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文明建设与西北的持续发展【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生态文明建设与西北的持续发展
  • 唐少卿,唐海萍著 著
  • 出版社: 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
  • ISBN:7226028743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343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研究-西北地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生态文明建设与西北的持续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全球变化与生态文明建设3

第一章 新世纪的生态文明建设3

第一节 全球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4

一、全球变化简介4

二、全球变化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5

第二节 产生环境危机的原因和表现8

一、生态危机的表现9

二、生态危机产生的原因12

第三节 建设生态文明的意义和内容16

一、正确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16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19

第二章 西北干旱区的生态位23

第一节 生态位适宜度应用于绿洲人口问题24

一、河西走廊概况24

二、人类生态位及生态适宜度模型25

三、绿洲开发与人口协调对策27

第二节 沙坡头地区不同配置格局油蒿和柠条水分生态位适宜度28

一、材料与方法29

二、结果与分析31

三、植物与水分供需的平衡34

第三章 在西部大开发中关注化肥农药对环境和食品的污染37

第一节 化肥农药污染已成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37

一、化肥农药使用情况38

二、化肥过量危害环境39

三、氮肥对食物的污染有损人的健康40

四、磷肥污染产生危害41

第二节 农药对环境和食物的有害影响42

一、农药污染食物严重42

二、甘肃农药的污染问题也日益突出43

第三节 消残毒 护生态 保健康44

一、分析利弊,正确对待44

三、开发化肥农药的新品种45

二、加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45

四、改进农用化学品使用技术和方法46

五、深入研究指导农业生产技术的生物机理47

六、生物药肥为生态农业护航48

第二编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53

第四章 西北的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53

第一节 开发利用过程和问题54

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历史过程54

二、本区持续发展面临的严峻现实57

第二节 开发利用资源的战略60

一、树立科学的持续发展思想60

二、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61

三、开源节流,提高水资源利用率62

四、开发能源和有色金属等资源,振兴社会经济63

一、矿产资源浪费严重65

第一节 资源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65

第五章 甘肃经济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65

二、土地资源质量差,限制因素多66

三、水资源短缺,利用率不高67

四、物种资源丰富但环境脆弱、丰度低68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对策69

一、转变开发利用的指导思想69

二、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69

三、积极开展自然资源的评估70

四、以科学技术为依托71

第六章 青海经济应沿交通干线的城镇和资源点发展73

第一节 现有资源开发和经济基础的分析73

一、工矿经济已有一定基础73

二、优先发展省内东西部两区域经济74

第二节 搞好结构调整 促进经济迅速高效发展77

一、资源的最佳化配置77

二、依托资源优势求发展78

三、抓住有利时机,筹集建设和发展资金79

第三节 发展点线经济的几个问题81

一、城镇规模问题81

二、注意硬软件基础建设82

三、大力开展城郊建设和菜篮子工程建设83

第七章 西北矿业的生态型开发85

第一节 以往矿业开发利用中的问题85

第二节 矿业仍将是大发展的重要产业88

第三节 矿业生态型开发问题89

一、科学分析以往发生的问题89

二、强化矿业管理90

三、依法治矿90

四、开展全程监督检查91

五、靠科技进步求发展91

六、建设矿产资源重点开发区及与之相匹配的生态城镇92

一、资源概况93

第四节 甘肃的矿产资源与经济发展93

二、开发建议97

第八章 甘肃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02

第一节 土地资源的基本特征103

一、土地和土壤类型多103

二、总量大、林地少、难开发的多104

三、光热条件好,水资源不足且匹配差104

第二节 土地利用状况的评析105

一、土地利用现状的构成和类型105

二、土地资源适宜性和潜力评析106

三、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07

第三节 土地持续利用的对策108

一、保护现有适宜农用地的数量108

二、保护和提高农用地地力109

三、广建工厂化阳光农业111

四、建立动态性监测,加强科技服务112

第九章 西部开发中甘肃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114

第一节 水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115

一、甘肃水资源的四个特点115

二、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的问题117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与水质水量的协调119

一、逐步实现水的现代化管理120

二、解决好各种用水矛盾120

三、大力发展非消耗性水资源产业123

四、发展节水雨养农业和旱作农业技术124

五、保护水源水质,提高利用率和效益125

第十章 建设甘肃的生态农业经济127

第一节 生态农业及传统农业128

一、甘肃农业生态形势的分析128

二、可持续生态农业的具体模式130

三、生态农业与我国传统农业的关系131

一、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甘肃133

第二节 转变农业发展观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133

二、脱贫致富是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134

三、广辟食物来源,增加各类食品的产量135

四、缓索取,养生息135

五、三元农业结构136

第三节 甘肃生态农业的建设重点137

一、促进以“三田”为主的基本农田建设137

二、封山育林,植树种草137

三、调整农村产业结构138

四、拓宽乡镇企业生存发展空间138

五、依靠科技改善农业生态139

六、建立可持续生态农业的管理方式140

第十一章 生态旅游和西北的旅游生态141

第一节 旅游、生态旅游和旅游的生态型141

一、旅游和生态旅游概念的界定141

二、生态型旅游142

三、旅游业是现代社会最大最有前景的产业143

第二节 西北的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建设144

一、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和人文景观144

二、甘肃的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146

三、突出森林生态旅游的发展148

第三节 发展生态旅游 保护资源环境151

一、开发利用与保护旅游资源的和谐统一151

二、风景区环保和管理的主要问题155

三、理顺管理体制,确立管理、教育和监督体系157

第三编 西北开发中的环境灾害与灾害经济163

第十二章 自然灾害与灾害经济163

第一节 自然规律和灾害现象163

一、自然灾害现象是自然规律的表现164

二、某些自然灾害现象的利与害168

一、自然灾害概念的内涵175

第二节 关于自然灾害的理论175

二、减轻灾害损失就是增加社会财富177

三、守业经济效益177

第三节 自然灾害造成损失的形式178

一、直接灾害损失179

二、次生灾害损失181

三、衍生灾害损失182

四、大灾后效反应灾害损失183

第四节 灾害损失指标及其评估模式和方法186

一、评估概念及其边界的确定187

二、灾害损失评估的统计指标体系188

三、灾害损失评估的方法与模式189

第十三章 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191

第一节 自然灾害损失的历史变化192

一、危害人类机体的时期192

二、威胁人类衣食的时期193

四、当今是破坏生态环境的时期196

三、破坏技术设施的时期196

第二节 灾害对人类社会的严重威胁200

一、自然灾害严重威胁着世界各国人民200

二、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不利影响202

三、灾害损失呈增长趋势206

第三节 减轻灾害损失的可能性213

一、地震预报和预防典型事例分析214

二、热带暴风雨预警系统建立的效益217

三、重视和无视火山喷发损失差距大218

四、减轻滑坡灾害损失的事例218

五、成功减轻海啸灾害损失220

六、减轻洪水灾害损失的成功221

第四节 “国际减灾十年”在我国224

一、“国际减灾十年”224

二、《“国际减灾十年”规划》227

三、国际减灾的主要活动228

四、中国“国际减灾十年”231

第十四章 西北的自然灾害与大西北的开发234

第一节 西北开发建设面临的灾害问题235

一、西北自然灾害的类型和特征235

二、开发建设面临的主要灾害235

三、对本区社会经济的危害239

第二节 甘肃泥石流灾害的特点、成因及对策241

一、泥石流的时空分布及其危害特点241

二、甘肃泥石流灾害的成因246

三、减轻泥石流灾害损失的对策248

第三节 在西北开发建设中减轻灾害损失的问题253

一、在发展中防治和减轻灾害损失253

二、发展产业要注意保护环境254

三、建设水库要注意潜在的滑坡灾害256

四、合理调配水资源,减轻干旱和沙漠化危害256

第十五章 西部大开发中甘肃荒漠化态势及其防治261

第四编 西北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261

一、荒漠化中的人与自然262

第一节 甘肃荒漠化态势分析262

二、荒漠化问题严重263

第二节 防治荒漠化是生态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267

一、未来防治荒漠化有两方面的不利条件267

二、对荒漠要讲道德伦理,尊重其生存权269

三、防治举措的继承与创新270

四、走生态产业发展之路271

第十六章 甘肃退耕还林还草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物入侵273

第一节 甘肃植被生境和物种特点274

一、六大区系的生物多样性274

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275

三、多样性的濒危和丧失275

第二节 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278

一、恢复和重建退化的林草植被278

三、宜林草和宜荒漠都是必要的279

二、按生境种植适宜的树和草279

四、引进、培育、筛选丰产和高WUE相结合的植物281

五、引进林草要慎防生物入侵283

第十七章 减少水土流失是甘肃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内容285

第一节 甘肃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其危害285

一、20世纪八九十年代各地水土的流失285

二、土壤侵蚀情况及其危害287

第二节 水土流失治理及存在的问题289

一、三大流域不同年份水土流失的治理289

二、治理中的主要问题290

第三节 增加效益 减少流失291

一、改变观念,提高认识291

二、制定本省全面治理规划和分阶段的执行计划292

三、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恢复和重建植被293

四、依靠科技振兴水保业294

一、概况296

第十八章 陇南水土流失的复合整治296

第一节 水土流失的情况和成因296

二、成因297

第二节 对水土流失灾害经济损失的评估301

一、本区社会经济概况301

二、灾害对本地区社会经济的危害301

三、防治中的经济负担和经济效益304

第三节 防治灾害与经济发展相结合307

一、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并举307

二、治灾、扶贫、致富309

第十九章 水淹略阳县城灾害的防治312

第一节 略阳县城的山洪灾害312

一、山洪灾害情况312

二、山洪灾害的成因314

第二节 防治山洪灾害的五条建议318

二、制定科学治理水淹县城的综合规划319

一、减灾是关心爱护群众的体现319

三、解决人为因素加剧的危害320

四、增大植被覆盖率321

五、在上游修建控水工程设施321

第二十章 兰州的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324

第一节 灾害的自然和社会因素324

一、形成自然灾害的自然因素325

二、形成自然灾害的社会经济因素326

第二节 兰州滑坡灾害的防治328

一、滑坡灾害对策328

二、防治措施329

第三节 环境利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协调330

一、可持续发展以良好的环境为基础331

二、增强忧患意识,提高灾害防治的管理水平332

三、加强地方性减灾法规建设,消除人为因素诱发和加重灾害33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