四)治法方药16
(五)兼变类证16
一、太阳病提纲17
第一节 太阳病纲要17
二、太阳病分类18
三、太阳病传变23
四、太阳病愈期25
五、辨病发阴阳26
六、辨寒热真假27
第二节 太阳病本证28
一、太阳中风证28
(一)桂枝汤证治28
(二)桂枝汤禁例37
(一)麻黄汤证治39
二、太阳伤寒证39
(二)麻黄汤禁例45
三、太阳病轻证49
第三节 太阳病兼证55
一、太阳中风兼证56
(一)桂枝加葛根汤证56
(二)桂枝加厚朴杏子汤证57
(三)桂枝去芍药汤与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证59
(一)葛根汤证60
二、太阳伤寒兼证60
(二)葛根加半夏汤证62
(三)大青龙汤证63
(四)小青龙汤证66
第四节 太阳病变证69
一、辨虚实证69
二、辨自愈证70
三、辨汗下先后71
四、变证治则72
1.桂枝甘草汤证73
五、变证证治73
(一)心阳虚证73
2.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证74
3.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证75
4.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77
5.桂枝加桂汤证78
(二)脾虚证80
1.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80
2.小建中汤证82
3.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证84
1.干姜附子汤证85
(三)肾阳虚证85
2.真武汤证86
(四)阴阳两虚证88
1.桂枝加附子汤证88
2.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89
3.甘草干姜汤与芍药甘草汤证91
4.芍药甘草附子汤证94
5.茯苓四逆汤证95
6.炙甘草汤证96
1.栀子豉汤证98
(五)热证98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102
3.白虎汤与白虎加人参汤证104
4.调胃承气汤证107
5.葛根黄芩黄连汤证109
6.黄芩汤与黄芩加半夏生姜汤证110
7.热入血室证112
(六)上热下寒证116
(七)蓄水证117
1.桃核承气汤证122
(八)蓄血证122
2.抵当汤证124
3.抵当丸证128
(九)结胸证129
1.热实结胸证129
2.寒实结胸证135
3.结胸类似证138
4.结胸证预后141
(十)痞证141
1.大黄黄连泻心汤证141
2.附子泻心汤证144
3.半夏泻心汤证145
4.生姜泻心汤证148
5.甘草泻心汤证149
6.痞证类似证151
第五节 太阳病类似证160
一、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161
二、瓜蒂散证163
三、桂枝附子汤与去桂加白术汤证165
四、甘草附子汤证168
附:备考原文170
小结172
第二章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174
概说174
一、阳明174
(一)阳明的涵义174
(二)阳明的功能174
二、阳明病174
(一)定义174
(二)病因病机174
一、阳明病提纲175
第一节 阳明病纲要175
(四)治法方药175
(三)证候分类175
(五)兼变类证175
二、阳明病分类176
三、阳明病传变178
四、阳明病外候180
五、阳明病主脉181
六、阳明病愈期181
一、阳明病热证183
(一)白虎汤证183
第二节 阳明病本证183
(二)白虎加人参汤证185
二、阳明病实证187
(一)正阳阳明证187
1.调胃承气汤证187
2.小承气汤证189
3.大承气汤证191
4.承气汤证辨证197
5.承气汤禁例202
(二)太阳阳明证204
(三)少阳阳明证206
三、阳明中风证207
四、阳明中寒证209
第三节 阳明病兼证214
一、兼表虚证214
二、兼表实证214
第四节 阳明病变证215
一、发黄证215
(一)湿热发黄证215
(二)寒湿发黄证221
二、虚烦证223
三、蓄水证224
四、蓄血证227
五、衄血证228
六、热入血室证228
第五节 阳明病类似证229
第六节 阳明病预后230
附:备考原文232
小结233
二、少阳病235
(一)定义235
(二)少阳的功能235
(二)病因病机235
概说235
(一)少阳的涵义235
一、少阳235
第三章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235
(三)证候分类236
(四)治法方药236
(五)兼变类证236
第一节 少阳病纲要236
一、少阳病提纲236
二、少阳病分类237
三、少阳病传变238
四、少阳病愈期239
第二节 少阳病本证240
一、小柴胡汤证240
二、大柴胡汤证247
三、柴胡汤禁例250
第三节 少阳病兼证251
一、柴胡桂枝汤证251
二、柴胡加芒硝汤证253
三、柴胡桂枝干姜汤证254
四、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256
附:备考原文258
小结258
(二)太阴的功能260
(二)病因病机260
二、太阴病260
(一)定义260
(一)太阴的涵义260
一、太阴260
概说260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260
(三)证候分类261
(四)治法方药261
第一节 太阴病纲要261
一、太阴病提纲261
二、太阴病传变262
三、太阴病愈期264
第二节 太阴病本证264
二、太阴病里证265
(一)太阴里寒证265
一、太阴病表证265
(二)太阴里实证266
小结269
(二)少阴的功能270
(二)病因病机270
(一)定义270
二、少阴病270
(一)少阴的涵义270
一、少阴270
概说270
第五章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270
(三)证候分类271
(四)治法方药271
(五)兼变类证271
第一节 少阴病纲要271
一、少阴病提纲272
二、少阴病治禁272
三、少阴病愈期273
一、少阴病表证274
第二节 少阴病本证274
二、少阴病里证277
(一)少阴寒化证277
1.四逆汤证277
2.通脉四逆汤证281
3.白通汤与白通加猪胆汁汤证282
4.真武汤证285
5.附子汤证287
6.桃花汤证288
1.黄连阿胶汤证290
(二)少阴热化证290
2.猪苓汤证291
三、少阴咽痛证292
(一)猪肤汤证292
(二)甘草汤与桔梗汤证294
(三)苦酒汤证295
(四)半夏散及汤证296
四、少阴急下证297
第三节 少阴病变证299
一、移热膀胱证299
二、伤津动血证300
一、吴茱萸汤证301
第四节 少阴病类似证301
二、四逆散证303
第五节 少阴病预后305
一、阳回欲愈305
二、阳亡不治307
附:备考原文310
小结310
(二)厥阴的功能312
(二)病因病机312
(一)定义312
二、厥阴病312
一、厥阴312
(一)厥阴的涵义312
概说312
第六章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312
(三)证候分类313
(四)治法方药313
(五)兼变类证313
第一节 厥阴病纲要313
一、厥阴病提纲314
第二节 厥阴病本证315
二、厥阴病愈期315
一、厥阴病寒证316
(一)寒厥证316
(二)寒呕证318
二、厥阴病热证319
(一)热厥证319
(二)热利证319
三、厥热胜复证321
一、小柴胡汤证325
第三节 厥阴病变证325
二、栀子豉汤证326
第四节 厥阴病类似证326
一、上热下寒证326
(一)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证326
(二)麻黄升麻汤证328
二、厥逆证329
(一)厥证的病理与特征329
(二)厥证的类型与证治330
1.热厥证330
2.寒厥证332
3.蛔厥证334
4.痰厥证336
5.水厥证337
(三)厥证治禁338
三、下利证339
(一)四逆汤证339
(二)通脉四逆汤证339
(三)小承气汤证340
四、呕哕证340
一、阳回欲愈342
第五节 厥阴病预后342
二、阳亡不治345
附:备考原文348
小结348
第七章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350
概说350
第一节 霍乱病的证候特征350
第二节 霍乱病分类与证治351
一、五苓散与理中丸证352
二、四逆汤证354
三、四逆加人参汤证355
四、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证356
五、桂枝汤证357
附:备考原文358
小结358
第八章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359
概说359
第一节 阴阳易病证治359
第二节 差后劳复病证治361
一、枳实栀子豉汤证362
二、小柴胡汤证363
三、牡蛎泽泻散证364
四、理中丸证365
五、竹叶石膏汤证366
六、差后微烦证368
小结368
附录一 关于《伤寒论》中药物剂量的几点说明369
附录二 条文索引371
附录三 方剂索引375
附录四 主要参考书目377
热门推荐
- 1538220.html
- 900565.html
- 1005669.html
- 2554203.html
- 1070222.html
- 2315616.html
- 2368588.html
- 3493807.html
- 1611300.html
- 106121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31401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36235.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65472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2983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098610.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758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282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7415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334539.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25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