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跨越式大发展 三水“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2006年-2010年【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跨越式大发展 三水“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2006年-2010年
  • 佛山市三水区发展和改革局综合开发研究院编 著
  • 出版社: 佛山市三水区发展和改革局综合开发研究院
  • ISBN: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15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6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跨越式大发展 三水“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研究 2006年-2010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三水“十一五”需要怎样的战略与步伐?1

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研究3

一、三水“十五”期间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社会成就3

(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经济实力不断提升3

(二)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民收入不断提高,水产业、畜牧业和蔬菜业成为农业三大支柱产业3

(三)工业增长迅速,招商引资有所突破,园区经济取得发展4

(四)城市化战略得以确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取得大发展5

二、三水“十一五”仍将面临诸多问题和障碍6

(一)经济发展主要是依靠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6

(二)粗放型经济高速增长与环境保护压力的矛盾冲突日益突出7

(三)产业集中不明显,主导产业规模偏小,多分布在附加价值较低产业8

(四)各镇经济发展极不均衡,由南向北呈阶梯递减趋势10

(五)仍处于吃饭财政阶段,建设资金短缺10

(六)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不能完全满足经济发展需要11

(七)人才数量偏少、劳动力整体层次低、技能型人才短缺12

(八)“十五”后期第三产业加速增长,但增长率较低,第三产业比重下降13

三、“十一五”是三水发展的最关键阶段,要求三水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14

(一)三水面对周边各区日趋严峻的挑战14

1.周边城市经济发展加速,给三水带来了巨大发展压力14

2.周边地区产业结构的雷同加剧了城市之间的竞争15

3.与周边地区相比,税收占GDP比重较低,增长速度较慢,使得三水财政对经济的支持较弱16

(二)三水面临产业转移机遇、区域经济合作机遇、政策机遇16

1.国际产业转移为三水带来产业发展机遇16

2.区域经济发展为三水带来更多合作发展机遇17

3.国家宏观政策为三水带来更多灵活发展机遇17

四、以三水的经济基础与要素基础,“十一五”期间能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大跨越18

(一)三水改革开放多年发展积累了相当的经济实力,形成了二、三、一的产业结构,工业发展呈现了集约化态势18

(二)三水区位与交通优势明显;后发的三水又拥有比较充裕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相比工业发达地区保护良好,使三水吸引高附加值产业有较强的比较优势20

五、三水“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一跨越式发展的指标与实质21

(一)三水“‘十一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总体战略含义与要求21

(二)跨越式发展战略前景描述22

(三)总体战略目标的实质内容24

(四)跨越式发展战略下,三水经济社会2020年远景描述25

六、三水“十一五”跨越式发展战略路径-工业强区是必然选择25

(一)三水三次产业中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最大26

(二)以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判断三水仍处在工业化过程中27

(三)以四大标准综合判断三水处于工业化中期前半阶段27

1.按波特经济发展阶段理论三水经济社会发展处于要素驱动向投资驱动过渡阶段27

2.按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三水高于工业化中期28

3.按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标准三水处于工业化中期29

4.按就业结构标准三水工业化进程还有待发展30

七、三水跨越式发展战略对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各产业发展数量比重的要求32

(一)跨越式发展要求进一步提升第二产业比重32

(二)跨越式发展战略对各产业增加值的数量要求33

八、三水“十一五”工业要适度重型化、传统产业要和高新技术结合发展,打造“橄榄型”工业结构,构建具有强大区域竞争力的现代新型制造业基地34

(一)工业适度重型化34

1.对于处于工业化中期前端的三水,重工业应起主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34

2.积极承接国际及区域内产业转移实现工业适度重型化36

3.以产业链为纽带发展产业集群,形成适度重型化工业的三个突破口——汽车配件、铝业、石油化工37

(二)传统产业与高新技术结合发展41

1.以饮料产业链打造三水饮料配套产业群41

2.运用高新技术对有污染的水泥、陶瓷业进行改造提升42

3.鼓励纺织业技术改造升级,逐步限制发展纺织业44

4.择机通过在一般工业基础上进行产业升级和承接国际电子信息技术转移发展高新技术产业45

5.发展现代医药健康产业,吸引和发展中药现代化科技企业和医疗器械企业47

(三)充分利用三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发展壮大产业集群47

九、三水“十一五”要以基础投资促进城市优化,以旅游、物流、地产带动服务提升,建设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完善的一流城区48

(一)以基础投资促进城市优化48

1.“十一五”要将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市优化战略的重中之重49

2.从战略高度搞好江南新区开发规划,加快新区开发建设进度,把江南新区建设成三水的生态旅游、休闲、娱乐新区49

3.完善区内交通网络,重点建设江南与江北交通联接、东部工业板块交通主干网络50

4.“十一五”急需解决电力供应的缺口,力争上马新的电力机组51

5.尽快落实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保障工业发展的需要52

6.拓宽融资渠道,改革投融资体制,可以考虑成立“三水发展”上市融资,解决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瓶颈53

(二)以旅游、地产、物流带动服务提升53

1.贯彻东西板块的战略思路,将三水大道以西打造为以旅游休闲度假、商贸物流等为主的服务业板块54

2.加快云东海区恢复利用,发展集休闲度假、会议、教育培训与房地产为一体大旅游模式54

3.以西南组团人口增长和经济大发展为契机,发展地产业55

4.立足水运、以三水港为支点,逐步扩展到铁路与公路,形成港路衔接发展态势;打造物流园区,实现物流与商贸相互带动发展56

十、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发展关系,以“现代都市型生态农业”为基本定位,大力推进农产品深加工、延伸农业产业链,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流通市场、培育市场中介58

(一)三水农业定位与未来发展路径选择58

(二)三水农业现状及三大突出问题59

(三)三水农业未来发展战略思路重点60

(四)根据三大问题,推进三大举措,促进农业产业化60

1.推进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二次增值60

2.培育龙头企业61

3.大力发展流通市场、培育市场中介61

(五)2010年农业发展规划指标62

十一、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与引进技术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以产业技术为重点的自主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62

(一)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63

(二)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建设63

(三)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支撑服务体系63

(四)加强行业性区域自主创新体系建设64

十二、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绿色GDP,提升城市环境承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三水64

(一)研究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学发展观指标体系,并逐步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65

(二)“十一五”要努力建设具有三水特色的“点、线、面”循环经济试点体系66

(三)三水未来要控制好增量污染并大力降低存量污染67

十三、保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打造和谐三水、安康三水68

(一)教育与科技68

1.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推进教育全面发展68

2.多种方式提高三水产业工人素质,使三水具备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69

3.建立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各层面对科技创新投入、培育科技创新环境69

(二)医疗卫生70

1.加快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70

2.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70

(三)文化体育70

1.三水要依托城市特色发展特色城市文化70

2.普及群众体育,发展竞技体育,完善体育设施,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71

(四)精神文明与社会综合治理72

(五)扩大就业、完善社保72

(六)城乡统筹、协调发展73

十四、三水“十一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制度保障建议74

(一)理顺政府管理体制,构建服务型高效政府74

(二)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宣传,分园招商、项目流动,利益共享”的新机制协调区镇关系,建设产业集群74

(三)通过适度优化对镇级政府经济社会考核指标,促进各镇与园区的专业化分工76

(四)采取开发与控制并举的做法,提高土地的集约利用76

(五)正确对待和处理好“失地农民”问题,做好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77

(六)要努力创造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为三水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氛围78

十五、三水“十一五”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重点工程建议79

(一)产业工程79

(二)“西南组团”建设工程79

(三)交通运输工程79

(四)能源工程80

(五)水利建设工程80

(六)供排水建设工程81

(七)科技创新工程81

(八)环保生态工程81

(九)文化、旅游工程81

第二部分 专题研究83

专题研究一:三水“十一五”宏观指标分析与预测83

专题研究二:三水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指标衡量与分析判断101

专题研究三:产业转移趋势、特点与对策建议113

专题研究四:产业集群、专业镇与产业链研究12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