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课程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 杨明全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14948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课程-教学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课程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课程论的学科性质3
一、课程论在教育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3
二、课程论的理论性5
三、课程论的实践性7
第二节 课程论的研究目的、对象和方法8
一、课程论的研究目的9
二、课程论的研究对象10
三、课程研究的方法12
第三节 我国课程论发展的历史、现状和趋势19
一、我国课程思想的历史发展20
二、我国课程论学科的确立29
三、我国课程论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33
第二章 课程的起源与发展39
第一节 课程的起源41
一、教育的产生与课程的原始形态41
二、古代学校课程的诞生43
三、古代课程的特点48
第二节 近代课程的发展49
一、近代课程形态的变革49
二、近代课程的特点51
三、近代主要课程思想的产生52
第三节 现代课程体系的建立60
一、建立现代课程体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60
二、现代课程体系的初步建立67
三、现代课程理论的成熟与发展70
四、现代课程的特点73
第三章 课程的本质79
第一节 课程的词源分析81
一、我国“课程”的词源及分析81
二、西方“课程”的词源及分析83
第二节 课程的内涵83
一、课程的定义群84
二、课程定义的发展趋势91
三、课程的功能与值95
第三节 课程的主要类型97
一、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97
二、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99
三、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101
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103
第四章 课程论的主要范畴107
第一节 课程的基本原理:“泰勒原理”109
一、提出背景109
二、主要内容111
三、影响及评价114
第二节 课程中的知识选择115
一、知识选择的社会学分析116
二、知识选择中的几种关系121
第三节 课程的分科与综合之争124
一、分科课程及其意义124
二、综合课程及其意义125
第四节 课程的开发与理解之争127
一、课程研究的“范式转换”127
二、课程开发的模式及过程128
三、“理解课程”的提出及其理论概况130
第五章 主要的课程理论流派133
第一节 课程理论流派的哲学源流135
一、强调人格塑造的理性主义哲学136
二、顺应儿童天性的自然主义哲学138
三、注重个体感受的存在主义哲学141
第二节 经验自然主义课程理论流派144
一、发展脉络144
二、课程目标144
三、课程内容147
四、影响及评价151
第三节 要素主义与永恒主义课程理论流派153
一、发展脉络153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155
三、影响及评价159
第四节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流派160
一、理论溯源160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161
三、影响及评价164
第五节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流派166
一、发展脉络166
二、课程目标和内容168
三、影响及评价169
第六章 课程的目标与结构175
第一节 课程目标177
一、课程目标的内涵177
二、课程目标的分类183
三、设置课程目标的基本原则190
第二节 课程结构196
一、课程结构的内涵197
二、课程结构的基本特征201
三、课程管理与课程结构205
四、现代课程结构的发展趋势208
第七章 课程的内容与组织215
第一节 课程内容217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与发展217
二、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220
三、课程内容的选择227
第二节 课程组织236
一、课程组织的含义和要素238
二、课程组织的基本取向243
三、课程组织的原则249
第八章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265
第一节 课程实施的含义及取向267
一、课程实施的含义267
二、课程实施的本质与过程269
三、课程实施的取向270
第二节 课程实施中教师的作用272
一、教师与课程的关系273
二、课程实施中教师对课程的调适与开发274
三、教师课程意识的培养277
第三节 课程评价279
一、课程评价的含义279
二、课程评价的主要类型281
三、课程评价的基本方式284
四、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288
第九章 课程的改革与展望293
第一节 课程改革的动因295
一、课程改革的含义295
二、课程改革的动因297
第二节 当代课程改革的特点302
一、刚性控制与弹性分权的平衡302
二、基础知识与个体发展并重306
三、合理增添内容与整合科目308
四、教与学方式的多元化311
五、统一评价标准与多元评价标准相结合313
第三节 课程改革的反思315
一、课程改革的迷局破解315
二、中国课程改革的特点和展望318
主要参考文献321
热门推荐
- 2978269.html
- 2566953.html
- 3363657.html
- 2431176.html
- 1932967.html
- 3756325.html
- 2453250.html
- 279829.html
- 3271955.html
- 3336088.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3388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675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11517.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113931.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33726.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129286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520643.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360108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989614.html
- http://www.ickdjs.cc/book_20917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