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宪法的观念世界【2025|PDF|Epub|mobi|kindle电子书版本百度云盘下载】

宪法的观念世界
  • 李占荣著 著
  • 出版社: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807060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200页
  • 主题词:宪法-法的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宪法的观念世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00 导论:我国多民族国家宪法的根本制约性1

0.1 概念界定1

0.2 样本与方法2

0.3 从中国宪法的起始看,外国的暴力是直接的促成因素4

0.4 从中国宪法的现代发展看,借鉴了其他国家的立宪成就6

01 宪法的世界观11

1.1 唯我世界观11

1.1.1 美国宪法的唯我世界观11

1.2 容他世界观18

1.2.1 德国基本法和日本宪法的容他世界观18

1.2.2 欧盟宪法的容他世界观24

1.3 多民族国家宪法的可能路向——整体的世界观的构建25

1.3.1 宪法整体世界观的政治哲学基础25

1.3.2 整体世界观对国家宪法的要求27

1.3.3 整体世界观的总体要求29

02 宪法的民族观33

2.1 民族再认识33

2.1.1 民族概念的相关学说33

2.1.2 解释的陷阱与信仰的力量35

2.1.3 民族国家的悖论38

2.1.4 少数民族的国际视野40

2.2 宪法中是否应当表述“民族”这一历史范畴?49

2.2.1 主权民族50

2.2.2 自决权民族53

2.2.3 自治权民族54

2.3 各国宪法是怎样表述民族这一历史范畴的?55

2.3.1 基本上由单一民族(Nation)构成的主权民族国家55

2.3.2 由多民族(Nationality)构成的多民族的联邦制国家56

2.3.3 事实上多“族群”(Ethnic groups)或多民族(Nationality)但构建了主权民族的国家57

2.3.4 事实上多“族群”(Ethnic groups)但没有从宪法上构建“主权民族”的国家59

2.4 我国宪法该如何表述民族这一历史范畴?61

2.4.1 民族在我国宪法中的地位61

2.4.2 国家标识中的“中华民族”因素62

2.4.3 “中华民族”的高度认同62

2.4.4 “中华民族”入宪的法律制度基础63

03 宪法的人权观65

3.1 人权的真相65

3.1.1 作为观念的人权66

3.1.2 作为规范的人权69

3.1.3 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人权理论75

3.2 少数民族人权的法哲学基础79

3.2.1 少数民族人权的普遍性与特殊性79

3.2.2 少数民族人权的逻辑结构84

3.3 少数民族人权的规范实证分析86

3.3.1 少数民族人权规范实证分析的意义86

3.3.2 民族平等的人权法理87

3.3.3 民族自治的人权法理90

3.3.4 少数民族发展的人权法理93

04 宪法的主权观101

4.1 世界各国宪法所持的主权观立场101

4.1.1 共和体制国家宪法所规定的人民主权101

4.1.2 王国体制国家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103

4.1.3 联邦国家的人民主权之表达104

4.2 从与人权的关系中观主权104

4.2.1 人权与民族国家主权的相互限制104

4.2.2 全球化背景下人权与主权冲突106

4.3 主权间性——基于多民族国家法理学范式的分析109

4.3.1 为什么是多民族国家法理学范式?109

4.3.2 从主权的归属看主权的国家依托性112

4.3.3 主权的民族基础116

05 宪法的经济观121

5.1 世界各国宪法所坚持的经济观121

5.1.1 没有明确表达经济观的宪法121

5.1.2 明确表达经济观的宪法122

5.2 政治文明与经济法——一种基于宪法理念的解释124

5.2.1 社会公正的宪法理念125

5.2.2 经济人权的宪法理念128

5.2.3 和谐的宪法理念129

5.3 宪法的征税权观念131

5.3.1 征税权的形式表征:宪政法律秩序131

5.3.2 征税权的内容实质:经济权力133

5.3.3 征税权的权源:经济人权135

5.4 经济危机的法理解释——以法律理念为中心136

5.4.1 经济危机的法律理念根源137

5.4.2 新自由主义法律理念在应对经济危机中的积极作用140

5.4.3 新古典自由主义法律理念与当代经济危机145

5.4.4 当下的世界需要什么样的法律理念148

06 宪法的政党观153

6.1 政党入宪分析153

6.1.1 宪法中明确规定了执政党153

6.1.2 宪法间接表述政党政治155

6.1.3 宪法不表述政党157

6.2 参政党民主监督的价值分析157

6.2.1 参政党民主监督的辩证法157

6.2.2 政治过程中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必然性158

6.2.3 宪政实践中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必然性160

6.3 改革开放以来参政党发挥民主监督功能的反思161

6.3.1 参政党法律地位的历史分析161

6.3.2 参政党政治行为的历史分析162

6.3.3 参政党参政效果的历史分析163

6.4 依法参政与民主监督的法理分析164

6.4.1 依法参政与民主监督的关系定位164

6.4.2 依法参政与民主监督的基本要求166

6.5 参政党民主监督的实践路径——政治过程的视角168

6.5.1 强化政治共识立场与原则168

6.5.2 政治合法化的解释——执政与参政的合法化分析169

6.5.3 政治权力的配置170

07 结语173

主要参考文献175

后记185

热门推荐