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 张连映,张跃浪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12583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1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31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第一编 毛泽东思想13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13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萌芽的社会历史背景13

一、五四运动前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探索13

二、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5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萌芽的社会历史条件17

一、党对民主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为毛泽东思想的萌芽奠定了基础17

二、五卅运动为毛泽东思想萌芽提供了丰富生动的素材19

三、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问题为毛泽东思想萌芽提出了必要性20

一、《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21

第三节 毛泽东思想萌芽的基本内容21

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22

第二章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24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探索民主革命新道路24

一、大革命失败24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革命的新道路25

第二节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8

一、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条件28

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9

三、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29

第三节 反对本本主义和根据地建设30

一、反对本本主义30

二、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和土地革命总路线32

第四节 人民军队建设和人民战争思想33

一、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33

二、人民战争思想35

第五节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37

一、王明“左”倾错误和第五次反“围剿”失败37

二、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38

第三章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40

第一节 毛泽东思想成熟的社会历史状况40

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40

二、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41

一、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方针42

第二节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42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44

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45

第三节 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和论持久战47

一、《抗日救国十大纲领》47

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48

三、《论持久战》49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50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51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55

第五节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建设57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57

二、党的建设58

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60

四、整风运动61

第六节 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62

一、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62

二、抗日战争胜利及其意义63

第四章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一)66

第一节 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主张66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66

二、和平民主团结建国的主张67

第二节 解放战争胜利的战略思想、方针和原则68

一、“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论断68

二、解放战争胜利的方针和十大军事原则69

第三节 将革命进行到底和“两个务必”思想72

一、将革命进行到底72

二、工作重心转移和“两个务必”思想72

第四节 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74

一、《论人民民主专政》74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76

第五章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二)78

第一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78

一、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国内形势78

二、《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79

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80

一、民主政治建设的新起点81

第二节 走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81

二、《论十大关系》82

三、《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83

第三节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三个世界”理论83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83

二、不畏世界强权84

三、“三个世界”理论85

第二篇 邓小平理论87

第六章 邓小平理论的萌芽87

第一节 生产关系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和使群众满意87

一、20世纪50年代末党在指导思想上开始出现严重失误87

二、生产关系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和群众满意的思想88

一、“文化大革命”使全国陷入动乱局面90

第二节 把国民经济搞上去90

二、把国民经济搞上去的方针和结束十年动乱92

第七章 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94

第一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94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9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95

第二节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97

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历史重大转折97

二、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97

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98

四、对外开放100

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01

第三节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01

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04

第四节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4

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4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明显成效106

第八章 邓小平理论形成体系108

第一节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108

一、深化经济体制改革108

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110

三、扩大开放112

第二节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14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115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116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常抓不懈118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1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过程119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涵义和基本特征120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基本路线122

第四节 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思想123

一、“三步走”的发展战略123

二、科教兴国的思想124

第五节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127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过程127

二、“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128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130

第六节 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外交战略133

一、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133

二、新时期的外交战略135

第九章 邓小平理论的发展139

第一节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139

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的严峻考验139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根本问题140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141

四、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大意义144

一、基本路线要一百年不动摇145

第二节 发展是硬道理145

二、“三个有利于”标准146

三、共同富裕的途径和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147

四、发展是硬道理148

五、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15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151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152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框架153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155

四、建立健全宏观调控体系157

第四节 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59

一、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159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160

一、十五大丰富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特征的认识162

第五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162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纲领163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政治纲领164

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165

第三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67

第十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内涵167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167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方位16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171

第二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涵173

一、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173

二、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174

三、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75

四、“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176

第三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177

一、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177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内涵178

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179

第十一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地位和内容182

第一节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82

一、党的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182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183

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184

四、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85

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经验188

第二节 基本经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188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0

第三节 新世纪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建设192

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92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96

三、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98

第四节 国防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199

一、国防和军队建设199

二、“一国两制”和实现祖国统一200

三、国际形势和对外工作201

第五节 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2

一、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202

二、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4

第十二章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207

第一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7

一、重温“两个务必”思想,发扬求真务实精神207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208

第二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209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10

二、五十五年来党执政的主要经验211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213

第三节 沿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开辟的道路不断前进215

一、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215

二、当代青年要肩负起历史的责任216

参考文献21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