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书法教程【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实用书法教程
  • 吴柏森,金小萍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
  • ISBN:7806225250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38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实用书法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 录1

序 吴柏森1

楷书3

第一学期楷书基础知识3

第一节书法概述3

第二节执笔法及写字姿势5

第三节文房四宝简介7

第四节选帖及临帖11

第五节笔法13

第六节中锋14

第七节运腕18

第八节笔势20

第九节笔意22

第十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1)24

第十一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2)25

第十二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3)27

第十三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4)29

第十四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5)32

第十五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6)34

第十六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7)36

第十七节书法常用术语讲解(8)39

第二学期楷书名家名帖41

第一节钟繇及其用笔特征41

第二节《郑文公碑》43

第四节《张猛龙碑》45

第三节《张玄墓志》45

第五节隋《龙藏寺碑》48

第六节欧阳询及其用笔特征48

第七节虞世南及其用笔特征51

第八节褚遂良及其用笔特征52

第九节薛稷及其用笔特征53

第十节李邕及其用笔特征55

第十一节颜真卿及其用笔特征57

第十二节柳公权及其用笔特征58

第十三节钟绍京及其小楷《灵飞经》62

第十四节赵佶及其“瘦金体”64

第十五节赵孟頫及其用笔特征65

第十六节文征明及其用笔特征67

第十七节从敦煌遗书看楷书的发展变化69

行书75

第三学期行书基础知识75

第一节行书概述75

第二节行书的用笔77

第三节行书点画写法77

第四节露锋在行书中的应用80

第五节点画的呼与应82

第六节行书的韵律82

第七节行书的结体84

第八节疏密与参差86

第十节正与奇89

第九节向背与迎让89

第十一节入帖与出帖92

第十二节生与熟94

第十三节心情与环境96

第十四节行书的墨法96

第十五节章法98

第十六节行书的学习步骤101

第十七节行书的创新101

第四学期行书名家名帖106

第一节王羲之《兰亭序》106

第二节怀仁集右军《圣教序》109

第三节王献之《鸭头丸帖》109

第四节王珣《伯远帖》112

第五节颜真卿《祭侄稿》113

第六节杨凝式《韭花帖》115

第七节李建中《土母帖》117

第八节苏轼《黄州寒食诗》119

第九节黄庭坚《松风阁诗》121

第十节米芾《蜀素帖》122

第十一节蔡襄行书125

第十二节鲜于枢行书127

第十三节董其昌行书129

第十四节张瑞图行书132

第十五节王铎行书134

第十七节何绍基行书136

第十六节傅山行书136

草书143

第五学期草书基础知识143

第一节草书概述(上)143

第二节草书概述(下)144

第三节草书的结体147

第四节草法四要素149

第五节草书章法(上)151

第六节草书章法(下)154

第七节草书的学习法154

第八节草书的创作156

第九节章草概述158

第十节章草名家名帖160

第十一节小草概述165

第十二节小草名家名帖(上)166

第十三节小草名家名帖(中)170

第十四节小草名家名帖(下)174

第十五节大草概述180

第十六节大草名家名帖(上)183

第十七节大草名家名帖(下)186

第六学期草书欣赏及中国书法简史193

第一节欣赏的前提193

第二节草书美的原理195

第三节线条美197

第四节结构美199

第六节气韵美201

第五节笔势美201

第七节风格美203

第八节抽象美205

第九节矛盾中的书法艺术207

第十节中国书法史的揭幕209

第十一节小篆及隶书的形成211

第十二节各种书体已全面具备的汉朝213

第十三节魏晋南北朝是书法艺术的顶峰215

第十四节隋唐的极盛时期218

第十五节新意盎然的宋四家220

第十六节元明书法不脱先朝藩篱222

第十七节几经波澜的清朝书艺224

第一节篆书简史概述(1)231

篆书231

第七学期篆书基础知识231

殷商时期的篆书——甲骨文233

第二节篆书简史概述(2)233

商周时期的篆书——金文236

春秋战国时期的篆书——六国古文236

先秦时期的篆书——籀文236

秦汉时期的篆书——小篆236

第三节《石鼓文》——篆书入门236

学习篆书的临写工具238

第四节《石鼓文》运笔方法(1)238

第五节《石鼓文》运笔方法(2)241

横、竖画及字课临习241

半弧、环弧及字课临习245

第六节《石鼓文》运笔方法(3)245

长弧、圆弧及字课临习248

第七节《石鼓文》运笔方法(4)248

曲弧、弧尾及字课临习250

第八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1)250

第九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2)252

第十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3)254

第十一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4)255

第十二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5)257

第十三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6)258

第十四节《石鼓文》结构特点及临写图例(7)260

第十五节篆书的笔顺261

第十六节篆书的章法268

第十七节篆书的临摹、创作与款识方法271

第八学期篆书名家名帖277

第一节 中国书法的序幕——甲骨文277

第二节奇肆豪放的《散氏盘》278

第三节端庄精严的《毛公鼎》279

第四节朗若星空话《虢盘》280

第五节 曲线的韵律——秦汉瓦当书法281

第六节严谨刻板的秦篆和李斯282

第七节宽博流丽的《二袁碑》284

第八节标新立异的《天发神谶碑》285

第九节“铁线”开山说“笔虎”286

第十节走出古法的完白山人287

第十一节通达灵活的赵之谦288

第十二节玉树临风的吴让之289

第十三节温婉典雅的杨沂孙291

第十四节高古浑穆的吴大澂292

第十五节大气恢宏的吴昌硕293

第十六节清姿静穆的王福庵294

第十七节厚积薄发的罗雪堂295

隶书301

第九学期隶书基础知识301

第一节隶书简史概述(1)301

第二节隶书简史概述(2)303

第三节隶书极则——《礼器碑》技法特点305

第四节《礼器碑》临写技法308

点例字课一311

第五节《礼器碑》临写技法311

点例字课二312

第六节《礼器碑》临写技法312

撇例字课313

第七节《礼器碑》临写技法313

横、捺、钩例字课315

第八节《礼器碑》临写技法315

点、竖、折钩、折、弯钩例字课317

第九节《礼器碑》结构特点317

第十节《礼器碑》隶法举要(1)319

第十一节《礼器碑》隶法举要(2)320

第十二节隶书笔顺、笔病分析323

第十三节《礼器碑》结构分析(1)328

第十四节《礼器碑》结构分析(2)329

第十五节隶书的章法330

第十六节选帖、临帖、出帖331

第十七节《礼器碑》临写外题335

第十学期隶书名家名帖338

第一节汉简——承前启后的隶书先声338

第二节大巧若拙的《开通褒斜道刻石》341

第三节高古飘逸的《石门颂》343

第四节秀若青松的《曹全碑》345

第五节风神洒脱的《孔宙碑》347

第六节方严古拙的《张迁碑》348

第七节凝重雄浑的《鲜于璜碑》349

第八节端庄遒劲的《史晨碑》351

第九节古茂流丽的《《华山碑》352

第十节宽博爽利的《封龙山颂》353

第十一节沉厚肃穆的《乙瑛碑》354

第十二节憨重丰腴的《衡方碑》356

第十三节疏宕瑰丽的《西狭颂》357

第十四节清代隶书中兴的契机——兼谈金农“漆书”的意义358

第十五节碑学大师邓石如360

第十六节堂皇博大的伊秉绶362

第十七节妙腕超然的何绍基363

后记 金小萍3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