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虎门历代诗选【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虎门历代诗选
  • 钟淦泉,杨宝霖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40656417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69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73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虎门历代诗选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凡例1

卷一 宋李用题画四首春景6

夏景6

秋景6

冬景6

李春叟11

哭张元吉11

挽赵秋晓(七首)12

题云溪寺13

登粤秀山13

钓鳌台14

文丞相兵挫循州,诗以迓之14

送熊飞赴文丞相麾下15

卷二 明(一)邓组枯梅19

邓渊20

祁公庚辰殿试对策,几万言,佥谓宜擢文魁,因姓名音近御讳,不便传胪,乃抑置第二甲第二名20

陈圭21

靖康海市21

邓素庵22

柬塾师二绝22

郑敬23

廉泉陪吴令尹游,分韵23

陈猷25

京口寄莲溪方表兄25

飘屋奉和莫邑侯景渭26

又26

寄石湾刘一元27

送同年郑谷香归里27

赠戴竹堂28

陈志敬30

寿祁兰窗先生30

挽王洞山30

题祁氏榕湾别业31

谭清海37

怨妇吟(五首)37

赠潘侍御38

尹昆选宅赏菊39

塞上答沈殿元(四首)39

山海关40

寄林坦之兄弟41

金陵即事41

湖上忆归42

感秋42

代阿陈寄周四43

上河舟中饮别王席珍43

八月十五,予将远游,诸少年会饯于濠梁之上,交酬错杂,激羽飞觞,兴至,引笔遂成数律(三首)44

清远峡45

白云洞46

出京46

邻霄台47

饯别圆沙亭47

秋日过绿水园,怀罗浮先生48

送林坦之游楚,并询其兄新化令定宇48

送陈忠甫解官游南岳49

暮秋怀祁羡仲、李敬可49

西游别贞后50

杭州赠妓50

望湖亭为黎武解元作51

卷三 明(二)邓南珍思隐堂57

邓弦58

书画四景陂亭朝霭58

澧水澄澜59

东新渔唱59

西上樵归59

陈履63

夏杪,将赴吴门,有怀张幼于,和《停云》》四章63

归鸟(四首选二)64

湘云径64

山矾障65

村居杂咏66

陪给谏岘山夕酌66

灵济宫夜坐66

迎春用汪太学禹乂元日见贻韵67

寄汪禹乂67

水晶庵同思成听琴67

飞来寺68

甲子,叛兵广州,师大溃,将失律也。慨然赋之,以纪其事68

又69

又69

别弟德本69

春日过徐氏园亭观梅70

寄怀谭一丈迁居省中70

雨后汉江大涨,放舟东下,怅然赋此71

春日过何侍御园亭71

怀姚太守熙载72

寄寿蔡姊丈日省72

得王百谷书73

落花73

游越台登楼74

小金山74

怀谭祁李三山人(谭永明、祁子羡、李子春也)75

谭永明归自白云,讯之76

登太白酒楼,怀袁茂文学宪(三首)76

端午述怀77

漳河道中怀梅禹金78

西湖吊岳武穆78

梁思立、谭永明、梁公益偕宗弟忠甫出饯林氏水楼赋别,得「中」字79

闻边报有感79

渔阳署中旅怀80

哭祁羡仲80

哭德本弟(三首)81

和答傅侍御伯俊82

庐陵访欧博士桢伯82

甘露园为宫詹何仁仲题83

种竹84

除舍84

道场山纪游85

古意85

夏日忆家园86

和怨诗楚调86

送梅德涵令缙云87

春日邀彦吉集烟雨楼漫赋88

老仆行89

舟中鼠90

春夜集张幼于宅观灯,醉后放歌91

九日舟中独酌,醉后放歌怀海内诸子91

卷四 明(三)钟昌风洞山98

兰亭雨霁98

寄云仙宗室98

望南斗山99

秋日营堡登眺99

淮安望炀帝行宫100

九日登东楼100

元宵答陈弦江101

元夕年丈陈德基署中宴集,谢赋101

陈廷封103

抗疏亭(有序)103

凤西草堂漫兴104

秋月闻琴104

李同芳106

小园即景106

渔父106

陈都108

梅花108

经东莞伯故里108

游海幢寺109

李如榴110

题《丛桂长春图》》寿袁景庵(录一)110

闲亭晚眺110

辛亥春日读书凤台社中,此先君论文地也,感而赋之111

赠邓虚舟参藩抗疏南还111

喜门人见过112

挽弟112

王元俸113

秋怀(二十首)113

游洞岩121

月夜泛舟122

卷五 明清陈光廷感怀125

送别125

又126

武康署中有感126

牛渚遇风126

粤山远眺126

孟春野望127

望罗浮127

刘阮天台图128

孤雁128

冬节有感129

客邸中秋有感129

泛舟东向130

邸次东向130

又131

横塘过罗辉侯绿绕旧斋131

己未冬,过横塘见溪旁梅花132

候雁132

仙湖中听琴133

陈光瑜134

六世祖垄前,新妇石仙迹在焉,前人题咏多矣兹因省墓,触目漫成数律134

又135

又135

又136

又136

又137

陈燕明138

赴选留别凤冈公族138

留别弟次公139

庚午花朝,奉陪于大中丞成龙谒庙139

查饥(有序)139

发赈(有序)140

赠莪珍钱夫子140

登坛山(有序)141

简授完令,出都话别侄丽酉141

祭尧帝庙(有序)142

钟宪章143

学馆即事143

游观山寺旷怡亭144

畅远亭步余堂翁韵144

吴城春色144

访友145

河头早发145

赠别黎亮采还乡145

任信宜思考妣146

贺侄孙定海游泮146

月夜舟回信宜与门人147

答陈未峨用原韵147

《旅夜听雨》步柳同寅韵148

次夜用前韵148

步《雨解炎热》柳寅兄韵149

送友离信宜任149

怀友150

秋夜对月有怀南中诸友150

送南海衙官周世用151

登望湖亭149

其二152

其三152

入北153

倦舟153

送弟月熙回莞娶媳154

饮萧道平息阴庐学馆154

旅馆中秋(癸丑)155

九日旅怀(庚戌)155

其二156

其三156

其四157

除夕(庚戌)157

巡崖渡夜梦二先兄与四先弟,醒而志感158

卧病158

早梅159

岁暮(丁亥)159

春日偶成(丁丑)160

答李芳子 是年馆居乐城160

学馆新成(辛卯)161

其二161

琼南四景黎母梳髻(在五指侧)162

其二162

佛子剃头(在文昌海滨)163

水口金牛(在乐会东侧)163

丁酉下第,复琼,道阻海安港外,登徐闻塔有感164

舟中有怀佛山发船回河头,时庚子164

其二165

其三165

江行遇盗166

其二166

勖门人167

万州城夜聚167

试前一日,同友集万州学署夜饮168

旅馆招饮重阳酒168

又步李兄酌韵169

陈煌170

移村借居170

移村后,秋日过故居有感171

又171

山居172

又172

和干之黄社长蜈江筑隐173

卷六 明清文超灵挽陈澄如妻方馨娘诗177

寿李对翁178

郑武179

己未暮春送郭青霞先生归江南179

村居179

赠别罗桐原180

送吴淡庵先生游楚中180

云隐寺书怀180

赠别徐苹村大司丞181

古意181

陈龙驺183

含笑花183

西园夜雨183

寄怀宜章尹陈履吉184

秋怀184

又185

霜降后,痛界外祖茔不得瞻扫185

送陈镇台还都186

还乡后悲秋186

移村后当秋有感187

送寰清上人归石岗187

暮冬解帐,送别蔡清苡兄弟归新安188

立秋日雨188

答赵启贤舅氏宜章见寄189

春客循州,喜识罗子又千,即席分赋189

乙巳仲冬,过海幢澹归太师惠教《丹霞集》,讽诵之余,恍若身游,因得二律190

又190

乙未仲春,奉送岱清陈夫子北归,敬赋三律191

又191

又192

鹅城慰文开士192

冬夜寄怀赵胤千193

陈禩杰194

生朝194

二亲墓,远属荒边,七载迁移,松楸冷落。己酉春,幸逢展界,满意清明恭谒,及期,值病志感195

先慈讳日195

清明196

送叶南杰游琼南196

舟泊增江,吊张文烈公殉义处197

清明过南郊感怀197

谒先严墓198

壬子上元,因命诸儿庭课,偶成二律以警198

又199

过银瓶岭,谒夏侯将军墓199

乡居感时200

谒督师袁公祠200

挽方馨娘201

课儿201

陈昭藻203

途中阻雨203

陈文振204

重游石冈古刹204

陈捷英205

夜泊永平寄怀尹顾臣205

陈毓祜206

中秋对月望雨206

陈作栋207

绿牡丹207

白牡丹207

秋思(回文)208

陈若玠209

罗浮采药歌209

陈克巩211

题白莲笺画雁211

梅花211

又212

移村后看花有感212

又212

又212

崖门夜泊213

清明日,同卜汾侄踏青过访慈云远上人213

感秋214

大岭山214

卷七 清(二)陈似源西湖十景和李什侯韵苏堤春晓218

平湖秋月219

花港观鱼219

柳浪闻莺219

三潭印月219

南屏晚钟220

两峰插云220

雷峰夕照220

曲院风荷220

孤山梅雪221

承恩恭纪殿试日221

传胪日221

琼林宴日222

畅春苑陛见222

留别毕渭再同年(四首之一)222

辛卯粤闱喜两儿乡荐223

耳聋诗和世叔尹碧水元韵223

又223

挽梁贞女224

送同年郭泰嵩224

承邓蓼伊中翰赠诗,次韵答赠(二首)225

白牡丹诗,和主政谢勿亭韵四首225

赠别邓蓼伊亲家二首227

次和梁茂山、麦仲贻过集兰湖精舍,分赋见寄之作228

送同年梁茂山228

清明郊行229

中秋玩月230

观稼行230

送丹山周年兄省觐归里,效柏梁体五十韵231

拟东坡《秧马歌》232

蛮胡贾人歌233

陈维岳239

过秦岭239

过蓝关239

途中240

又240

晓行240

渔家乐次和非熊兄240

初秋夜怀241

清明郊行241

途中除夕241

穷居十咏之二242

又242

丁卯感秋次和上攀兄243

夜读243

送洁臣家总戎旋任端州244

陈廷斌245

怀丹萼侄245

陈藻思246

贺昆霞侄登第246

玉楼春·寿南翁家先生247

谭必售248

大八滩248

严子陵先生钓台249

卷八 清(三)邓士楫颍川八景,步前令沈近思韵颍水清流253

豢龙遗迹254

殷帝雩祠254

巨陵野居255

西豪故里255

讲武旧台256

商桥忠墓256

砚冈文峰257

王思严258

客中柬李定海258

放榜后寄李定海258

寄怀李定海259

寄家异石259

留别家飞六260

渔260

甲辰中秋感怀261

藕山堂闲咏(录四)261

怀家见拔263

郑汝慥264

送李禹门广文之任惠来264

陈俊英265

夜坐265

灯花(三首录二)265

其二266

山居杂咏(三首录二)其二266

园居267

看云267

丁丑中秋对月望雨268

又268

重九过先室墓269

登白鹤峰六如亭269

如梦令·送春270

陈鋈271

有感271

廉泉271

寄太史昆霞兄272

呈学师罗憺长先生272

送邓际卿谒选273

散馆留别石碣诸子273

赠张茂千274

谭琏276

恭赋御制《清和微暑浮畦麦》276

七夕277

陈桂菀278

土牛饯腊278

舟次南昌登滕王阁278

都门除夕279

彩燕迎春279

送侄孙骋莘公车北上280

陈裴右281

赤牡丹281

铜雀台282

王德宗283

秋感283

海珠283

郑绅儒284

谒大司马袁公祠284

王曰聪285

夜坐二首285

丁未梅缘客中病起286

花朝偶感286

客中寒食287

拨闷287

陈锡288

壬子中秋怀赴科弟侄288

壬子公车,重登飞来寺感赋289

清明289

谭必诏290

赠别刘明府290

卷九 清(四)陈作屏席中留别294

江干口号留别294

九日漫寄家乡亲友294

冬月寄怀幼佩弟294

又295

署任海丰宿平山驿295

鹅浦早发295

谒苏学士祠295

登白鹤峰思无邪斋亭296

又296

壬戌饥,闻儿曹平粜,奖而勖之296

家报新得曾孙296

署中咏杂297

又297

又297

初秋夜月297

送季公弟还里298

委署永安298

虎门夜泊298

之任循阳,舟中作299

舟中寄别家人299

寄怀振先弟300

冬日寄怀幼佩弟300

六十初度301

又301

寄诸儿(时在永安)302

度羊蹄岭202

夜梦大兄303

冬月自家还惠署303

奉酬楚帆叔祖寄赠元韵304

留别惠阳诸子,兼呈僚友四首304

又305

又305

又306

归休乡园306

过合竹洲307

陈廷灿308

自兴县入太原省城,计程五百余里,路途艰险,道中口号志迹308

夜鸡尖309

凌井沟309

天门关310

八月初三日自太原归兴,界河口阻大雪310

罗浮仙蝶310

重九日从业师孝廉陈右崇先生暨江西堪舆胡先生、中表叶泽民,携酒登赤岭西山311

亭江石将(次楚帆叔祖韵)311

榕阴归鹤(次楚帆叔祖韵)312

陈之遇313

秋日游武家庵即事313

丁艰归,承来安绅士赠诗,赋此志别,兼以奉酬314

又314

又315

又315

恭赋御制《新凉画角闻》316

又316

陈廷槐318

秋望318

又318

霜禽319

谒大司马袁公遗像319

宿梅花村有怀赵师雄319

庚子春日,同楚帆叔祖游飞来寺320

邓正321

怀溪八景银瓶岭321

赵皇林321

鳌公庙321

马蹄石322

漾天湖322

飞凤岭322

接龙山323

石眼泉323

陈应槐324

秋望324

又324

舟笛325

谒袁大司马遗像325

宿梅花村有怀赵师雄325

九日326

卷十 清(五)陈穗赋春日芙蓉,赠对扬侄新第329

梅花329

送麦仲诒归崖门329

秋夜弹琴赠□□弟新燕330

咏怀330

秋登大虎山331

早春言怀歌331

南乡子·送侄平晃之馆332

陈大魁333

秋水篇333

陈世珍334

读太高王父监司公《悬榻斋集》334

九日谒先慈墓335

哭先达文荷叔335

又336

陈湘舟337

秋日同诸子集天外轩望罗浮,限「屯」字337

答和再侄广文省堂《循州学署寄怀》元韵337

村居秋日漫兴338

其二338

霜圃339

丙辰元宵青云桥玩月339

虎门八景(附小引)岐岭松涛340

晋师遗碣340

龙穴蜃气341

鹅湖浪月341

虎港流霞342

武峰耸翠342

狮浦拖球343

三门帆影343

凤冈八景凤岭飞霞344

榕阴归鹤344

虹桥春涨345

洋澜帆影345

黄龙瀑布346

郭武潮钟346

亭江石将347

莲峤朝暾347

王巨任348

拜月词(二首)348

寄方叔夜348

送周文卿归南海349

盆荷(二首)349

谭森351

村居351

自勖351

王镜353

行路难353

靖康海市歌353

王述尧355

戊午生朝355

示仆355

陈梦驺357

靖康即景357

陈锡玉358

春夜独坐358

冬夜有怀358

陈诏夔359

过江西英雄石359

北回登望湖亭360

陈敏学361

赋得「去国汉妃还似玉」361

读史偶感362

闱中喜月362

珠江阻风362

月夜观梅362

叹桃花363

元夜宴集363

凤山春眺363

过抚院王公荒祠364

粤台怀古364

哭弟文荷365

感秋365

又366

郑彦367

端午观竞渡367

谒袁大司马遗像367

陈国忠369

感怀369

凤冈八景凤岭飞霞(次楚帆叔韵)369

榕阴归鹤370

虹桥春涨370

洋澜帆影371

郭武潮钟371

黄龙瀑布372

亭江石将372

莲峤朝暾373

卷十一 清(六)陈天桂宫词377

兰花377

水仙花378

弹琴378

水亭月夜弹琴378

非台即景379

题画379

送李修来妹丈之任普宁380

和林鳌洲太史《放言》380

哭先室381

挽南田弟381

陈先桂382

题见山楼382

捞蚬词382

武山候潮383

秋日客中州,送日炽许老先生入觐383

送李什侯公车383

灌园384

送场父母吴大使384

陈绍学385

越秀山怀古(鄂制台观风试题)385

又385

郑修387

赋得《青青河畔草》387

乌江387

七里濑388

春江漫兴(二首)388

暮春柬友388

寄汪穆存(二首)389

寄李绛衣(二首)389

初夏鳌台书院登楼访方云潇390

山月390

秋兰391

朝云墓391

徐老留饮许公岩感事有作392

舟过浈阳峡,转寄汪、黎二同砚392

除夕前三日度庾岭393

中秋月夜泛舟,登神山宴集分赋393

步答侯孝廉送别之作394

登红雨楼394

过中宿峡,上飞来寺纪作395

古意397

初春过族弟佩初,放为长句397

岁杪石龙席中留别汪拟海句398

舟次鳌台留别赵映江、王仪398

晓见罗浮蝶止于树,戏为歌答黄道农399

黄云鹏订游西湖,阻雨却寄399

衢州阻滩400

陈大璐402

别家严讲学衙边402

御史王公祠402

中秋待月和省堂兄韵,时同宗琏兄、可千弟修谱南园公祠403

亭江石将(凤冈景)403

榕阴归鹤(凤冈景)404

六如亭吊朝云墓404

苦雨405

乙亥中秋前二夕,偕诸子鳌台书院玩月405

重阳后二日宴集伴鹤轩,戏赠,得「七阳」。时门人王擢芳新娶406

衙边馆舍志感406

陈栋408

虎门八景(并小序)岐岭松涛408

晋帅遗碣409

龙穴蜃楼410

鹅湖浪月410

虎港流霞411

武峰耸翠411

狮浦拖球412

三门帆影413

卷十二 清(七)李在湄初春杂咏(录三)417

壬辰冬杪,自沙?移家入此室处,述怀四首418

壬午元日419

岁暮夜坐书怀,次家业生韵419

秋意四首420

放言三首421

哭祁溯湄先生二首422

初冬漫兴423

谭稪426

赠门人张伊佩游泮426

谭德427

寿王戆图先生七十427

郑兰428

赠别友人428

寄怀王售今同学429

和卢润之见寄429

重答卢润之430

郑菼431

秋月431

春日书怀432

登建江楼432

留别旧好诸公432

王文?434

和卢藻轩鉴学博《铜雀台瓦砚》三首434

王文冕437

龙津晚眺,次邓筠亭韵437

北江舟中纪行438

紫云店道中晓行438

雨夜枕上闻柝,次顾琴侪参军元韵439

过中宿峡飞来寺439

洛阳439

汴梁440

关中440

哭侄女礼(四首)441

咸阳442

乙巳中元节前一日,偕谢西堂同年集饮珠江话旧,诗以侑觞443

壬子初秋,史鉴堂邑侯特举宾兴典礼,赋诗四章,次韵附呈444

习池怀古445

谭纮447

过六盘山447

玉门山雪,和山西王廉使元韵448

谭超449

读史(八首)449

和王象坡明府《丁未生朝感怀》元韵四首450

乙未下第归度梅岭452

癸丑春,奉委祭苏公祠,仰瞻遗像,感赋二首452

重九南康夜泊453

红茶454

谭旸455

宗茂才大生赠扇,诗以报之455

卢廷璋456

和罗炜亭年兄《午窗即事》诗原韵456

王鹗458

瓦牛458

无题(二首)458

邓初绳460

赠曾挹川孝廉北上460

邓和461

大片头即景(四首)461

王恕462

归舟早发462

蝉声462

秋夜463

寒夜舟泊古朗463

愁(和家象坡)464

邓长庚465

拜月词465

过百花冢有怀张二乔465

卷十三 清(八)王钰过石门作469

花手寺469

华首台470

洗衲石观瀑470

游冲虚观471

题张文烈公《寄内》诗真迹471

拟郭璞游仙诗(六首)472

甲子岁,羊城撤帐,留别诸及门474

游黄龙洞474

九日偕友人登老人峰475

读明季史阁部公疏札书后476

谭?478

独坐478

梦游罗浮478

谭济世479

元日479

惊秋有感479

邓成遇481

述怀(四首)481

岁暮旅怀482

山居杂咏(三首)483

感怀484

赠兰若僧以明住持栖霞484

写怀485

梅花十首485

王于宾490

捣衣声490

甲子初春,与蒋春圃、家黼亭羊城话别490

乙丑季秋,家黼亭北旋,逾月未返,作此见怀491

邓应熊492

农家四时乐词(四首)492

叠和陈小山《读杭堇浦先生〈甲子书怀〉感而次韵》之作493

邓应罴494

寿王本山七十494

白牡丹495

芷邻观察擢迁淮海(二首)495

郑谦497

再题纯阳阁(二首)497

丙戌签分山右,暂告假南归(四首)498

并门即事(二首)499

署祁县,送抚军南阅,返自盘陀,晨至西岩寺,见壁上联句,率成二律500

于役平河,宿仁义驿501

过霍州,赠文西亭刺史502

中秋至临汾署中,黄春庭招饮,即赠502

到壶关,即送茹元浦四行503

壬辰冬,并门留别(二首)503

和云亭广文原韵504

秋闱告竣,归途即事(二首)504

住临潼骊山公馆,浴温泉505

过泾凉道中506

中秋寄崔念堂太翁(二首)506

赠徐月岩赋归507

归途寄怀徐月岩、汤小冈并吴、娄两少府507

王以敬509

纸帐509

芦帘509

邓灿垣511

怀德竹枝词四首511

芦山文阁夜读512

邓守道513

和罗山令应熊伯《自嘲》元韵513

和西席何惠暨《庚子仲冬,留别同学诸子并感怀》元韵(二首)513

邓炳垣515

春日游更鼓山515

蜡梅花515

菩提纱516

王珏517

寄刘圣泉517

舟中作517

山城偃月518

王昌荚519

读《罗浮志》四首519

瀑布520

山花520

新露520

宿鹤521

笼鹤521

放鹤522

花田怀古522

卷十四 清(九)蔡召华陈绣石以《鸿雁图》索题二首526

由武山至万顷沙二首526

由黄家山至石冈道中口占二首527

水乡舟行杂诗六首528

黄岭530

贫士531

日闻531

庚子有感八首532

重宿旗峰馆题壁535

南江晚泊536

茉莉灯536

送人之永安537

闻顺德之乱,怀故人卢岱云537

余次襄秀才过访,谓余身经离乱,诗愈工到。感而赋此538

乙卯人日538

大坟539

虎门行540

三元里行541

新炮台543

三义马行(并序)545

虎门观潮547

避乱下唐遇诸弟侄,兼答乡中父老548

蒋理祥552

春日偶成552

题罗铁渔《味灯阁咏史》(二首)552

罗炽亭世伯时直早蝗饥岁,才籴米回,适有友言乏食,尽以米与之,取回一升作粥自给,唯以歌咏为乐。拜读其诗,赋此书后552

谭文荪554

严子陵554

虎门谒关提军天培祠554

读荆轲传555

征粮行555

卷十五 清 民国郑荣柳眼561

渔父561

秦穆公561

花蕊夫人562

题《太真春睡图》562

山房即事(二首)562

素心兰563

夜来香563

哭锡儿(丁卯)563

夜过城南赏茶读画斋,与家哲卿、姨表维珍叙谈563

宿田家(二首)564

过榴花村有怀熊将军564

读明史(八首)565

感怀(十首)568

岳武穆573

方正学孝孺574

百花坟574

女儿香575

得内子病中札576

泮塘夜泊576

眠绿山房夜坐577

重五日观竞渡,有怀三闾大夫屈灵均577

述怀(十首)(癸酉)578

秋581

读宋史(七首)582

资福寺怀古585

宋宗姬墓586

过乌沙,有怀李氏望至堂587

闻邻家挞婢声惨极,感赋。并勖长女看锦588

蒋子敏590

题锺秀南《扫石写经》小照(三首)590

题苏选楼《梦醒芙蓉集》(二首)591

选楼赠七律二首,即步原韵以见志,工拙不计也(二首)592

感事步陈石樵部曹原韵(二首)593

日来各友赴试,馆处寂寥,夜间不寐,有感而作。步选楼原韵(二首)593

陈嘉谟596

八月十五日遇雨,十六夜赏月596

奉和斗垣仁兄《新筑露波楼落成》原韵,即希哂政(二首)597

题《梦醒芙蓉集》(二首)598

中秋赏月遇雨599

秋后苦热600

戊戌春,苦旱书感(二首)600

中秋月夜,次朗如韵601

游龙潭601

奉和莞珊先生《六十生朝书怀》(二首)602

蒋航604

题怀集六祖岩(四首)604

寿林朴山明经(二首)605

盂山八咏红棉山庄春晓606

小山阴访旧606

风篁馆煮茗607

禅心院翻经607

半山亭坐啸608

平绿草堂晚步608

风满楼凭眺608

诗砖阁联吟609

奉和莞珊先生《六十生朝书怀》(四首)610

再叠前韵(四首)612

方启华614

寿林朴山明经614

奉和黄日坡先生《甲子七十初度感述》(二首)615

豫泉先生七十荣寿616

豫泉先生重游泮水616

附录一 虎门历代进士名录621

附录二 虎门历代举人名录624

附录三 虎门清代秀才名录634

补白一54

补白二94

补白三174

补白四250

补白五374

补白六414

补白七466

补白八558

补白九618

引用书目66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