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
  •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10098388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02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13页
  • 主题词: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科学社会主义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1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对象和基本问题5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特点10

四、学习《科学社会主义概论》的意义和方法13

第一章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9

第一节 人类对未来社会的向往19

一、空想社会主义之前的理想社会构想19

二、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21

三、空想社会主义的贡献和缺陷24

第二节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28

一、科学社会主义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29

二、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41

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伟大意义47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50

一、未来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50

二、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53

三、马克思、恩格斯设想未来社会的科学态度和方法57

第二章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61

第一节 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61

一、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自身的客观规律61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62

第二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曲折性67

一、社会形态更替的长期性和曲折性67

二、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长期曲折的历史过程69

第三节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一般性和特殊性72

一、社会发展道路的一般性与特殊性73

二、社会主义的世界历史进程与民族发展道路74

三、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及其实现条件77

第三章 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条件和途径81

第一节 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政党81

一、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81

二、无产阶级政党84

第二节 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89

一、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89

二、无产阶级革命发生的原因和条件92

三、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96

四、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战略和策略100

第三节 过渡时期和无产阶级专政104

一、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需要经历一个革命转变时期104

二、过渡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专政105

三、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107

第四章 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109

第一节 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理论和策略109

一、建设新型的无产阶级政党109

二、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112

三、武装夺取政权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114

四、从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115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116

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到垄断阶段的发展117

二、帝国主义的实质和历史地位119

第三节 殖民地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理论122

一、把压迫民族和被压迫民族区别开来123

二、民族解放斗争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124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理论和十月革命126

一、社会主义在一国或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基本依据126

二、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和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129

三、十月革命的历史经验130

第五章 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发展及其挫折135

第一节 列宁的过渡时期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135

一、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必然要经历一个过渡时期135

二、建立和巩固无产阶级专政137

第二节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141

一、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141

二、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初步思考144

第三节 斯大林时期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149

一、国家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推进149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苏联模式的形成152

第四节 苏联东欧国家改革的兴起和失败157

一、苏联东欧的改革及其偏向157

二、苏联东欧剧变的过程160

三、苏联东欧剧变的教训163

第六章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71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171

一、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171

二、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172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毛泽东思想的诞生174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174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176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80

第三节 毛泽东关于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理论182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确立和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182

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185

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及其重大历史意义186

第四节 毛泽东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88

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188

二、艰辛探索取得的科学成果192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19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199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和改革开放的探索199

二、邓小平理论的创立201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继续推进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204

一、世纪之交形势的深刻变化与党和国家面临的新考验205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207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开拓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210

一、新世纪新阶段对我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210

二、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213

第四节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216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216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21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团结奋斗的旗帜221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23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科学内涵223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形成223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科学内涵225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经验231

一、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231

二、改革开放宝贵经验是对30多年实践经验的集中概括232

第三节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40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和实践的必然241

二、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44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249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249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实践基础24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252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科学理论体系254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和基本问题255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髓259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261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271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27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针273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柱274

第十章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77

第一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277

一、当代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及其新变化277

二、新科技革命282

第二节 资本主义社会的自我调节没有解决其基本矛盾284

一、资本主义改良并没有解决其社会基本矛盾284

二、当代资本主义面临一系列新矛盾285

三、资本主义社会并没有终结其周期性经济危机287

第三节 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必然取代资本主义289

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没有逆转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289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彰显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290

三、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和我们的责任292

阅读文献297

人名译名对照表299

后记30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