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世纪百年学案 历史学卷【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20世纪百年学案 历史学卷
  • 黄敏兰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541983721
  • 出版时间:2002
  • 标注页数:595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60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20世纪百年学案 历史学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序篇 百年新史学的开端1

一、《新史学》挑起“史界革命”大旗1

二、史界革命的目的:用新学术救国7

三、史界革命的主要内容9

四、新史学的特征24

第一编 学派34

第一章 史料学派34

一、王国维34

二、陈寅恪40

三、傅斯年45

四、顾颉刚与古史辨派52

第二章 形形色色的历史观66

一、历史观流行的原因66

二、各派历史观的相互关系及特点67

三、各种历史观简介69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学派88

一、李大钊奠定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基础89

二、郭沫若开创马克思主义史学94

三、吕振羽等人的继往开来99

四、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114

五、马克思主义学派内部的分歧119

六、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决定性影响121

第二编 史学编纂与研究135

第一章 中国通史的产生和发展135

一、新通史的诞生135

二、马克思主义学派通史146

三、新时期通史的新尝试155

四、通史的意义161

一、发展概况163

第二章 中国社会史163

二、研究状况169

三、社会史的意义195

第三章 中国文化史197

一、形成和发展概况197

二、研究概况201

第四章 中国经济史214

一、学科的建立214

二、学科的发展223

三、新时期的成就228

第五章 中国史学史235

一、梁启超开创中国史学史新学科235

二、草创时期的史学史239

三、新时期的史学史241

四、理论研究254

第一章 中国社会史论战264

第三编 专题研究与讨论264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265

二、关于中国历史上有没有奴隶社会的问题268

三、中国社会发展阶段问题270

第二章 中国古代史分期讨论272

一、古史的划分272

二、产生分歧的原因及评价283

第三章 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的讨论288

一、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原因289

二、对“长期延续论”或“停滞论”的质疑311

第四章 关于封建土地所有制形式的讨论315

一、对土地所有制形式的不同看法315

二、讨论中涉及的理论问题321

第五章 农民战争问题326

一、中国农民战争历史作用的讨论326

二、“让步政策”问题334

三、关于农战史“失实”问题的争论342

第六章 资本主义在中国萌芽问题的讨论350

一、何谓“资本主义萌芽”350

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时间352

三、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357

四、反对和质疑的观点359

五、小结363

第七章 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365

一、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解释365

二、与此相关的理论问题376

三、论战的意义390

第八章 社会形态演进问题397

一、几种生产方式之争397

二、理论辨析: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403

三、关于有无奴隶社会问题405

四、对中国古代社会性质的新认识:关于有无封建社会问题414

五、中国古代社会主要矛盾问题420

第九章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争论429

一、革命与改良:起源及相互关系430

二、对改良、改良主义及改革的辨析434

三、认识革命的真实含义435

四、对具体历史事实的新认识439

第十章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450

一、早期占主导地位的观点450

二、80年代后的新观点455

三、相关的理论问题462

四、评价476

第十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分期问题481

一、近代史的分期482

二、近代史内部的阶段划分490

一、主张历史学是科学的不同目的497

第四编 史学理论497

第一章 历史学的性质:历史学是否是科学497

二、对历史学科学性的判断标准500

三、“科学”的历史学与自然科学的关系506

四、历史学两重性的观点508

五、反对历史学是科学的观点511

六、对唯科学主义的批评和反思512

第二章 历史规律问题518

一、自由知识分子对有无历史规律的看法518

二、马克思主义学派对“历史规律”的看法523

三、对历史规律的具体解释526

第三章 史学方法543

一、历史统计学与计量史学544

二、比较史学548

三、心理史学553

四、系统方法555

第四章 历史创造者问题的讨论559

一、问题的产生559

二、80年代后的讨论561

三、评价569

第五章 历史发展动力问题的讨论572

一、几种不同的观点572

二、讨论中引起较大争议的问题578

三、评价583

第六章 “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问题585

一、历史主义原则的运用586

二、历史主义的范畴589

三、历史主义的内容591

四、历史主义与阶级观点的关系592

五、讨论的意义59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