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
  • 蔺子荣,萧德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71307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528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54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与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宏观经济活动概观1

1.1 社会生产的构成分析1

1.2 社会生产总成果的价值衡量6

1.3 社会生产的总运行15

1.4 宏观经济运行中的失衡与调控18

第二章 我国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20

2.1 我国传统管理体制下的经济运行机制20

2.2 体制改革以来运行机制的变化22

2.3 我国经济运行机制的目标模式25

2.4 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30

第三章 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模式38

3.1 我国传统的经济模式38

3.2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换41

3.3 经济发展应以适度增长为目标43

3.4 提高效益与兼顾数量增长46

3.5 产业均衡发展与产业结构高度化48

第二篇 宏观经济管理的功能51

第四章 宏观经济决策51

4.1 决策机制与决策体系构造52

4.2 宏观经济信息与预测53

4.3 发展战略与战略决策57

4.4 宏观经济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66

第五章 宏观经济组织71

5.1 组织机制与组织体系构造71

5.2 宏观经济管理机构的设置72

5.3 宏观经济的组织形式79

5.4 宏观经济组织机制的完善82

第六章 宏观经济调控86

6.1 宏观经济调控机制与监测预警系统86

6.2 宏观经济调控的政策体系88

6.3 宏观经济调控的行政手段与法律手段104

9.4 优化宏观经济调控机制105

第七章 宏观经济监督107

7.1 宏观经济监督的功能与分类107

7.2 宏观经济监督机制的构造108

7.3 宏观经济监督体系109

7.4 完善宏观经济监督机制113

第三篇 总需求与总供给管理117

第八章 投资需求管理117

8.1 投资需求的一般分析118

8.2 投资乘数122

8.3 投资规模与结构的管理128

8.4 转轨过程中政府、企业及个人的投资行为142

第九章 消费需求管理150

9.1 消费需求的一般分析150

9.2 消费倾向与消费行为152

9.3 消费需求的管理156

9.4 消费结构合理化171

第十章 国际收支管理181

10.1 国际收支的一般分析181

10.2 对外贸易的管理187

10.3 外资管理197

10.4 外汇汇率的管理204

第十一章 产业结构调整212

11.1 中国产业结构现状分析212

11.2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224

11.3 产业关联分析——投入产出分析239

11.4 产业技术结构选择243

11.5 产业组织与规模经济246

第十二章 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254

12.1 地区经济结构现状分析254

12.2 地区经济专业化与生产要素空间布局262

12.3 中心城市在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272

第十三章 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277

13.1 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277

13.2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内容285

13.3 总需求与总供给管理的协调291

第四篇 国民经济持久、稳定、协调发展301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301

14.1 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第一推动力302

14.2 科技进步的测度模型与指标308

14.3 中国经济发展中科技进步的实证分析313

14.4 促进科技进步、实现经济持久发展的政策选择322

第十五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333

15.1 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333

15.2 经济增长中的周期波动349

15.3 淡化“周期”:经济适度增长与稳定发展364

第十六章 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370

16.1 经济、科技、社会三位一体与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380

16.2 经济秩序与政府、企业、个人经济行为的协调390

16.3 社会经经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协调390

第五篇 外国宏观经济管理与借鉴401

第十七章 美国宏观经济管理401

17.1 美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与体制特点402

17.2 美国宏观经济政策410

17.3 政府对不同企业的宏观管理420

17.4 美国对涉外经济的管理425

17.5 美国宏观经济管理对我国的启示428

第十八章 英国战后宏观经济管理433

18.1 英国的需求管理434

18.2 英国经济的计划化438

18.3 英国的国有化与私有化442

第十九章 法国的“计划化”与宏观管理452

19.1 法国经济的“计划化”453

19.2 法国国营企业的管理462

19.3 法国的宏观调控措施468

20.1 德国宏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基础473

第二十章 德国的宏观经济管理473

20.2 德国宏观经济管理的主要方式477

20.3 保护自由竞争482

20.4 创造基础条件和稳定条件486

第二十一章 战后日本的宏观经济管理490

21.1 日本宏观经济决策体系491

21.2 日本的经济计划与宏观经济管理496

21.3 日本的产业政策与宏观经济管理502

21.4 日本的财政、金融政策与宏观经济管理505

21.5 日本对外贸易的宏观管理511

第二十二章 亚洲“四小龙”宏观经济管理514

22.1 宏观经济管理的微观基础514

22.2 经济发展战略516

22.3 宏观经济管理的目标521

22.4 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5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