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5【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5
  • 李侃主编;中国史学会《中国历史年鉴》编辑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人民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52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5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历史学年鉴 198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史学研究1

总论·1

“历史学理论”的内容和范围1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1

历史研究中的阶层分析2

历史的多层次研究2

历史研究中的逆向考察2

要借鉴国外的史学研究方法3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质疑3

开拓史学研究领域4

加强史学研究的信息工作4

原始社会的分期4

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与爱国主义5

汉族的形成和发展5

开阔中国经济史研究的领域6

中国古代农家综合型生产力6

封建生产关系的特征6

封建土地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7

中国的封建地主阶级7

中国中古时期的田客制与部曲制9

中国封建经济思想的“三大教条”9

农民战争的历史作用9

中国文化的特点10

十五一十七世纪中国和欧洲的比较研究10

古代中日文化交流11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早期贸易关系1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12

先秦君主专制主义理论研究12

先秦史·12

少皋、皋陶、伯益名称与地望的探讨13

商族的起源13

商代的别都13

殷代的王权与神权13

商代的生母入祀法14

商周关系14

商周国家政体的研究14

先周历史的探讨14

宗周与成周的探讨15

西周都城的研究15

西周土地制度的探讨16

西周的经济16

西周世族的探讨16

西周的政治制度与法制17

西周对殷民的政策18

西周末与淮夷的关系18

周公评价18

西周春秋家长制家庭公社的探讨19

西周春秋宗法制的研究19

春秋时期的“皂隶牧圉”19

春秋战国的姓氏制度19

战国秦汉的重农抑商20

吕国历史的探讨20

先秦时期的士21

商鞅变法评价21

楚史研究21

《考工记》的成书时代22

吴越历史的探讨22

火历研究22

秦汉史·23

秦置相邦丞相考异23

秦简“隶臣妾”问题讨论23

秦汉农民起义问题23

汉代的赋税24

汉代《徐胜买地券》的真伪25

《史记货殖列传》与司马迁的经济思想25

汉代的封国与食邑制度25

东汉的货币经济26

秦汉的“丝绸之路”26

东汉庄园经济26

西汉豪强地主26

汉武帝徙民会稽说正误26

西汉匈奴问题的讨论27

南越国与岭南越族的研究27

魏晋南北朝史·27

三国时期的自耕农经济27

三国屯田制28

西晋课田制28

十六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28

南北朝的寺院地主经济28

魏晋南北朝的徭役制度29

魏晋南北朝的中央财政管理体制29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制度29

庶族与素族30

魏晋南北朝的地主阶级30

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的特点31

鲜卑拓跋部国家的形成与发展31

“凉州之乱”与十六国时期的凉州地区31

诸葛亮评价32

谢安评价32

拓跋焘评价32

北魏孝文帝评价33

隋唐五代史·33

隋文帝“重租政策”论质疑33

隋代是否颁布均田令33

隋朝短柞而亡的原因33

元和对策案34

唐代两税法征收内容34

唐五代的藩镇割据34

安西四镇考辨34

唐代宦官研究34

唐人何时修《晋书》35

新、旧《唐书·食货志》优劣35

《新修南唐书》作者是谁35

牛希济的《文章论》与唐末五代倡教化的文学主张35

敦煌吐鲁番文书研究35

唐与回纥绢马贸易得失36

渤海国史研究36

西突厥史研究37

吐蕃史研究37

南诏史研究37

唐代的“流鬼”和“窟说”38

唐太宗评价问题38

黑水部和黑水秣褐的地域38

唐玄宗卒年辨39

李德裕评价39

陆贽的人才思想39

如何看待朱温的叛徒问题39

石敬瑭评价39

宋史·39

宋代有没有资本主义萌芽出现39

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40

北宋的品官“限田”41

宋代的科举制度41

北宋职官制度41

末代国子学向太学的演变42

北宋重文轻武政策的评价42

“等贵贱、均贫富”口号的经济内容42

宋金的和战42

宋元和明初的马球43

世界最早使用的火箭武器43

宋太祖“先南后北”方略的评价43

熙丰变法的评价43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斗争44

杨么与伪齐的关系44

张浚不值得称道45

辽代官制研究46

契丹字研究46

辽金二税户46

辽与五代的关系46

契丹的起源与族属46

辽、金、西夏史·46

契丹军队的给养来源46

金代女真社会奴隶制度的特点47

金代的民族融合47

金元时期的女真人47

女真字研究48

金世宗的历史地位48

西夏社会性质48

西夏文字典研究49

元史·49

斡亦刺贵族与成吉思汗系联姻考述49

西夏都城兴庆府49

鄂尔多斯地区在西夏历史中的地位49

凉州感应塔碑西夏文校译补正49

察合台汗国50

乌思藏宜慰司设置的年代50

元代的土地制度50

元代土司制度50

元代的合必赤51

元代的书院51

元代驿传51

元代回回人研究51

元代吏员出职制度51

蒙古早期史料和古行纪研究52

云南大理五华楼元碑的发现与研究52

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回鹘碑文研究52

成吉思汗研究52

忽必烈评价52

明史·53

元末徐寿辉农民政权的年号和国号53

明代地主阶级研究53

真金与权臣的斗争53

桑哥评述53

脱脱评价53

明清徽州佃仆制54

明代前期海外贸易的性质和郑和下西洋问题55

明代江南市镇研究56

明代宦官与江南经济56

晚明城市风尚57

明代女真研究57

福建族谱中的历史资料58

十六世纪中国与欧洲的地图交流58

西方火铳传入中国的时间58

郑和家世考证58

新发现的徐光启佚著探索59

关于张居正的评价59

关于李自成结局的论争60

关于李岩60

清史·61

清朝前期史研究61

清朝政府的经济政策61

摊丁入地62

榷关和盐政62

人丁编审和人口问题63

农村土地买卖和官民田地中的生产关系63

小农经济的再生产64

清代商业、高利贷65

清代城市和地区经济研究65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问题66

清代朋党、文字狱67

清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国家政府机构67

清朝政府的民族政策68

清代、土司制度和改土归流68

清代中外关系69

清代社会生活和民间习俗70

天地会的起源和农民起义70

努尔哈赤和皇太极70

顺治、康熙评价71

雍正、乾隆、嘉庆评价71

多尔衮、范文程、洪承畴、鳌拜评价72

顾炎武、黄宗羲和颜李学派72

钱大昕、方以智、戴震、唐甄、段玉裁等研究72

金牛山人类化石的发现与旧石器时代的考古研究73

傅山研究73

考古与文物·73

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与研究74

红山文化大型祭祀遗址75

良渚文化的新发现与新认识76

晋陕地区的龙山文化77

夏文化和早商文化研究78

江浙一带的吴越墓葬79

信阳黄国墓葬80

汉墓的发掘和研究80

汉代的铁钱和金币81

滇池区域的滇墓81

魏晋南北朝墓葬的发掘82

关于三角缘神兽镜的讨论83

集安高句丽考古83

罕见的西秦文物84

唐五代绢画84

辽墓的发掘85

青瓷器的研究85

“曹雪芹画像”的真伪之争86

中国近代史·86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86

近代爱国主义的范畴及其发展87

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贸易88

外国在华洋行势力的扩张88

东北蒙地的土地关系89

近代手工业及其与工业资本主义的关系89

清末民初若干地区的资本主义经济90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资产阶级的形成90

近代金融与公债91

汉冶萍公司的日债问题92

民国时期的经济、财政和市场92

沙俄对中国的侵略92

日本与东北煤铁工业93

近代教育事业研究93

清末民初的几种社会思潮93

金田起义及太平天国初期建制94

太平天国北伐的失败原因及北伐将领研究95

天京事变及其影响95

太平天国的田赋政策95

太平天国的科举96

太平天国的军事问题96

太平天国的宗教思想97

太平天国的对外观念与政策97

《资政新篇》研究98

太平天国新史料的发现和研究98

清政府如何筹措镇压太平天国的军费98

太平天国时期的少数民族起义和斗争99

捻军研究99

太平天国后的农业问题100

洋务运动的起止和指导思想100

洋务运动的性质及其与戊戌变法的关系100

洋务运动与中国资产阶级101

广东钱局的创办时间及铸币考订101

中法战争的性质及若干人物评价101

台湾民主国评价102

甲午战争中清军的战略102

清廷造颐和园挪用的海军费102

北洋购舰活动102

戊戌变法的性质和中心问题103

戊戌维新与近代知识分子103

山东大刀会的兴起和性质103

义和团运动研究104

自立军起义的性质104

清末新政研究104

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104

南京临时政府与临时约法105

龚自珍思想研究105

道光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决策分析105

对叶名琛不应全盘否定106

魏源的爱国与改革思想106

林则徐在新疆的活动及死因106

鸦片战争中的琦善106

洪秀全的思想及死因107

石达开研究107

曾国藩思想研究108

左宗棠的洋务思想和经营西北农业的活动108

郭嵩焘思想研究109

郑观应对官督商办态度的转变109

甲午战争中的张之洞109

李鸿章在甲午、戊戌时期活动的评价109

甲午战争和戊戌维新中的翁同稣110

丘逢甲研究110

光绪帝评价110

梁启超的“变”及其社会政治思想111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和大同思想111

梁启超的史学思想112

谭嗣同的《狱中题壁》诗及其思想112

严复的哲学思想113

黄遵宪的思想与变法活动113

孙中山研究113

辛亥革命时期若干革命派人物研究114

蔡锷评价114

王国维的生平及治史方法114

五四运动研究115

建党前后的三次论战115

共产主义小组问题116

中共“一大”和“二大”有关问题的研究和考订116

党的“四大”提出的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116

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117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国民党“一大”117

黄埔军校的性质和有关史实117

“四·一二”政变研究118

南昌起义的历史地位及有关史实118

国民党政府的改订新约运动118

新军阀混战问题119

革命根据地建设119

红军长征的目的地119

遵义会议史料的新发现和研究120

中国革命中的“左”倾机会主义120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上地政策121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党的策略转变121

国民党政府对日政策的变化121

民主党派与民主人士122

国民参政会研究122

华侨与抗日战争122

解放战争期间的几次战役123

建立东北根据地问题123

湖北“和平运动”研究123

李大钊思想研究123

邓演达思想研究124

大革命时期的冯玉样124

陈独秀研究中的若干问题124

毛泽东研究124

周恩来研究125

瞿秋白研究125

什么是世界史126

也界史总论·126

王稼祥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过程和贡献126

张闻天在毛泽东思想提出过程中的态度问题126

项英评价126

世界历史是否存在中心127

破除西欧中心论127

世界史的分期标准127

编写《世界通史》的主线问题128

《世界通史》如何体现中国特色128

开拓世界史研究的新局面129

世界古代史·130

关于《起源》的讨论130

原始社会史几个问题的研究130

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过渡131

美洲印第安人的起源131

城邦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31

古代南亚史研究132

古希腊史研究132

小国到大国直至帝国齣发展过程132

埃赫那吞改革132

古罗马史研究133

世界中世纪史·133

世界历史上的农本与重商133

日本邪马台国的若干问题133

早期朝日关系134

对封建地租形态的考察134

穆罕默德和伊斯兰教革命134

阿拉伯科学文化的成就和贡献135

中世纪西欧城市问题135

古罗斯依附农民的形成135

马丁·路德的思想及其宗教改革的历史地位136

英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136

中古晚期俄国的缙绅会议、君主制与土地制度136

俄国波洛特尼科夫起义136

加尔文教及其对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137

十五世纪末至十六世纪末的文莱137

西欧近现代史·137

世界近代史的分期137

工业革命与技术革命关系138

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与“彻底”问题138

英国和法国的圈地运动138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土地问题13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经济139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的政党政治140

法国启蒙思想研究140

雅各宾专政的阶段及历史作用141

法国大革命与近代政治制度的形成141

法国大革命中君主立宪派评价141

法兰西第二帝国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142

十九世纪后半期德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142

英布战争的性质142

法国高利贷帝国主义的形成142

德国垄断资本和希特勒的上台142

戴高乐主义的产生和内容143

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及其原因143

苏联、东欧近现代史·143

彼得一世的军事改革及俄国近代军队的建立143

四月提纲的性质144

俄国国家杜马的形成及其实质144

民意党评价144

十二月党人起义的性质及意义144

俄国产业革命的道路144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提145

1918年春列宁的社会主义建设计划145

战时共产主义的讨论145

新经济政策研究146

新经济政策初期的文化政策146

二十年代的农村经济146

1929年经济政策大转变的原因与后果147

农业集体化和集体农庄制度147

1919年匈牙利革命的独特性148

匈牙利1848年革命的历史地位148

苏联外交问题148

美国史·149

西进运动的性质和历史作用149

汉密尔顿经济思想和政策的评价149

美国奴隶制问题149

林肯评价150

改良工会主义思潮的阶级实质150

对重建时期约翰逊政府的评价150

十九世纪美国对外关系150

联邦储备制度的演变151

罗斯福政府的对外政策151

日本近现代史·152

战后美国中东政策研究152

明治维新研究152

杜鲁门政策的评价152

罗斯福新政的终止时间152

戊辰战争的意义和性质153

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民教育153

日本开发北海道的经验153

自由民权思想的源流、传播及意义154

日本近代资本主义工业化问题154

“米骚动”的社会背景154

口本军国主义的扩张及其失败154

战后日本的改革和经济起飞155

北方领土问题的由来与发展155

日本近现代历史人物研究156

印度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及其历史作用157

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形成157

英属印度的土地整理157

近代亚洲资产阶级研究157

亚洲近现代史·157

1905—1908年印度民族运动的性质及其作用158

巴沙尼及其评价158

斯里兰卡佛教复兴运动的历史作用158

西方在东南亚的殖民统治158

兰芳公司的性质159

十九世纪越南史籍中“华”、“汉”的含义159

銮披汶政府评价159

菲律宾人民的抗日斗争160

土耳其革命的性质与作用160

非洲近现代史·160

非洲民族资本和民族资产阶级160

南非种族主义统治研究161

宗教与反殖民主义运动161

早期葡萄牙侵略非洲的动因161

战后法国对非政策的转变162

恩克鲁玛晚期政治思想与实践活动评价162

非洲国家独立后的经济发展战略163

拉丁美洲近现代史·163

拉丁美洲史分期163

若干拉美国家和地区的独立问题164

拉丁美洲十九世纪初独立后经济发展缓慢的原因164

阿根廷独立后长期内战的原因和国家统一的道路164

墨西哥农村资本主义的发展165

国际关系史的研究对象165

国际关系史·165

残后拉美国家对外关系发展的特点165

桑地诺思想的特点165

马克思主义在拉丁美洲的传播165

洛加诺会议的几个问题166

绥靖政策及其破产166

对“祸水东引”论的不同看法16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第二战场问题167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167

马克思的早期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形成167

恩格斯早期的思想发展和晚期对无产阶级革命策略的贡献168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168

第一国际研究169

不应全面否定工联主义者和蒲鲁东主义者170

如何理解马克思对巴黎公社革命的态度变化170

巴黎公社内部的两派斗争和有关机构间的关系170

卢森堡和列宁在民族问题上的争论171

盖得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及马、恩对盖得派的帮助171

如何看待第二国际初期在庆祝“五一”节问题上的争论171

列宁的“一国胜利”学说和“一国建成”思想172

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思想172

列宁晚年的民族殖民地理论172

共产国际研究172

1945年希腊共产党交枪的原因173

共运史若干人物评价173

中国古代经济史论丛175

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175

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一辑)175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论战的由来与发展175

中国史问题讨论及其观点175

新书选介175

中国古代地理学史176

中国方志学概论176

浙江方志考176

东北地方志考略176

方志论集176

氐与羌176

准噶尔的历史与文物177

傣族史177

纳西族简史177

云南古代石刻丛考177

李大钊史学论集177

吴晗史学论著选集(第一卷)177

殷墟卜辞研究——科学技术篇178

中国原始社会史稿178

商周青铜器纹饰178

尚钺史学论文选集178

中国史学家传178

原始社会史178

殷周金文集录179

山东古国考179

井田制度研究179

战国策考辨179

古钱新探179

秦汉赋役制度考略179

匈奴史论文集180

魏晋隋唐史论集(第二辑)180

魏晋南北朝史论稿180

汉简研究文集180

密县汉画像砖180

四川汉代画像砖与汉代社会生活180

唐史研究会论文集181

遣唐使181

黄巢起义考181

渤海简史181

敦煌遗书论文集181

敦煌吐鲁番文献研究论集(第二辑)181

西夏研究论集182

金史简编182

《明史·佛郎机传》笺正182

李自成起义史事研究182

宋史研究论文集182

宋代社会研究182

辽史简编182

明清稀见史籍叙录183

简明清史(第二册)183

清史研究集(第三辑)183

清代经济史简编183

清代人物传稿(上编第一卷)183

绿营兵志183

近代华侨投资国内企业史研究184

清代人物传稿(下编第一卷)184

中国近代史述丛184

中国近代战争史(第一册)184

中国近现代伦理思想史184

中国近代史稿(第二、三册)184

鸦片战争史实考(修订本)185

鸦片战争史论文专集续编185

太平天国经济制度185

太平天国对外关系史185

太平天国史论文集185

湘军兵志186

李蓝起义史稿186

江南造船厂厂史(1865—1949)186

甲午中日陆战史186

唐才常和自立军186

秋瑾年谱186

李大钊年谱187

护国运动史187

五四运动史187

北洋军阀史稿187

袁世凯与北洋军阀187

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187

西方史学史概要188

世界中古史纪略188

世界史《近代史》188

第二次世界大战史188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1945)188

非洲通史简编——从远古至1918年188

美国史论文集189

日本资本主义史研究189

日本历史人物传(古代中世篇)189

法国史论文集189

俄国征服西伯利亚纪略189

外国历史名人传(现代部分上册)190

党项与西夏资料汇编(上卷第一、二册)190

清代台湾农民起义史料选编190

台湾林爽文起义资料选编190

中国近代学制史料(第一辑上册)190

辛亥革命史料选辑(续编)190

民初政争与二次革命19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影响的传入到传播191

中国国民党“一大”史料专辑191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的黄埔军校191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民运动资料191

简明历史辞典192

中国现代史大事记192

中国历史人物辞典192

重庆谈判纪实192

中国历史大事年表(古代史卷)192

史学界动态193

史学界活动简讯·193

1月·193

中国太平洋历史学会在北京成立193

中国国民党“一大”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学会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193

2月·194

福建省华侨历史学会在厦门成立暨与东南亚学会联合召开学术讨论会194

宁夏历史学会在银川召开第二次会员大会194

中外科技文化交流史学术讨论会在泉州举行194

北京市国际共运史学会举行学术年会195

3月·195

上海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召开首届年会195

4月·196

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二届年会在成都举行196

东南亚各国史暨缅甸史编写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196

成都市历史学会成196

中国人类学会东北考古人类学座谈会在沈阳召开197

重庆历史学会举行第三次学术年会暨第二次代表大会197

《历史研究》编辑部在北京庆祝创刊三十周年并向优秀论文作者授奖197

常州举办纪念太平天国将领护王陈坤书就义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198

5月·198

首次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在南京举行198

鄂豫皖苏区历史研究会安徽分会在安徽金寨县召开学术讨论会198

中国世界近代史研究会在沈阳成立199

湖北省史学会在黄石举行历史科学与爱国主义学术讨论会199

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第二届年会在广州举行199

纪念徐寿逝世一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无锡举行200

南京太平天国史学会成200

当代拉丁美洲民族民主运动学术讨论会暨中国拉丁美洲学会成立大会在烟台召开200

唐代士、庶族问题讨论会在北京举行201

6月·201

江苏省中国现代史学会在镇江召开中华民国史学术讨论会201

赵翼学术座谈会在常州举行202

中国美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成都召开202

中国史学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联合举办全国首次爱国主义优秀通俗历史读物评选活动203

纪念袁崇焕诞辰四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广西藤县召开203

第二次全国妇运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4

新编县志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204

7月·204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在北京召开清史国际学术交流会204

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天津举行205

探讨第一次国共合作历史功绩等问题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举行205

8月·205

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学会在延吉市召开学术讨论会206

全国首届金史及女真史学术讨论会在哈尔滨举行206

世界中世纪史学术讨论会在哈尔滨举行207

首次孔子法律思想讨论会在济南举行207

南京古都学会成208

《资治通鉴》学术讨论会在长春召开208

全国第一次傅山学术讨论会在太原举行208

西方史学史教材编写会在成都召开209

第三届国际中国科学史讨论会在北京举行209

明末农民战争史学术讨论会在秦皇岛召开209

中国古文字研究会第五届年会在西安召开210

河南省委党史资料征编委员会会议在郑州举行210

贵阳召开纪念杨元保、杨龙喜起义一百三十周年学术讨论会210

中国中日关系史研究会在北京成立211

9月·211

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研究会第四次学术讨论会在大连召开211

甲午战争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威海举行211

全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212

全国孔子教育思想学术讨论会在曲阜召开212

先秦史学会第二届年会在开封举行213

孔子思想座谈会在北京召开214

10月·214

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五届年会在青岛举行214

日本历史人物学术讨论会在重庆举行214

湖南劳工会学术讨论会在大庸召开215

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在安阳举行215

中国法国史研究会第四届年会在西安召开216

山东省历史学会庆祝建国三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在益都举行217

李大钊诞辰九十五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河北乐亭召开217

日本近现代史学术讨论会在苏州召开217

中国英国史研究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在桂林召开218

印度史讨论会在杭州召开219

近代中国会党问题学术讨论会在上海召开219

全国非洲史学术讨论会在贵阳举行220

湖北省楚史研究会在襄樊召开年会220

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和中国古外销瓷研究会在四川邛蛛举行年会220

中国宋史研究会在杭州举行年会220

全国首届体育史论文报告会在南京举行221

燕文化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221

孟子学术讨论会在山东邹县举行222

11月·223

首次全国史学理论讨论会在武汉举行223

浙江太平天国史学术讨论会在金华召开223

第一国际成立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西安召开223

欧洲法西斯主义专题学术讨论会在烟台举行225

中国近代文化史学术讨论会在郑州举行225

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在成都成立226

全国首届左宗棠历史评价学术讨论会在苏州举行226

全国抗日根据地学术讨论会在镇江举行227

中国民族史学会在北京召开首次工作会议228

孙中山学术讨论会在广州——中山市举行228

山西省历史学会纪念《资治通鉴》成书九百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太原举行229

“魏晋玄学”学术讨论会在北京举行229

中国民族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在南宁举行230

全国古都学术讨论会在南京召开230

明代壮族抗倭女英雄瓦氏夫人学术讨论会在广西田阳召开230

纪念光复会八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杭州举行231

12月·231

百越民族史学术讨论会在海南岛召开231

华南师范大学在广州讨论孔子教学论思想232

江苏省中国经济史研究会在无锡成立232

陕甘宁根据地历史讨论会在兰州召开232

徽州召开纪念戴震诞辰二百六十周年学术讨论会232

纪念丘逢甲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学术讨论会在广州——梅县——蕉岭举行233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召开233

中国史学会举办《中国历史学年鉴》创办五周年茶话会234

浙江省历史学会在杭州举行年会234

陈庆华逝世235

于省吾逝世235

中外学术交流简讯·236

1月236

2月236

3月236

4月237

5月238

6月239

7月239

9月240

8月240

10月242

11月242

12月243

考古文物新发现245

北京市·245

琉璃河发现西周时期燕国都蓟城址245

地坛皇祇室大修发现文物245

河北省·245

晋县发现唐代药物加工器具245

平山县发现又一方苏东坡砚台245

抚宁县发现明代石炮和礦石245

金山岭长城发现戚继光戍边碑245

新绛县发现金代乐舞砖雕墓246

吉县发现清代长城246

芮城县社员献出三尊唐代石雕佛像246

内蒙古自治区·246

喀喇沁旗发现夏家店下层文化石磬246

太原市发现“西山大佛”遗迹246

襄汾县发现龙山文化大型遗址246

山西省·246

平朔汉墓又发现有纪年文物246

牛河梁一带发现原始神殿遗址247

吉林省·247

彰武县发掘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和古墓群247

双辽县发现两座辽墓247

海城县发掘出旧石器时代人类洞穴遗址247

营口县金牛山发现完整的猿人化石247

辽宁省·247

察哈尔右翼前旗境内又清理了七座辽墓247

德惠县征集到一枚辽代银质符牌248

黑龙江省·248

哈尔滨市东南郊发掘一座早期金墓248

大庆市居民捐献清官旧藏《蚕织图》和《瑶池醉归图》248

庆安县发现孟子家谱248

山东省·248

昌乐县发现奴隶墓葬群248

淄博市发现西周至战国古墓群248

临朐县发现北朝石佛像248

济南市发现北齐时期墓葬248

荥阳县发现仰韶文化纺织品249

青台遗址发掘出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珍贵文物249

河南省·249

偃师县发现商代前期城址249

伊川县发现战国晚期盛酒陶罐249

沂蒙山区发现蒲松龄佚著《七言杂文》249

淄博市发现蒲松龄佚著《药崇全书》传抄本249

临朐县出土唐代特大经幢249

淄博市发现蒲松龄《拟表》手稿九篇249

唐家湾发掘一座南宋墓250

徐州市发现汉代兵马俑250

江苏省·250

吴淞口出土清代抗英紫铜炮250

松江县发现两对大元宝250

青浦县发掘新石器时代至宋代墓葬250

上海市·250

开封市发现宋代东京汴河州桥250

新安县发现北魏石窟250

偃师县杏园村发现东汉壁画墓250

南京市发现反映太平天国时天京战事的“哭丧碑”251

金坛县找到段玉裁墓碑251

南京市发现江宁织造府西花园遗址251

南京市发现明初海国公吴桢墓251

南京市发现明嘉靖铜雕母钱251

江阴县顾山乡发现《文选》编选者粱萧统洗砚池251

南京市发现三国墓葬251

安徽省·252

安庆市发现孙中山书写的“天下为公”扇面252

浙江省·252

上虞发现两座商代晚期龙窑252

东阳县发现大批明清木雕艺术建筑252

镇海县发现林则徐手书碑刻252

镇海县发现反帝斗争炮台四座252

镇海县发现中法战争“督师御敌处”碑252

秋瑾家世资料发现252

南昌市出土《滕王阁序》碑253

广昌县发现汤显祖佚文三篇253

景德镇出土一批明永乐宣德官窑残缺瓷器253

丰城县连续发现罕见宋代瓷枕253

高安县发现北宋瓷塑观音253

高安县发现一处一千多座古墓葬群253

江西省·253

宜春市郊发现古墓群253

福建省·254

崇安县发现一座罕见的汉城遗址254

武夷山区发现两座隋代墓葬254

松溪县发现宋代路碑254

台湾省·254

恒春半岛发现史前遗址254

高雄市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黑陶254

湖北省·254

宜都县发现新石器时代早期城背溪文化遗址254

大悟县发现黎元洪的族谱255

古丈县发现战国楚墓和楚文物255

麻阳铜矿发现东周时代矿井255

湖南省·255

随州市又发现一个战国晚期的古墓群255

大冶县发现东周古城遗址255

江陵县发现吴王夫差青铜矛255

随州市发现大范围古文化遗址255

广东省·256

海南岛崖县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遗迹256

翁源县发现石峡文化遗址256

大埔县发掘一座商代墓葬256

广州市发掘第二代南越王墓256

南澳县发现郑成功之父的“功绩”碑刻256

广西壮族自冶区·256

富川县发现明清边寨军事古城256

贺兰山首次发现西夏火葬墓257

陕西省·257

贺兰山东麓发现西夏国离宫遗址257

西乡县何示湾发掘一处仰韶文化遗址257

甘肃省·257

宁夏回族自治区·257

敦煌文物研究所发现东汉五弦琴谱257

秦安县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殿堂式房屋257

固原县发掘一座北周墓葬257

凤翔县探明早期的秦都雍城258

西安市大雁塔被发现是唐代原物258

临潼县出土南北朝鎏金铜佛二百六十二尊258

扶风县发现三件西周青铜簋盖258

西安市发现三处唐代城门遗址258

秦始皇陵北面出土先秦陶水管等文物258

西安骊山又发现原始遗址258

扶风县刘家村发掘出一批周人迁往岐山以前的墓葬258

武功县郑家坡发现先周遗址258

西安市郊出土稀世的唐代绢画259

凤翔县发掘一批中唐时期的人殉墓葬259

扶风县于法门寺宝塔发现宋元佛经25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9

尼勒克县发现东周时代的铜矿和炼钢遗址259

和田县发掘一处汉墓群259

拜城县发现一座千佛洞259

四川省·259

炉霍县发现大型藏族古墓群259

绵阳市出上南北朝文物259

西藏自治区·260

拉萨北郊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260

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发现原始崖画260

乃东县发现古墓群260

大邑县刘文彩庄园发现天王府家具260

呈贡县龙潭山古人类遗址2号洞发现古人类头骨260

云南省·260

麻栗坡县和丘北县发现原始崖画260

现代已故史学家(按逝世先后为序)261

邵循正 张寄谦261

李济 李光谟264

谢国桢 商传267

容庚 曾宪通269

韩儒林 陈得芝 邱树森271

尹达 谢保成274

方国瑜 木芹277

历史新书、再版书书目 中国版本图书馆279

一、史学理论、专题史279

书目、论文索引279

二、古代史282

三、近、现代史284

四、世界史288

中国史论文索引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社291

一、历史学291

(一)总论291

(二)史学理论与方法292

(三)专题讨论293

(四)史学史295

二、专史301

(一)哲学史301

(二)经济史303

(四)科技史304

(三)文化史304

(五)民族史306

(六)地方史、历史地理310

(七)中外关系史314

(八)考古与文物315

三、断代史316

(一)古代史316

(二)近代史371

(三)现代史400

世界史论文索引 世界历史研究所 裴慧敏422

一、总论422

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423

三、国际关系史424

四、亚洲史425

五、非洲史427

六、苏联、东欧史427

七、西欧史429

八、美国、拉丁美洲史431

附录436

建国以来世界史问题讨论简介 上海市历史学会436

古代史436

中世纪史451

近代史463

现代史488

中国年鉴出版情况一览表517

编后52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