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 龚建文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24529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35页
  • 文件大小:102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农村-社会主义建设-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在希望的田野上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一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二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观点1

三 学术价值、应用价值6

四 创新和特色7

第一篇 中国新农村建设概论11

第一章 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基础11

第一节 中国乡村建设的历史进程11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中国乡村建设12

二 新中国成立之初农村建设24

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农村的变化与发展26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历史契机30

一 中国农村建设进入了历史发展的新阶段30

二 “四个并存”: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现状32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现实基础34

一 改革开放是新农村建设的起点34

二 初步具备着手解决“三农”问题的物质基础35

三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36

第二章 新农村建设的战略意义38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破解“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38

一 “三农”问题的性质及其特点38

二 解决“三农”问题的路径选择41

三 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42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确保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44

一 新农村建设是扩大内需的现实需要44

二 新农村建设将对整个经济增长产生循环拉动效应45

三 新农村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持久动力46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47

一 新农村建设是以发展为主题47

二 以人为本是新农村建设的价值追求48

三 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48

第四节 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49

一 新农村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49

二 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选择50

三 新农村建设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所在51

第三章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时代内涵53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概念的演进53

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新农村建设概念53

二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新农村建设概念54

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新农村建设概念55

四 “一号文件”丰富了新农村建设的内涵56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特征58

一 时代特征59

二 本质特征61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原则63

一 统筹协调63

二 规划先行65

三 因地制宜67

四 政府引导68

五 农民自愿70

第二篇 中国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模式75

第四章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与指标体系75

第一节 新农村建设的评价分析75

一 概述75

二 评价内容和目的76

第二节 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77

一 总体目标77

二 指标体系确定的原则78

三 指标体系的初选程序80

四 指标体系的设计81

五 应该注意的问题87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实现水平测算——以江西为例88

一 测算方法88

二 江西省新农村建设水平89

三 评价指标体系适用性分析95

第五章 新农村建设模式的探索与评析97

第一节 韩国“新村运动”的经验与启示97

一 背景与成效97

二 经验与教训99

三 中国的理性借鉴101

第二节 有关模式的讨论与研究103

一 理论界有关模式的不同见解104

二 研究模式要考虑的几个因素105

第三节 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107

一 模式的比较分析108

二 模式的基本类型111

三 启示113

第六章 新农村建设模式典型分析117

第一节 “赣州模式”117

一 主要内容118

二 主要做法120

三 主要经验123

第二节 “湖州模式”125

一 基本情况125

二 主要经验126

三 启示129

第三节 “华西村模式”130

一 基本情况130

二 主要经验131

三 启示133

第四节 “四在农家”模式135

一 主要内容135

二 主要做法136

三 主要经验137

四 启示138

五 几点思考139

第三篇 新时期中国新农村建设143

第七章 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走向143

第一节 “十一五”新农村建设评价143

一 主要成效143

二 存在问题149

第二节 “十二五”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154

一 “十二五”时期——统筹城乡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154

二 “十二五”时期新农村建设的重点156

第八章 以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161

第一节 现代农业内涵与特征161

一 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162

二 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特征比较163

第二节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165

一 发展现代农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166

二 现代农业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物质基础166

三 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基础166

四 现代农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态基础167

五 现代农业是提高农业竞争力的产业基础167

第三节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与启示168

一 机械化现代农业型168

二 资源高效利用型169

三 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并重型170

四 “一村一品”型170

五 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型171

第四节 中国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模式171

一 区域差异化现代农业发展战略172

二 生态农业172

三 绿色农业174

四 观光休闲农业175

第五节 构建现代农业体系175

一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76

二 建立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体系181

三 完善现代农业政策保护体系184

四 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系186

五 加强现代农业资源环境保护体系188

第九章 构建中国农村发展的长效机制191

第一节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191

一 农村土地制度变迁191

二 农村土地制度的弊端193

三 建立现代农村土地制度196

第二节 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199

一 中国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及存在的问题199

二 美、法、日农业保护制度和借鉴204

三 建立中国特色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06

第三节 农村金融体制创新209

一 农村金融体制的现状209

二 美、日农业金融制度经验借鉴及分析210

三 推动农村金融体制创新211

第十章 农村社会管理创新214

第一节 农村社会管理概述214

一 农村社会管理的内涵214

二 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管理的必要性218

三 农村社会管理实践的困境220

四 农村社会管理的创新路径222

第二节 农村公共事业管理机制224

一 农村公共事业管理的内涵224

二 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现状225

三 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229

四 促进农村义务教育健康发展233

五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234

六 推进农村医疗体制改革239

七 加强农村公共安全管理241

第三节 创新农村经济管理机制243

一 农村经济管理的内涵243

二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44

三 农业科学技术推广248

第四节 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与民主管理249

一 农村基层公共管理组织概述250

二 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254

三 加强农村村民自治建设259

第十一章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64

第一节 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264

一 城乡一体化的定义264

二 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条件265

三 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268

第二节 推进“三化”同步发展269

一 发展现代农业,推进“三化同步”269

二 推进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272

三 增强县域经济的实力273

第三节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74

一 形成农业和农村经济自身良性发展机制275

二 完善城乡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机制276

三 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277

四 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278

附录一: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改革30年回顾与展望281

附录二:统筹城乡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97

附录三:统筹江西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研究312

参考文献326

后记3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